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影響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肺破口閉合影響因素。方法 通過對2010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入院后行胸腔閉式引流的臨床分析,觀察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的患肺氣胸量與破口閉合之間關系、不同氣胸類型與破口閉合之間關系。結果 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中,閉合性氣胸患肺破口閉合時間短于張力性氣胸及交通性氣胸,張力性氣胸患者肺破口閉合時間短于交通性氣胸;患肺破口閉合時間與氣胸量無關。
關鍵詞: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胸腔閉式引流;患肺氣胸量;氣胸類型;破口閉合時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2010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入選標準:①符合自發(fā)性氣胸影像學檢查的診斷標準;②本次發(fā)病因單側自發(fā)性氣胸而入院。其中閉合性氣胸(18例)、張力性氣胸(31例)、交通性氣胸(13例)。在同類型氣胸組中,又根據(jù)氣胸量分為測胸壁與肺切緣的距離>2cm為大量氣胸分組、<2cm為小量氣胸分組。
1.2治療方法 胸腔閉式引流術。
1.3破口閉合判定 胸腔閉式引流者破口閉合判定為水封瓶內(nèi)排氣管有液面波動>5cm,無氣泡溢出時開始計時,并同時行X線胸片檢查,如患肺已復張,再觀察48h如仍無氣泡溢出啊,再次行X線胸部檢查證實患肺仍未愈合復張狀態(tài)者考慮破口閉合;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查胸片無氣胸反復者。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處理,計算資料醫(yī)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肺氣胸量與患肺破口閉合的關系(表1)
2.1.1閉合性性氣胸組患肺氣胸量與患肺破口閉合時間的關系 患肺胸壁與肺切緣的距離<2cm組8例,患肺破口閉合時間(67.30±30.81)h;患肺胸壁與肺切緣的距離>2cm組10例,患肺破口閉合時間(54.73±31.12)h;.兩組間患肺破口閉合無差異(P>0.05)。
2.1.2張力性氣胸組患肺氣胸量與患肺破口閉合時間的關系 患肺胸壁與肺切緣的距離<2cm組13例,患肺破口閉合時間81.50±51.06h;患肺胸壁與肺切緣的距離>2cm組18例,患肺破口閉合時間(95.32±37.98)h;.兩組間患肺破口閉合無差異(P>0.05)。
2.1.3交通性性氣胸組患肺壓縮度與患肺破口閉合時間的關系 患肺胸壁與肺切緣的距離<2cm組6例,患肺破口閉合時間(110.00±35.04)h;患肺胸壁與肺切緣的距離>2cm組7例,患肺破口閉合時間(125.00±51.21)h;兩組間患肺破口閉合無差異(P>0.05)。
2.2氣胸類型與患肺破口閉合時間的關系(表2) 閉合性氣胸與交通性氣胸患肺破口閉合時間比較有差異,閉合性氣胸患肺破口閉合時間(61.02±30.97)短于交通性氣胸(117.50±43.13)(P<0.01);張力性氣胸與閉合性氣胸患肺破口閉合時間比較有差異性,張力性氣胸患肺破口閉合時間(88.42±44.52)長于閉合性氣胸(61.02±30.97)(P<0.01);張力性氣胸與交通性氣胸患肺破口閉合時間比較有差異,張力性氣胸患肺破口閉合時間(88.42±44.52)短于交通性氣胸(117.50±43.13)(P<0.05)。
3 討論
自發(fā)性氣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是指在無外傷及人為因素的情況下,肺組織及臟層胸膜破裂,空氣逸人胸膜腔形成氣胸。SP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急癥,若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老年人自發(fā)性氣胸多為繼發(fā),常發(fā)生在各種肺部疾病基礎上[1],以COPD最為常見[5]。COPD時肺泡壁變薄,肺泡腔擴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液供應減少,彈力纖維網(wǎng)破壞[2],所以肺部感染、劇烈咳嗽等就成了老年人自發(fā)性氣胸的主要誘因。其它常見的誘因還有用力打噴嚏、便秘用力結大便等等[3]。COPD的嚴重程度與導致自發(fā)性繼發(fā)性氣胸有密切的關系。自發(fā)性繼發(fā)性氣胸首選治療方案應根據(jù)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及氣胸量的多少而加以選擇[4-7]。不同指南對于氣胸量大小的評價不同。英國胸科學會(BTS)定義側胸壁與肺切緣的距離>2cm為大量氣胸,本研究采用BTS指南。
COPD并發(fā)氣胸為呼吸危重癥,由于患者基礎肺功能差,發(fā)生氣胸后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進一步下降、心臟舒張受限,極易造成心肺功能嚴重失代償而危及生命。
參考文獻:
[1]王淑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發(fā)性氣胸50例臨床分析 [J].當代醫(yī)學,2008,14,(23):114.
[2]張忠魯.COPD病理機制的認識進展[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6,27(5):18-20.
[3]劉幫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自發(fā)性氣胸21例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7):823-824.
[4]Miller AC,Harvey JE.British Medical Journ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BMJ,1993,307(6896):114-116.
[5]莫蘭英.COPD合并自發(fā)性氣胸的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2084-2085.
[6]萬耘,孫建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自發(fā)性氣胸136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1,29.
[7]張春,李暢波,黃國武,等.胸腔鏡治療自發(fā)性氣胸73例的體會[J].廣西醫(yī)學,2011,9.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