董躍周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在從事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進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每到一定階段就會產(chǎn)生對體育課的“厭倦”現(xiàn)象,并針對存在的“厭倦”現(xiàn)象,分析原因,并探討解決的辦法,逐步消除學生的“厭倦”心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學生 教學 原因 辦法
一、初中學生上體育與健康課厭倦心理的調(diào)查結(jié)果
調(diào)查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綜合
調(diào)查人數(shù) 110 106 102 318
厭倦人數(shù) 36 38 34 108
百分比例 32.7% 35.8% 33.3% 34%
二、厭倦心理產(chǎn)生原因
首先,從客觀上講,體育與健康教材內(nèi)容重復單調(diào),在目前實施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中,各年級教材內(nèi)容大同小異,反復重復。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約有66%的學生認為每年體育與健康課的內(nèi)容都大致相同,沒有什么新鮮感,和其它學科形成比較明顯的反差??陀^上顯得體育與健康教學內(nèi)容更加乏味,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都不高。另外,由于場地器材不足,難以在教學中傳授和開展學生喜愛的運動,也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
其次,從主觀上講,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部分家長,老師和學生認為:體育好和差不要緊,關鍵是文化成績要好,體育課可有可無,這種思想嚴重影響著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效果。還有一部分學生把體育與健康課理解成一種歡樂的“玩”,對一些比較正規(guī)的技術學習就會感到生疏和失望,易產(chǎn)生厭怠心理。另外,體育老師教法單一,態(tài)度粗暴,在教學中不能一視同仁,對學生的要求脫離實際,也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
三、預防與減輕學生的厭倦心理,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對策
(一)端正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對體育學科的正確認識。作為一名體育老師,應該抓住不同的時機向?qū)W生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從事體育活動,是與他們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明白體育的作用,從而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
(二)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適當增加學生喜愛的娛樂性體育教材。興趣是指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是激勵學生人事各種學習活動的發(fā)動器。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是促使學生體育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要重視娛樂性教育,使學生在從事各種身體活動,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三)對基礎和素質(zhì)差的學生,要多關心,多鼓勵,降低條件和標準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克服緊張情緒與自卑心理。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差生”是客觀存在的。在對待差生的問題上,體育老師應該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不要隨意批評、指責。要經(jīng)常鼓勵引導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對今后的學習充滿信心。同時,對差生的點滴進步給予適當?shù)谋頁P,及時把進步較快,成績提高明顯的差生,作為說服教育其他學生的依據(jù),激發(fā)其他差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差生不再懼怕體育。
(四)教師與學生一同參加練習,以融洽師生關系,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想與體能,便于改進教學工作。體育教師應該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成功地充當這一角色,才能走進學生中間,洞悉他們的奧秘,學生才能把自己的困難,苦惱,高興或過失盡情地訴說出來,從而得到情緒的發(fā)泄和緊張的解除。而體育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生的思想脈搏和內(nèi)心的活動,才能及時而有效地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和教育,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與健康教學中來。
(五)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合理地安排運動量,使學生的生理負荷量比較合理,防止極端化。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水平,學生接受能力的高低。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征提出不同要求,合理安排運動量。
總之,體育與健康課中厭倦心理是客觀存在的。產(chǎn)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對體育教學的改革應逐步以“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愛好,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我們決不能回避,也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從其原因的分析去尋求改進教學方法,通過正確的引導,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預防或減輕厭倦心理的產(chǎn)生及影響。
參考文獻:
[1] (英)朱莉婭·貝里曼,戴維·哈格里夫,馬丁·赫伯特.武躍國,武國城譯.發(fā)展心理學與你[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99-101.
[2] 吳志超,劉紹曾,曲宗湖.現(xiàn)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393.
[3] 高彩芹,藺新盛,趙超君.談拓展訓練促進心理發(fā)展的條件與價值[J].體育教學.2004(3):16-17.
[4] 索洪杰,魏旭波,賈西波.體育課合作教學對提高學生自尊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6):99-101.
[5] 楊志林,樊俊清.學校體育生命化教育探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