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療是利用化學的藥物來治療某種疾病的簡稱,在針對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化療就是對患者使用到化學藥物來最大程度地阻止癌細胞的增加、浸潤、轉移,最后能直接殺滅的一種最直接的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熓且环N對患者進行全身性治療的手段,其在應用中常常與手術和放療一起連用,被醫(yī)學研究人員并稱為惡性腫瘤的三大治療手段。由于在內科中惡性腫瘤的類型多種多樣,無法一一對其化療的方式進行贅述,因此選擇婦科惡性腫瘤作為代表,研究惡性腫瘤化療的進展和機制。
關鍵詞:惡性腫瘤;化療進展;機制
化療是在治療惡性腫瘤過程中所提供的重要輔助手段,其作用機制是通過研究細胞動力學的規(guī)律以及細胞生物化學的特征,選擇適當的藥物和劑量,并采取科學合理的途徑,為惡性腫瘤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這也使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有了新的進步?;瘜W藥物的不斷研發(fā),化療方法的不斷改善,都促使了臨床治療惡性腫瘤的療效不斷提升。在本文中將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對惡性腫瘤的化療進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化療的機制:細胞增殖周期
1.1增殖細胞群 人體當中的生物細胞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可自行通過分裂的方法使細胞的數量增多,使腫瘤的形狀也發(fā)生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惡性腫瘤細胞對抗癌的藥物敏感。這個過程總共分為四個時間段:首先是G1期,也就是DNA在合成之前的時間段,這個時期占了整個增殖周期的50%;其次是S期,屬于DNA的合成階段,DNA通過不斷地復制增加數量;第三個階段是G2期,這個階段是DNA合成的后期;最后一個階段是M期,屬于有絲分裂的階段,細胞將會產生增殖以及有絲分裂。
1.2非增殖細胞群 談到增殖細胞群,就必然會有非增殖細胞群。在G0的階段中,細胞處于平穩(wěn)停息的狀態(tài),并不發(fā)生分裂或增殖,但這個階段中細胞極具活力,也成為了惡性腫瘤復發(fā)的源頭,對抗癌藥物并不敏感。還有另外一部分細胞并不具有存活的能力,最后將死亡。
2 化學藥物的研制以及合理用藥
2.1化學藥物的研制與應用 化學藥物一直是惡性腫瘤化療的有力工具,并且在化學藥物的領域也不斷發(fā)生新的進展。上世紀60年代,臨床中常用的化學藥物有氮芥類、環(huán)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其中環(huán)磷酰胺一直是那個時期化療的重要藥物,為惡性腫瘤的治療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隨后的80年代又相繼出現(xiàn)了順鉑、紫杉醇、六甲嘧胺等治療婦科惡性腫瘤的藥物,并在治療卵巢癌的領域中體現(xiàn)出一定的主導作用。順鉑屬于一種金屬絡合物,能夠和人體的DNA相結合,引起交叉聯(lián)結反應,以此來破壞DNA的功能,并抑制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一時間成為治療婦科惡性腫瘤的首選化學藥物。在新世紀,臨床中又出現(xiàn)了拓撲替康等藥物,該藥物的作用機制是在腫瘤DNA復制的過程當中能與拓撲異構酶相結合,最終致使DNA的雙鏈斷開,腫瘤細胞死亡。
2.2合理用藥 在對惡性腫瘤患者化療的過程中,也要在藥物的種類和選擇上進行合理用藥。通常情況下,惡性腫瘤細胞對所有的抗癌藥物都會具有敏感性,因此在臨床中要充分了解到每一種藥物的特性以及各種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給藥。目前在臨床中所使用到的抗癌藥物,都對人體的正常細胞有所傷害,因此在對患者給藥的過程中也要盡量去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同時,還應根據腫瘤細胞的增殖周期,選擇不同的化學藥物。在用藥的原則方面,隨著醫(yī)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醫(yī)學手段的進步,也由上世紀治療惡性腫瘤的單一用藥發(fā)展為聯(lián)合用藥,加強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力度。
3 化療方法的改善
化療是目前惡性腫瘤終末期患者所采取的主要治療形式。根據現(xiàn)有臨床研究證實,化療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具體如下。
3.1全身化療 晚期或播散性腫瘤臨床最佳治療方法就是全身化療,因為一方面此類腫瘤患者臨臨床治療中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導致其選擇性不強。另一方面就在于患者體內惡性腫瘤已經發(fā)展到了較為嚴重的階段,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將會嚴重損害患者身體器官功能,縮短患者壽命。因此,全身化療的近期目的就在于緩解或者遲滯病癥進一步發(fā)展。通常情況下人們將全身化療稱之為誘導化療(Induction Chemotherapy)。一旦化療方案并沒有收獲臨床治療效果或者失敗,改用其他化療方案時,又被稱之為解救治療(Salvage Treatment)。
3.2新輔助化療 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主要是針對目前惡性腫瘤患者明顯局限性腫瘤部位實施的化療方式。由于臨床中局限性腫瘤部位采用手術切除或者放射治療后將會對患者身體技能造成嚴重損傷,從而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及麻煩,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因此,新輔助化療常被用作于局限性腫瘤化療工作中。其化療的目的較為明確,就是為了縮小腫瘤體積,從而為后續(xù)治療工作提供便利。同時局部性化療也可以抑制或消滅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提高患者生存率。
3.3特殊途徑化療 特殊途徑化療在現(xiàn)有臨床研究資料中僅有腔內治療、椎管內化療以及動脈插管化療三種方式,主要原因就在于惡性腫瘤患者病癥正常治療已經無法控制腫瘤細胞擴散或者遏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為了延長患者生命所采取的特殊治療方式。由于此種治療會嚴重損害患者身體機能,因此,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建議惡性腫瘤患者采用。
在治療惡性腫瘤的過程中,其化療效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藥物的種類、給藥的方式、用藥的時間以及患者自身的體質都是影響化療效果的主要因素。但隨著醫(yī)學的逐漸昌明,在化療的方法方面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婦科惡性腫瘤的腹腔化療目前已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具有腫瘤局部的藥物濃度提升、毒副作用小、加強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滲透等優(yōu)點。與此同時,大多數抗癌藥物的療效都和其應用的劑量成正比,但是劑量一旦提升,副作用也會相應加大。為了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針對惡性腫瘤的患者可以采取骨髓自體移植的方式,這樣既能在臨床治療中通過加大藥物的劑量來提升療效,同時也不會使骨髓受到抑制的影響。
4 生物化療的應用
生物化療就是指生物治療和化療聯(lián)合應用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根據患者惡性腫瘤的病理特征,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以及分子生物學的特征,利用生物和化學方法聯(lián)合治療惡性腫瘤,最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模式。
4.1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就是指臨床中將某種特定的克隆基因片段介入到患者的惡性腫瘤細胞當中,并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惡性腫瘤細胞能自發(fā)改變其行為,最終惡性腫瘤細胞死亡。就目前的基因治療發(fā)展來看,基因治療主要包括了自殺性基因治療和P53基因治療兩種方法。其中自殺性基因治療是指將特定的酶基因導入到癌細胞當中,所產生出的物質具有很強的毒性,能殺死癌細胞;而P53基因治療則是指抑癌基因的突變致使惡性腫瘤細胞生長處于失控的狀態(tài),最終使癌細胞死亡。
4.2免疫療法 生物化療中的免疫療法作用機制是提高患者機體當中的腫瘤抗原的免疫原性,來最大程度解除患者的免疫耐藥狀態(tài)。在分類上,免疫療法可以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兩種方式。其中主動免疫是指接種腫瘤的疫苗;被動免疫是指通過向機體輸送細胞因子的行為來提升患者免疫能力。
主動免疫(active immunity)也被稱之為自動免疫,主要是將疫苗或者類毒素接種于人體內,促使人體內部具有獲得性免疫能力的一種防治微生物感染、病菌或者病毒侵襲的措施。惡性腫瘤患者注射疫苗或類毒素后可以明顯阻斷腫瘤細胞發(fā)展路徑,破壞其內部分子結構,從而實現(xiàn)殺滅惡性腫瘤細胞。控制病癥進一步發(fā)展的目的。由于其所提供的免疫能力能夠長久或者終生保持,具有較好的預防功效而被臨床所廣泛采用,取得了比較矚目的成果。
被動免疫(passive immunity)主要是患者機體接受抗體、致敏淋巴細胞或者其產生物之后所獲得的特異性免疫能力。相較于主動免疫,被動免疫具有療效快、不需要經過潛伏去,患者在輸入細胞因子后短時間內就可以獲得較高的免疫能力,能夠有效滿足惡性腫瘤患者臨床治療需求。因此,被動免疫法的臨床應用程度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臨床工作進一步發(fā)展。然而,由于被動免疫能力是一種特異性免疫能力,細胞因子在惡性腫瘤患者體內維持時間較短,成為此種免疫療法存在的最大不足之處,也是今后臨床研究中重點研究方向之一。
5 結論
針對惡性腫瘤的化療方法,經過幾十年的臨床研究,已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進步,并在實際的治療當中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與此同時,生物化療方法的提出和應用,為治療惡性腫瘤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經過一代醫(yī)學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在不就的將來取得新的進展。
參考文獻:
[1]李家福.婦科惡性腫瘤化療進展[J].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14,3(01):2-4.
[2]鄧穎慧,陸海波.膽道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內科治療新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2(24):4791-4796.
[3]蒙如闖.惡性腫瘤化療并發(fā)糖尿病的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5(31):79-80.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