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在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OPD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方法 將112例COPD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給與臨床路徑的健康教育,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模式。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分別進行測試,比較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結果 實驗組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臨床路徑;健康教育;COPD;自我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在全球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在我國COPD也是人群死亡的十大病因之一[2]。COPD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進行性發(fā)展[2]。肺康復是COPD患者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治療肺部炎癥的同時,積極有效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對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而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保證康復措施實施到位的有利條件。本研究將臨床路徑模式引入COPD患者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取的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工作的醫(yī)院2007年1月~2013年7月COPD患者112例,均在三級醫(yī)院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56例,平均年齡(65.25±4.25)歲,男性37例,女性19例,平均病程(8.11±2.25)年,其中有糖尿病者5例,合并高血壓者6例。對照組患者56例,平均年齡(68.11±2.13)歲,男性33例,女性23例,平均病程(10.01±2.13)年,其中有糖尿病者7例,合并高血壓者2例,合并冠心病者4例。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自覺自愿參加。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實驗組根據(jù)所制定的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所規(guī)定的特定時間和特定內容,由責任護士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模式。
1.2.1臨床路徑健康教育 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是將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遵循臨床路徑的模式,制訂詳細的健康教育的計劃,在特定時間,特定的專人進行的個性化教育模式。具體的計劃見下表,入院當天,主要是熟悉環(huán)境與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避免負面情緒,如煩躁、抑郁等情緒,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疾病;入院后2 d進行疾病基本知識的健康教育;告知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的必要性;入院后3 d指導日常生活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戒煙、戒酒,每日適當鍛煉,合理飲食,選用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食物;入院后4~10 d,評估、指導患者呼吸功能鍛煉,包括吹蠟燭、縮唇呼吸、六字訣等;發(fā)放疾病健康知識手冊;正確咳痰技巧的訓練;家庭簡易霧化吸入方式;出院前1 d,家庭氧療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的講解;出院后電話隨訪6個月,評價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1.2.2問卷調查 1979年由Kearny和Fleischer研究制定的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3],包含43個條目,分為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自我管理教育4個維度,各條目得分范圍為0~4分,滿分172分,得分越高說明健康狀態(tài)越好,兩組患者分別在實施健康教育后6個月進行問卷調查。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picala 2000對患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采用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見表1。
實驗組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目前藥物治療只能延緩病情發(fā)展,不能阻止患者肺功能下降[4]。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模式是住院期間隨機給與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的健康教育模式將健康教育進行詳細計劃,在特定時間給與特定健康教育,在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制定的有針對性、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模式[5],避免了低效性健康宣傳。本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表明: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強[6]。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利于患者對相關疾病的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尤其是COPD這種需要長期慢性呼吸功能訓練的疾病,研究表明:系統(tǒng)的呼吸功能訓練、排痰訓練以及正確的家庭氧療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促進肺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本研究通過對COPD患者開展系統(tǒng)化、針對性、個性化的臨床路徑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自我治療、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了患者的遵醫(yī)行為,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勝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危險因素及健康教育[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12,23(5):415-4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7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年鑒[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7.
[3]Lorig KR,Holman H.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History,definition,outcomes,and mechanisms[J].Ann Behav Med,2003,26(1):1-7.
[4]韓永蘭.護理干預對9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療效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6):283-284.
[5]陳偉婉.產(chǎn)科健康教育路徑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浙江醫(yī)學教育,2013,12(2):13-15.
[6]鄒小芳,肖桂華,劉青.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2,33(9):1359-1362.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