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曲馬多對全麻蘇醒期患者寒顫的治療效果。方法 統(tǒng)計2013年1月~12月全麻蘇醒室134例寒顫患者靜脈注射曲馬多1mg/kg觀察10min后患者寒顫的緩解情況。結果 所有患者的寒顫減輕或消失,有效率達100%。結論 曲馬多不僅是較好的中樞鎮(zhèn)痛藥,也是治療全麻蘇醒期寒顫的良好藥物。
關鍵詞:曲馬多;全麻蘇醒期;寒顫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寒顫是全麻術后常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在全麻復蘇期發(fā)生頻繁,有報道稱吸入麻醉后 40%~60%的患者可出現(xiàn)寒顫[1]。雖然在麻醉蘇醒期(postana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患者發(fā)生寒顫產(chǎn)生嚴重后果的不多,但也給患者的復蘇帶來不利。首先它增加患者的眼內壓、顱內壓,使氧耗及 CO2的產(chǎn)量增加 2~3 倍;其次影響患者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的準確性,導致麻醉醫(yī)師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和判斷出現(xiàn)失誤;再次使患者的肝腎血流減少,導致麻醉復蘇時間延長。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我院PACU 2013年1月~12月全麻蘇醒期發(fā)生寒顫的134例患者運用曲馬多治療寒顫,取得了較好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月~12月進入我院PACU全麻術后患者共計9485 例,其中134 例出現(xiàn)寒顫。134例寒顫患者中,男59 例,女75 例,年齡 14~ 86歲。所施行的手術為:婦科、神經(jīng)外科、普外科、骨科、泌尿科、口腔科。麻醉方式均為氣管插管下的靜吸復合全身麻醉。
1.2方法 患者出現(xiàn)寒顫后,首先對患者的寒顫進行評估分級,然后遵照醫(yī)囑靜脈注射曲馬多1mg/kg10min后觀察患者寒顫的緩解情況。
1.3寒顫的分級 參照 Wrench 分級[2]將寒顫程度分為:0 級,無寒顫;1級,豎毛和(或)外周血管收縮和(或)外周青紫,但無肌顫;II級,僅 1 組肌群肌顫;III 級,超過 1 組肌群肌顫;IV 級,全身肌顫。本研究納入患者寒顫程度均為 2~4 級。
2 結果
本組所有寒顫患者靜脈注射曲馬多10min后,寒顫均消失或緩解,有效率達100%。134例患者用藥后,0級率為68.7% ,I級率為22.4%,II級率8.9%, III級和IV級為0,見表1。
3 討論
3.1 寒顫是一種體溫調節(jié)現(xiàn)象,是麻醉后機體對中心溫度降低的一種生理反應。寒顫發(fā)生的原因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①麻醉藥物的使用,抑制了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干擾中樞性體溫調節(jié),使機體的產(chǎn)熱減少,另外多數(shù)麻醉藥物都有血管擴張的作用,引起散熱增加;②術中輸入大量的冷液體或者用大量的冷液體沖洗腹腔;③腹腔鏡手術吸入冷二氧化碳氣體;④恢復室的溫度過低均能引起寒顫。寒顫時肌肉痙攣或強直使患者的代謝率增加,對心臟功能正常的患者影響不大,但對于心肺儲備功能欠佳的患者,這種代謝需求的增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代償,就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發(fā)生意外。因此,對術后寒顫需積極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確?;颊咔?,甚至發(fā)的安全,增加患者的舒適感。
3.2曲馬多是人工合成的一種非麻醉性中樞性鎮(zhèn)痛藥,對呼吸循環(huán)的影響小,其控制寒顫的機理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脊髓對去甲腎上腺素與5-羥色胺的重攝取并促進5-羥色胺的釋放,使脊髓水平突觸小體的去甲腎上腺素與5-羥色胺的濃度增高,從而抑制寒顫的發(fā)生[3]。然而,由曲馬多引發(fā)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nausea and vomitting,PONV)比較常見,據(jù)文獻報道患者在使用曲馬多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可達25%,因此,遵醫(yī)囑使用曲馬多時應重視對患者惡心嘔吐的防治,給藥過程中嚴密觀察藥物的副作用。一旦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立即匯報麻醉醫(yī)生,協(xié)助患者頭側向一側,防止反流誤吸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Witte DJ,Daniel S. Perioperative shivering [J]. Anesthesiology,2002,96(2):467-484.
[2]Wrench IJ,Singh P,Dennis AR,et al. The minimum effective dosesof pethidine and doxa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anaesthetic shiver-ing[J]. Anaesthesia,1997,52(1):32-36.
[3]周領勝.鹽酸曲馬多治療術中寒顫反應的臨床觀察[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4,7:6.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