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支氣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與支氣管哮喘未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哮喘程度及食管黏膜病變的差異,并討論胃食管反流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方法 將2012年5月~2014年5月支氣管哮喘患者84例分為兩組,研究組44例患者均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對照組40例患者均未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胃粘膜病理表現(xiàn)、咳喘次數(shù)、FEV1和PEF值等。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出現(xiàn)的食管黏膜病理變化明顯比對照組嚴重,研究組患者的FEVl、PEF值均低于對照組,喘咳次數(shù)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哮喘中重度率為68.18%,對照組患者的哮喘中重度率為45%,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支氣管哮喘合并有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胃食管反流會影響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部功能,加重其病情的惡化。
關鍵詞:胃食管反流??;支氣管哮喘;相關性
本研究主要對2012年5月~2014年5月支氣管哮喘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與支氣管哮喘未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哮喘程度、食管黏膜病變的差異性進行觀察比較,以得出胃食管反流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支氣管哮喘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與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有關的哮喘診斷標準相符合。依據(jù)患者是否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組44例患者均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為20~70歲,平均年齡為(35±5.79)歲。對照組40例患者均未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為22~68歲,平均年齡為(34±4.7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的實驗室和特殊檢查方法有:患者為平臥或者拾高床腳位,行吞鋇X線的檢查;食管鏡和括組織的檢查;需結合患者具體的癥狀及體征,選用最佳的檢查方法。如果臨床表現(xiàn)為不典型癥狀,可通過口服奧美拉唑,當作胃食管反流病診斷性的治療方法,可緩解患者的病情。口服奧美拉唑是一種極為簡單,且非侵入性方式的檢查方法,在臨床上已經(jīng)逐漸代替內(nèi)鏡檢查和pH值監(jiān)測或者食管內(nèi)壓測定等方法[1]。
1.2.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糖皮質激素和β2-受體激動劑治療,待患者的病情緩解之后,再對其實施胃鏡檢查,已測定出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的容量(FEV1)和微型呼氣流速峰值(PEF),并記錄下患者咳嗽的次數(shù)。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的胃黏膜病變程度:采取胃腸纖維鏡(Olympus)觀察患者的胃黏膜病理的改變狀況,內(nèi)鏡下的胃黏膜病變主要有四種類型:一型:稀疏糜爛或者潰瘍,二型:融合性的潰瘍,三型:潰瘍?nèi)诤铣善瑺睿男停簼儶M窄;②檢測兩組患者的FEVl、PEF:主要采用日本制造的HI-198型肺功能儀進行檢測;③記錄兩組患者每日的平均氣喘和咳嗽次數(shù)。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一般資料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出現(xiàn)的食管黏膜病理變化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出現(xiàn)的食管黏膜病理變化明顯比對照組嚴重,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哮喘程度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哮喘中重度率為68.18%,對照組患者的哮喘中重度率為45%,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FEV1、PEF值及喘咳次數(shù)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FEVl、PEF值均低于對照組,喘咳次數(shù)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胃食管反流病就是胃和十二指腸內(nèi)的容物反流到食管中,造成患者不適的一種癥狀,嚴重的甚至會發(fā)生食管炎癥。胃食管反流病的發(fā)病嚴重時,會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支氣管哮喘則是指受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影響的患者,會出現(xiàn)一種呼吸道的炎性癥狀。國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已經(jīng)對支氣管哮喘和胃食管反流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并將哮喘加重的關鍵因素歸之于胃食管反流。若反流物直接反流到患者的呼吸道內(nèi),極易引發(fā)呼吸系統(tǒng)類疾病,如咽喉炎、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等[2]。
胃食管反流的支氣管哮喘中,約有70%以上的患者,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咳嗽和急喘,并未出現(xiàn)明顯的燒灼感和泛酸癥狀。本研究中,支氣管哮喘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其哮喘和咳嗽的程度,明顯比支氣管哮喘未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嚴重;其FEV1和PEF值也比未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低;由此可知,支氣管哮喘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的相關癥狀比支氣管哮喘未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嚴重很多。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機制可能有:①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會造成迷神經(jīng)高反應的調節(jié)障礙,一旦出現(xiàn)自主調節(jié)障礙之后,極易造成食管下的括約肌的壓力下降,引起食管下的括約肌出現(xiàn)短暫性的松弛,成為引發(fā)反流的主要機制;②食管內(nèi)的酸性物質會激活局部的軸索反應,可通過局部神經(jīng)的翻身,使支氣管黏膜所釋放的炎性物質不斷增多,使水腫更加嚴重;③食管內(nèi)呈現(xiàn)出來的酸性環(huán)境,會增加支氣管對乙酰膽堿等其其他刺激物質的反應性,極易引發(fā)哮喘[3]。
哮喘引發(fā)胃食管反流的機制可能是:①哮喘患者的氣道阻塞后,會增加其胸腔負壓,加重橫膈肌內(nèi)的壓力,從而引發(fā)食管反流;而且氣道阻力能使膈肌變平,降低其抵抗反流的能力;②哮喘患者一般都需要采用大量的支氣管擴張劑,會致使LES的平滑肌變得松弛,并增加cAMP及NO抑制住LES平滑肌的強度,造成食管反流;③哮喘患者的氣道內(nèi)部中,內(nèi)源性的一氧化氮含量會增加,一氧化氮會抑制住LES收縮[4]。
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其相互作用后,會加重患者的病情,胃食管反流會嚴重影響到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部功能。
參考文獻:
[1]吳慶國,劉舜象.胃食管反流病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3,21(2):92.
[2]鮑永波,元熙哲,金花.胃食管反流病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9):712.
[3]美君,戴建國,陳恩信.反流性食管炎誤診67例原因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6(5):760-761.
[4]郭紅斌.支氣管哮喘病與胃食管反流癥的發(fā)病關系探討[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12):4593.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