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本地區(qū)健康體檢人群氨基轉移酶、血糖、血脂的異常情況。方法 對19682位來我院參加健康體檢的人員進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糖、血脂檢測,按不同年齡段做統(tǒng)計分析各項檢測項目的異常發(fā)生率。結果 35~70年齡段在本次體檢項目中都有較高的異常發(fā)生率,ALT異常率高達20.8%,TC總異常率高達23.6%,TG總異常率高達22.5%,血糖11.1%。結論 關注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宣傳,普及健康知識,改善本地區(qū)重油、重鹽的飲食習慣,合理運動。
關鍵詞:氨基轉移酶;血糖;血脂;體檢
隨著健康生活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醫(yī)院進行健康體檢。為了解本地區(qū)體檢人員的健康狀況,將2013年來我院體檢科健康體檢者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糖、血脂結果按不同年齡段做統(tǒng)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全年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參考國家統(tǒng)計局的方法分四組,其中15~34歲7417人,35~50歲7571人,51~70歲3755人,>70歲939人
1.2方法 所有體檢人員在早晨8:30分前空腹12h采集靜脈血,1h內用帶分離膠的試管分離血清,均采用酶法檢測ALT,AST,血糖(Glu),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儀器為OLYMPUS AU2700,儀器采用朗道定值及質控品校準,試劑采用AUTO試劑,每天對儀器進行質量控制,均在可控范圍內,4h內檢測完成。
1.3診斷標準 血脂分析參考《中國成人血脂防治指南》(2007年)標準。①TC:<5.18mmol/L為正常范圍;5.18~6.21mmol/L為邊緣升高;>6.22mmol/L為高膽固醇血癥;②TG:<1.7mmol/L為正常范圍;1.7~2.25mmol/L為邊緣升高;>2.26mmol/L為高甘油三酯血癥;③HDL-C:>1.04mmol/L為正常范圍;<1.04mmol/L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④LDL-C:<4.14mmol/L為正常范圍;>4.14mmol/L為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⑤Glu:<6.1mmol/L為正常范圍;6.1~7.0mmol/L為邊緣升高;>7.0mmol/L為高血糖血癥;⑥ALT:<40 U/L為正常范圍;40~80 U/L為邊緣升高;>80U/L為高ALT血癥;⑦AST:<40 U/L為正常范圍;40~80 U/L為邊緣升高;>80U/L為高AST血癥。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氨基轉移酶在人體器官中廣泛存在,臨床醫(yī)師習慣將ALT、AST用于診斷肝臟及心臟疾病。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寧國地區(qū)ALT異常占20.8%,AST異常占10.8%。說明本地區(qū)無明顯癥狀的肝細胞損傷人群較大。AL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細胞質內,AST則有一半存在于線粒體內,ALT在反映肝細胞早期輕微受損情況時比AST更敏感,更容易早期發(fā)現(xiàn);ALT在35~50年齡段肝細胞受損高達24.9%。51~70年齡段肝細胞受損高也有21.3%,肝細胞損傷程度比其他年齡段的人群相對較多。這兩個年齡段的人群是恰恰也是當地的中堅力量,缺乏適當的體育鍛練,聚會應酬的機會也相對較多而影響身體健康。
糖類是人體供能的主要物質,也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高血糖的發(fā)生率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升高。血糖輕度增高4.4%,高度增高3.6%,50歲以后達9%左右。本文與某些報道我國病尿病的患病率達9.7%[1],有相似之處,也有所不同,可能是采樣對象不同所致。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在50歲以后,合理膳食,增加體育活動,控制身體的血糖濃度。對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生相當重要。
血脂作為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已被證實TC(或LDL-C)水平升高與冠心病的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呈正相關[2],TG水平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控制TC、TG水平對預防冠心病等疾病有重要意義。本文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地區(qū)TC總異常率23.6%,TG總異常率22.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我國成人血脂異常發(fā)生率達18.6%[3]。同時也發(fā)現(xiàn)TC輕度異常達19.7%。高膽固醇血癥3.9%。說明本地區(qū)TC水平需要及時防控。因此,提高大眾對高脂血癥的危害的認識,改變飲食習慣,合理膳食,多進行體育活動,有效預防我地區(qū)冠心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董朝暉,吳一龍.全線阻擊--開創(chuàng)慢性病防控新局面[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14,29(1):7.
[2]姜紅,曹林生.血脂異常的診斷與治療[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4,20(10):638-640.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 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99.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