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權
【內(nèi)容摘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提問的針對性、層次性、時效性,還有如提問的多樣性、趣味性并留有思考時間等等,教師得結合實踐,不斷探索,努力優(yōu)化與改進,達到有效提問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化學 ?有效提問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師生交流互動、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開啟學生思維與情感閘門的金鑰匙,是點燃學生智慧火花的導火線,是強化學生問題意識、活躍課堂氛圍的有效方法。但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有的教師問的不得法、不到位,如滿堂充斥著問題,但沒有針對性,層次不高;不分時機,隨意提問等等,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因此,進行課堂提問時,高中化學教師要遵循相關原則,優(yōu)化提問質(zhì)量,有效提問,打造高效課堂。
一、注意思維含量,有效性提問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持續(xù)不斷的活動?!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問題來引導學生思維,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可從中獲取知識與能力。但這里的問題指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而絕非不經(jīng)思考便能回答的“假問題”,學生看似配合回答,氣氛活躍,卻沒有深層思維,甚至是隨聲附和,意義不大,反而浪費了課堂時間。
如學習《糖類油脂》,分析蔗糖的物理性質(zhì)時,某教師七七八八的提出若干問題后,才引出糖類。而后又繼續(xù)提問學生究竟什么是糖?它是否一定得有甜味?那有甜味的物質(zhì)是否就屬于糖類?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不是。接著引出葡萄糖,圍繞葡萄糖的顏色與溶解性進行提問,要求學生探究。縱觀整堂課,表面上看,學生是參與其中,有問有答,非常活躍。細細分析,則會發(fā)現(xiàn),提問層次不高。因為對于葡萄糖的顏色與溶解性,多數(shù)同學已經(jīng)具備了相關的常識,無需過多探究。否則,還擠占了后續(xù)探究時間??梢姡诟咧谢瘜W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要注意問題的思維性與啟發(fā)性,結合教學目標、化學知識重點、課堂學習難點、學生存在的疑點,并考慮本班同學的原有認知結構與水平,有針對性、有方向性的提出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問到關鍵處,激起學生求知欲望,打開學生思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分析、探索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思維、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推進有效教學。
二、兼顧班級全體,梯度性提問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缺乏層次、涉及面不廣也是亟待改進的地方。如有的教師為盡快完成教學任務,依照中等偏上的學生的水平來設計問題,答問的主要是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能“吃飽吃好”,有展示與表達的機會,得到訓練與拓展。但那些表達能力較差、基礎薄弱的后進生未被提問到,沒有發(fā)言機會,而且跟不上教學步伐,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甚至影響學習信心與熱情。有的教師太過照顧后進生,為滿足其學習需求,滿堂均為基礎性問題,雖然有助于學生把握基礎知識,但缺乏思維層次,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的發(fā)展,優(yōu)秀生還會出現(xiàn)“吃不飽”的情況。
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做到有效提問,以問題驅(qū)動學生思維,深化認知,教師需要提出有梯度、有層次的問題,讓各發(fā)展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步步深入,有所收獲與發(fā)展,讓化學課堂變成全體學生共同成長的平臺,而不是個別學生表演的場所。如比較金屬性強弱時,分層提問,循序漸進,促進學生螺旋式上升。比如:①Na、Mg、Al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是?比較Na、Mg、Al原子半徑的大小;鎂帶、鈉、鋁片分別與水反應,各有怎樣的現(xiàn)象?……(這些屬于識記型問題,層次較低,是基礎知識的再現(xiàn))②結合上述現(xiàn)象,試判斷Na、Mg、Al金屬性的強弱。(推理性問題,思維層次有所提高,需要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猜測與舉證);③鎂帶、鋁片和水反應會有氣泡產(chǎn)生,是否還有其他物質(zhì)與鎂帶、鋁片反應出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④哪種方法能更準確地判斷金屬性?(創(chuàng)新型問題,探尋獨特見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造意識。)
三、抓準提問時機,靈活性提問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提問得注意時效性,能夠根據(jù)不同時段、不同需求,適機提問,引起學生注意,打開思維閘門,而不是滿堂亂問。
首先,在上課伊始,有的同學還沉浸在課前玩鬧狀態(tài),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相對不高。這時,教師可將教學內(nèi)容寓于生動新穎的問題情境之中,點燃學生的興奮點,使其由課前迷茫狀態(tài)吸引過來,入境入情,探究學習。如教學《鈉、鎂及其化合物》,分析“金屬鈉的性質(zhì)與應用”,教師表演“滴水點燈”的化學小魔術,提出問題:為何可以滴水點燈?引起學生好奇心。揭示奧秘:酒精燈燈芯里藏有金屬鈉。繼續(xù)提問:在這個魔術中,金屬鈉起著怎樣的作用?它又有哪些性質(zhì)呢?這樣,以實驗情境與問題,一開始便吸引學生眼球,激起學生探求欲望。其次,學生思維受阻,抑或現(xiàn)出思維疑難,教師就需要及時探尋其中的“難”點與關鍵點,巧妙點撥與引導,幫助學生走出思維困境。或者學生提出超預設之的問題或想法,出現(xiàn)“節(jié)外生枝”的意外,教師得機智應對,動態(tài)調(diào)整,靈活提問引思,而不是固守預設順序,含糊其辭,或置之不理。另外,當學生思維振奮,課堂氣氛活躍時,教師趁勢拋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拓寬學生思維深度與廣度,強化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當學生因疲憊而陷入瞌睡狀態(tài),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有其他小動作時,教師可抓住時機,提出一些略帶幽默詼諧的問題,提醒學生,吸引學生,使其保持興奮與學習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 劉芳云. 對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提問的體會[J]. 考試周刊,2012(42).
[2] 黃浙君.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初探[J].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1(05).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