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高流初級中學 王 芳
葉圣陶先生說過:“心有所思,情有所動,而后有所撰作?!爆F(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一旦與學生的生活發(fā)生碰撞、重疊,活動將被納入到其生活中,在內(nèi)心產(chǎn)生自身生活的需要,激發(fā)出該做某事的沖動,心目中便形成一個清楚而確切的目標和思想傾向,并自覺地為達到此目的不惜一切努力,此刻學生的學習被稱為內(nèi)部學習,達目的之后,導致成功的每一步都將在他們的心中更牢固地確定下來,成為習慣、技巧或記憶。語文閱讀教學歸納為九個字是:讀得進,用得上,講得出。而貫穿語文教學始終的就是一個“情”字。如對文本的細讀、對課堂教學的投入與熱愛等等。下面結合筆者的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今日上課,先出示一句詩:“我是煤,我要燃燒!”告知學生:這是一位詩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詩,請你認真讀一讀,想一想,從中你讀懂了什么?答案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精彩:
老師,我從中讀懂了,這位詩人和煤有著密切的關系。老師,我從中知道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煤。
得到第二位學生發(fā)言的啟示,緊接著學生發(fā)言更精彩:老師我覺得詩人真了不起,希望自己也能像煤那樣發(fā)光發(fā)熱。
大家的感覺挺好,每個人讀的感受都不盡相同。猜猜作者是誰?學生們紛紛猜測之際,我在黑板上大書“孫友田”。“有沒有同學通過預習了解孫友田的給大家介紹一下。”一石激起千層浪。
“孫友田是我們徐州人,曾當過煤礦工人,他也是一位詩人。”
其他學生補充答案后,對孫友田有了大致的了解。隨機,我又出示了下面一段文字: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了月夜?jié)庥舻脑娗?。他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讓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翔詩歌的王國?!?/p>
學生默讀、質(zhì)疑。是什么原因讓不識字的母親將兒時的孫友田引領進詩歌的王國?此時,學生們便紛紛讀書找尋答案了?!对鹿鈫⒚伞芬徽n的教學由于有了這個精彩的開端,取得了意料之外的精彩成功。
課的結束之際,給學生們介紹了孫友田母親的現(xiàn)狀,老人家患了老年癡呆癥。再讀全文,作者在文中僅僅只是說民歌、童謠嗎?其實,他想通過這樣的往事回憶來表達對母親的愛和懷念。
課后布置學生作業(yè),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民歌童謠準備交流,學生們個個興味盎然。
學貴有情。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之主導作用,意在于善于啟迪,使學生自食其力自致其用,非為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特級教師竇桂梅真的太有激情了!她在課堂上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讓人感到很振奮。讓聽者感到愉悅,讓學生覺得激情四溢。她講的是古詩《游園不值》,緊緊地抓住“不值”最終揭示出“不遇中有遇”的哲理。讓學生明白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憐意,引導學生細細地品味出“憐”的內(nèi)含:喜愛、憐惜。讓學生咀嚼詩中的每個字,像“印蒼苔”挖掘出因為愛因為憐那種小心翼翼地前行的情狀,抓住“小扣”體會出詩人輕敲柴門的情景,好像怕打擾園主人的花草的那種心境,她抓住木屐讓學生在形體動作的演示輔助下明白詩人此時的閑適、瀟灑、高貴。她抓住“一”和“滿”的相對讓學生誦讀體會出紅杏出墻預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學生體會出關是封鎖,出則是自由。封鎖的愈緊,出來的力愈大。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只要心中有夢想,就一定會沖破重重阻礙,心想事成。她在課堂上,適時地補充了《世說新語王子遒訪戴》,讓學生們明白:我已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事實是游園不遇中有遇。讓學生隨機練習說話,學生們的答案也五彩紛呈??梢?,充滿激情的教師,才會帶出激情滿懷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們“情動而辭發(fā)”。
而這一結果的獲得,是需要教師課前的大量的文本細讀的功夫的。竇桂梅老師給我們做出了示范:為了上好這一篇只有20多字的古詩,她讀了各種各樣的參考資料,甚至為此閱讀了《唐詩宋詞選集》,寫了六篇相當有分量的論文,真真正正地體現(xiàn)出“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同時,平日大量的不間斷地閱讀,讓她的課堂越來越厚實,這是竇桂梅老師給我的啟示。
語文的學習是需要潛移默化的,語文教學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教給學習的方法,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眼光決定心態(tài),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記錄下生活的點滴,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為人生積聚寶貴的財富 。比如師生共讀,師生共寫。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慢慢走,欣賞哦。帶著欣賞的眼光上路,不僅會收獲沿途的風景,而且會覺得生活充滿詩意。一言一行,不僅說到,也要做到。從而,真正讓學生走進語文,提升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