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肺結核咯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40例肺結核咯血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觀察組進行針對性舒適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焦慮情緒和對舒適的滿意度。結果 舒適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舒適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舒適護理對緩解肺結核咯血患者焦慮情緒,提高舒適滿意度有一定作用,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肺結核;咯血;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Comfort Care)是一種整體的、個體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它是使人無論在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90年代初期,Kolcaba提出了舒適護理理論(Thoery of Comfort Care)的概念,強調(diào)護理人員除目前的護理活動外,應加強舒適(Comfort)護理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患者。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我院2011年1月份~2012年12月收治的240例肺結核咯血患者,其中男性174例,女性66例,年齡17~69歲,平均年齡40.5歲。大專以上64例,中專及高中104例,初中50例,小學及以下22例。初次咯血150例,再次咯血90例。24h內(nèi)咯血量小于100ml150例,100~300ml 58例,600ml以上的32例。將24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咯血發(fā)生時,患者多有恐懼感、久病體弱者可有悲觀失望、瀕死感等情緒反應,護理人員應關心、理解、體貼患者,并合理的解釋病情,用溫和的語言告訴患者如果咽部有血腥味、刺激感就輕咳,不要害怕,切忌抑制咳嗽、屏氣、下咽,以免導致出血在體內(nèi)積聚堵塞呼吸道、腸道傳染等并發(fā)癥。急救中不斷幫助患者擦去面部血跡、漱口,并告訴其咯血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成正相關,讓患者感到被關懷,積極配合治療。對肺結核咯血患者應盡量安排單間病房,或使用屏風以保證患者擁有相對安靜、私人的空間。①休息與運動:充足的睡眠和積極的休息以滿足機體恢復的需要,對調(diào)節(jié)情緒亦有良好的作用??┭V共∏榉€(wěn)定的患者可適當運動,如打太極拳、深呼吸運動、散步、慢跑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但禁止做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②合理飲食:大咯血患者應暫禁飲食,小量咯血或大咯血穩(wěn)定后進食少量,給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溫涼流食或半流食,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適量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C,以保護呼吸道黏膜,增強局部防御能力。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以免刺激呼吸道誘發(fā)咳嗽(增加肺內(nèi)壓)等。
1.3評價標準
1.3.1根據(jù)患者的行為、表情、語言等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1]評價兩組患者的焦慮程度。焦慮評分(y=總評分):①y<35無焦慮癥狀;②35≤y<55,偶有焦慮,癥狀輕微;③55≤y<65,經(jīng)常焦慮,有中度癥狀;④y≥65,有重度焦慮。1.3.2自制滿意度評價表,評價患者的滿意程度??偡?00分,分值<60分為不滿意,分值60~89分為基本滿意,分值≥90分為滿意。滿意度=(基本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焦慮程度比較,舒適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身心舒適,焦慮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見表1)。
2.2 兩組患者舒適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舒適滿意度為91.7%,對照組舒適滿意度為75.0%,觀察組患者對舒適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
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結核咯血患者常起病急,尤其大咯血患者往往會因呼吸道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而危及其生命,而使患者產(chǎn)生緊張、焦慮和恐懼心理。緩解患者心理壓力,使其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提高了舒適度及對診療護理的依從性,增加了治愈疾病的信心。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舒適護理,并使患者在接受護理服務過程中充滿了信心和希望[2]。在舒適中完成治療,對患者疾病的控制,減少并發(fā)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廖紅輝.拓展舒適護理研究.提供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J].黑龍江護理雜志,2010,(5)7:40-41.
[2]楊青敏,杜苗.住院患者舒適需求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0,6(2):21-22.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