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腹腔鏡探查在非彌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接診的160例非彌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80例,對照組80例。觀察組采用早期腹腔鏡探查,并據(jù)相應結(jié)果采取治療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診斷方法進行診斷,然后據(jù)相應結(jié)果采取治療措施。記錄兩組患者的確診人數(shù)、總的痊愈人數(shù)、并發(fā)癥人數(shù)、患者滿意度、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長,并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 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確診人數(shù)多于對照組(χ2=4.1130,P=0.0426);觀察組總的痊愈人數(shù)多于對照組(χ2=4.9020,P=0.0268);觀察組并發(fā)癥人數(shù)少于對照組(χ2=0.3604,P=0.5483);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t=20.2635,P<0.0001);觀察組患者腸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t=8.4402,P<0.0001);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長短于對照組(t=11.0901,P<0.0001)。結(jié)論 對非彌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采用早期腹腔鏡探查相比常規(guī)的診療方法有更好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腹腔鏡探查;非彌漫性腹膜炎腹痛;應用價值
腹痛常常由腹內(nèi)臟器的病變或全身疾病所引起[1]。非彌漫性腹膜炎并腹痛的患者往往不能在早期進行明確的診斷,因此有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近年來,腹腔鏡的發(fā)展很快,其對非彌漫性腹膜炎并腹痛的患者的診療也逐漸應用于臨床[2,3]。我院比較了早期腹腔鏡探查和常規(guī)診療方法診療非彌漫性腹膜炎并腹痛的患者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接診的160例非彌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進行研究。入院后均經(jīng)各種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病因,所有患者診斷為無彌漫性的腹膜炎。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80例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為26~73歲,平均年齡為(54.6±7.7)歲。病程時間(0.5~5.0)d,平均為(2.6±0.6)d。對照組80例患者,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為27~78歲,平均年齡為(53.4±5.9)歲。病程時間0.5~4.5d,平均為(2.7±0.9)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在入院24h以內(nèi)均施行早期的腹腔鏡的探查。然后根據(jù)探查的結(jié)果,進行腹腔鏡下的治療或者其他的非手術治療方式,若需開腹則開腹治療。該組患者均先采用氣管插管進行全麻,在臍孔處建立氣腹,保持壓力為10~13mmHg,然后置入觀察鏡,根據(jù)患者病情來選擇其他位置來建立相應的操作孔。探查順序為先探查含有較多異常體液(包括滲液、血液、膿液以及胃腸液等)部位,然后探查為腹痛比較明顯的部位。然后從右上腹開始,按逆時針方向進行探查。對于小腸的探查需從回盲部開始,一直探查到屈氏韌帶;對照組在入院后先按傳統(tǒng)的觀察診療的方案,先進行對癥處理,然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并完善各項相關檢查,在出現(xiàn)剖腹探查的指征后可行開腹手術探查與治療。治療以臨床癥狀明顯地緩解或者消失以及3個月后的隨訪未再次發(fā)作即為臨床治愈。均兩組患者應用5級\"李克特量表\",其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很不滿意和不滿意,對應值為100分、80分、60分、40分和20分[4]。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確診人數(shù)、總的痊愈人數(shù)、并發(fā)癥人數(shù)、患者滿意度、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長。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選擇spss18.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差(x±s)來表示,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診斷及治療效果的記錄分析 見表1。
2.2 兩組患者診斷及治療效果的記錄分析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t=20.2635,P<0.0001);觀察組患者腸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長短于對照組(t=11.0901,P<0.0001)。見表2。
3討論
腹痛是臨床工作中的常見癥狀,也是臨床中較難迅速準確診斷和治療的癥狀之一。近年來,出現(xiàn)探查指征的腹痛待查的患者應用腹腔鏡進行探查已較普遍,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5]。有文獻報道應用腹腔鏡進行探查其確診率和治愈率分別可以達83.9%~100%和75%~92.8%。我院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確診率分別為80.0%和91.25%,觀察組的確診人數(shù)、總的痊愈人數(shù)均多于對照組。應用腹腔鏡進行探查能避免剖腹探查,減少對患者腹腔人為的干擾,因此術后并發(fā)癥也會較少[6]。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傳統(tǒng)的觀察診療主要依賴醫(yī)生的臨床經(jīng)驗和其各種他輔助檢查,在檢查中會有很長的檢查的周期,也會進行多次重復的檢查,也不能早期對病灶清除,且影響患者的消化功能[7]。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長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比對照組取得了更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對非彌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采用早期腹腔鏡探查相比常規(guī)的診療方法有更好的臨床效果,此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玉泉,黃衛(wèi),徐耀忠,等.腹腔鏡探查外傷性腹腔內(nèi)出血26例體會[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3,19(3):324-325.
[2]史朝暉,孫俊聰,胡軍紅,等.腹腔鏡探查在進展期胃癌分期和可切除性評估中的價值[J].重慶醫(yī)學,2012,41(29):3096-3098.
[3]戴翼,周小兵,劉朝陽,等.小兒急腹癥腹腔鏡探查誤診分析[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1,17(7):753-754.
[4]謝安慶,周曉俊,毛忠琦,等.應用腹腔鏡探查對診斷腹腔腫塊的意義[J].江蘇醫(yī)藥,2011,37(13):1592-1593.
[5]任鵬,石海洲,丁文賢,等.腹腔鏡探查術診治腹部損傷56例[J].山東醫(yī)藥,2012,52(4):100-101.
[6]薄其鳳,梅小斌,郭志勇,等.腹膜透析相關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臨床分析[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2,33(6):646-649.
[7]薄其鳳.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分類及防治[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1,20(2):181-183.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