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大骨瓣減壓術在重型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大骨瓣減壓術治療,實驗組患者接受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回顧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臨床治療效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本次醫(yī)學研究結果證實,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重型顱腦損傷臨床治療方法。
關鍵詞:大骨瓣減壓術;重型顱腦損傷;應用價值
重型顱腦損傷(SHI)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外科疾病,該疾病具有預后情況差、死亡率高、致殘率較高以及發(fā)病率高等基本特征,隨著我國臨床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完善,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治療技術也實現了進一步的發(fā)展[1]。SHI臨床治療的首要目標就在于對患者的顱內壓力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降低臨床死亡率和致殘率[2]。本次臨床研究就對大骨瓣減壓術在重型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之間收治的2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觀察對象,男性121例,女性79例,年齡47~73歲,平均(58.5±4.6)歲,患者受傷與入院時間間隔在1~5h,平均(3.2±1.2)h,治療前格拉斯哥(GCS)昏迷評分在3~9分,平均(6.5±2.2)分。其中,開放性顱腦損傷30例,約占15%,閉合性顱腦損傷170例,約占85%。受傷原因包括:跌倒傷34例,墜落傷54例,車禍傷100例,其他12例。通過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00例,且兩組觀察對象治療前情況對比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觀察對象接受常規(guī)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實驗組觀察對象接受改良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具體方法為:患者保持15°頭高腳低位的仰臥位,以顴弓耳廓前1cm左右處為手術切口,由其上側經耳廓處向乳突上緣部位延伸,并沿中線自釘結節(jié)弧形處向上延伸2cm,直至前額部中線發(fā)際緣,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酌情移動切口[3]。將患者頭皮分層切開,將肌肉瓣和皮瓣完全分離。將咬除蝶骨嵴外側和大骨瓣鉆孔鋸開,將骨窗擴大,保證其能夠將出血部位和挫裂腦組織完全覆蓋。將硬膜沿蝶骨嵴半月形切開,硬膜向骨窗邊緣放射狀切開,將血腫和傷腦組織完全清除并充分減壓,徹底沖洗止血,減張縫合人工腦膜或減張縫合硬膜-顳肌。按照患者術中所見,對其手術方法進行適當選擇,通常為部分去骨瓣或完全去大骨瓣減張,其中,前者主要為咬除顳上線下方部分的下骨瓣,骨瓣剩余部分事實顳肌下減壓術,如有需要可實施\"井\"、\"土\"、\"T\"形切開顳肌筋膜,從而充分外展顳肌,將顳肌筋膜上緣-殘余骨瓣顳上線骨緣盡量縫合[4]。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醫(yī)學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使用χ2檢驗方法對計數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若P<0.05,則表示數據之間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5]。
2 結果
2.1并發(fā)癥情況 實驗組1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fā)癥情況為:兩次手術或遲發(fā)血腫4例,約占4%,切口感染0例,約占0%,外傷性癲癇2例,約占2%,腦積水9例,約占9%,急性腦膨出2例,約占2%;對照組1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fā)癥情況為:兩次手術或遲發(fā)血腫9例,約占9%,切口感染3例,約占3%,外傷性癲癇7例,約占7%,腦積水15例,約占15%,急性腦膨出8例,約占8%。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2.2預后情況 實驗組1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死亡15例,約占15%,植物生存7例,約占7%,重殘16例,約占16%,中殘25例,約占25%,良好37例,約占37%,患者平均GOS評分為(3.87±0.85)分;對照組1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死亡29例,約占29%,植物生存11例,約占11%,重殘20例,約占20%,中殘20例,約占20%,良好20例,約占20%,患者平均GOS評分為(2.43±0.43)分。兩組觀察對象預后情況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3.1大骨瓣減壓術適應證 ①患者血腫組織清除后,腦組織搏動功能通常較差,且顱內處于高壓狀態(tài),無明顯的血腫殘留現象;②需要雙側開顱且年齡小于15歲的患者;③晚期腦疝、術前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以及外傷性全腦腫脹的患者;④術前光反射消失,瞳孔雙側散大,且合并大腦強直的患者;⑤腦皮層廣泛性血管栓塞的患者;⑥無嚴重器官衰竭且生命體征指標較為穩(wěn)定,又無明顯并發(fā)癥的患者;⑦環(huán)池、基底池消失以及CT掃描證實中線移不足1 cm的患者。
3.2大骨瓣減壓術的基本優(yōu)勢 ①能有效止血,有助于腦組織氧分壓、改善腦血流和降低顱內壓,進而緩解術后腦組織缺血性損害現象;②避免發(fā)生急性腦膨出,增強腦脊液引流的通暢性,減壓后加快腦疝還納速度,充分降低外側裂靜脈壓力,咬除蝶骨嵴,降低顳葉底面壓力,且標準外傷大骨瓣骨窗位置較低、范圍較大;③術后顱內壓力較低;第四,將挫傷區(qū)壞死的腦組織、腦內、硬膜下以及額顳頂硬膜外血腫完全清除,充分顯露中顱窩、前顱窩、頂葉、顳葉、額葉等部分。大骨瓣減壓術能夠為患者后續(xù)的顱骨修補治療提供有利條件,避免發(fā)生腦細胞損害,促進患者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的恢復,避免出現腦膨出癥狀;同時,大骨瓣減壓術還有助于患者腦水腫和腦干缺血缺氧癥狀的改善,恢復其腦脊液循環(huán),改善中樞性高熱應激性潰瘍出血等并發(fā)癥[6]。
3.3注意事項 ①將骨瓣完好保存,手術3~5個月后將其植回原位;②術后將骨瓣去除,減張縫合硬腦膜,預留充分的空間以應對腦組織腫脹;③對于顱內壓力較高的硬膜下血腫患者,需要將硬腦膜分次切開,并將血腫組織充分清除,避免出現過大的顱內壓力,進而誘發(fā)腦組織膨出;④手術過程中在骨窗邊緣懸吊硬腦,避免誘發(fā)遲發(fā)性硬膜外血腫;⑤術中將蝶骨嵴咬除時,盡可能達到顱底部,保證側裂區(qū)血管充分減壓。
參考文獻:
[1]黃毅.大骨瓣減壓術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3,34(7):947-948.
[2]李建飛.58例重型顱腦損傷外減壓效果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10(2):100-101.
[3]陳小飛,康蓉.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3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4):55-59.
[4]劉國華,朱劍鋒,沈云龍.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84例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20(4):7-9.
[5]喻厚豐,查曉華.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4):157-158.
[6]趙斌,李樹德,王彥君,等.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附28例報告)[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11(4):57-59.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