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難治性肝硬化并腹水聯(lián)合應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與腹腔注射多巴胺及速尿的治療價值。方法 將66例難治性肝硬化并腹水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A及B兩組,每組33例。A組接受單純中心靜脈導管引流治療,而B組接受聯(lián)合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與腹腔注射多巴胺及速尿治療。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副作用發(fā)生率。結果 治療前兩組間腹圍、體重、凝血酶原活動度(PTA)、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及白蛋白(ALB)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經(jīng)治療后,B組以上指標改善明顯優(yōu)于A組(P<0.05)。同時B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A組(P<0.05)。此外,兩組間治療副作用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在難治性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治療中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與腹腔注射多巴胺及速尿可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
腹水屬晚期肝硬化患者發(fā)病率較高的并發(fā)癥之一,其可導致患者的病情迅速惡化,可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2]。而隨著患者肝硬化病情的加重,可使得患者出現(xiàn)難治性腹水,為增加肝硬化腹水的難度[3]。雖然臨床出現(xiàn)了多種的臨床治療方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但多種治療方案間的臨床治療效果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4]。故為可有效的提高難治性肝硬化腹水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對我院近年來所應用的聯(lián)合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與腹腔注射多巴胺及速尿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難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需符合難治性肝硬化腹水的診斷標準[7],且除外患有惡性腫瘤、結核病灶及合并腹膜炎者。于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隨機分為A組及B組兩組,每組33例。A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31~62歲,平均(45.16±6.35)歲;肝硬化病程2~5年,平均(3.36±1.16)年;屬肝炎后肝硬化22例,屬酒精性肝硬化11例。B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32~61歲,平均(45.21±6.37)歲;肝硬化病程2~6年,平均(3.51±1.22)年;屬肝炎后肝硬化23例,屬酒精性肝硬化10例。兩組間性別、年齡、肝硬化病程及病因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組常規(guī)給予肝水解肽8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d靜點,速尿注射液20 mg,2次/d靜推及螺內(nèi)酯20 mg,2次/d口服治療,同時給予患者腹腔內(nèi)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應用留置的中心靜脈導管對患者腹水進行引流,引流量為2 L/d。B組則在A組治療的同時,給予腹腔注射多巴胺及速尿治療。1次/2 d在腹腔引流結束后,給予多巴胺40 mg,速尿注射液20 mg腹腔內(nèi)注射治療。
1.3觀察指標 于患者接受治療前及接受治療1個月后,分別進行臨床體征測量及化驗指標檢驗。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體征及化驗指標變化情況。臨床體征指標包括:腹圍及體重?;炛笜税ǎ篜TA、AST、ALT及ALB。并根據(jù)患者治療前后臨床體征及化驗指標改善情況,對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以患者治療前后臨床體征及化驗檢查結果較前改善>75%,且腹部彩超檢查顯示腹水減少>75%者為顯效;以患者患者治療前后臨床體征及化驗檢查結果較前改善>50%或腹部彩超檢查顯示腹水減少>50%者為有效;以未達到有效標準者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對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對比。此外,分別統(tǒng)計兩組治療期間所發(fā)生的治療副作用發(fā)生情況,對比兩組治療副作用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9.0分析,腹圍、體重、PTA、AST、ALT及ALB均為計量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應用t檢驗分析;臨床療效及副作用發(fā)生率為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百分率表示,應用χ2檢驗分析。以P<0.05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2.1治療前后臨床體征分析 治療前兩組腹圍及體重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在接受1個月的治療后,B組腹圍及體重均明顯低于A組(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臨床化驗指標分析 治療前兩組間PTA、AST、ALT及ALB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接受治療1個月后,B組PTA及ALB明顯高于A組(P<0.05),而B組AST及ALT明顯低于A組(P<0.05),見表2。
2.3臨床療效分析 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4.85%,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0.60%,B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A組(P<0.05),見表3。
2.4 藥物副作用發(fā)生率分析 A組治療副作用發(fā)生率為12.12%,B組治療副作用發(fā)生率為18.18%,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難治性肝硬化腹水為臨床較為棘手的疾病之一,雖然目前臨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包括西醫(yī)、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等多種治療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作用,但治療較為復雜,臨床應用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限制[5-9]。為更為簡便有效的治療本病,我院總結長期工作經(jīng)驗,將腹腔注射多巴胺及速尿應用于其中,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分別對接受不同治療方式的兩組間的臨床觀察指標及臨床治療療效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間腹圍、體重、PTA、AST、ALT及ALB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在接受1個月的治療后,B組腹圍、體重、AST及ALT均明顯低于A組,而PTA及ALB明顯高于A組(P<0.05)。同時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4.85%,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0.60%,B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A組(P<0.05)??梢娫趹昧酥行撵o脈導管引流與腹腔注射多巴胺及速尿治療不僅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同時也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此外,在本研究中可見,雖然B組加用了腹腔注射多巴胺及速尿治療,但患者的治療副作用發(fā)生率并未見明顯升高,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在難治性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治療中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與腹腔注射多巴胺及速尿可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許曉芳,劉謙,王冰.綜合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49(5):109.
[2]金穎,吳金明,江宏峰,等.肝硬化失代償期并發(fā)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的臨床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23):3984-3946.
[3]趙勇華,于建武,王淑芹,等.腹水超濾濃縮回輸腹腔治療肝炎肝硬化頑固性腹水的療效觀察[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42(3):301-303.
[4]王秀芬,左凱.腹水超濾回輸腹腔在肝炎肝硬化頑固性腹水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17):36-37.
[5]程曉鳴,肖春玲,陳銳貞,等.改良中藥臍敷敷料對肝硬化難治性腹水療效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4):368-369.
[6]黨中勤,吳秀霞,席玉紅.中藥逐水膏穴位貼敷治療肝硬化并頑固性腹水、胸水82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學報,2010,25(6):151.
[7]楊順利.當歸芍藥散加味治療乙肝后肝硬化腹水40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中藥,2009,47(32):83-84.
[8]潘忠.奧曲肽聯(lián)合中藥臍貼治療難治性腹水54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11(30):3371-3372.
[9]周靜,羅小華,賴姿娜,等.難治性肝硬化腹水并發(fā)氮質血癥患者結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貼敷的療效[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11B):49-50.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