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臨床流行病學》網絡課程建設遵循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由學習導航、課程內容自主學習、交流互動、測試評價等部分構成課程整體框架,包括課程信息、電子課件、章節(jié)測驗、案例分析、討論互動、綜合測試等內容。其課程實施是以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學生自主、協(xié)作完成任務的方式。
關鍵詞: 網絡課程;臨床流行病學;建構主義
基于互聯網的遠程教育,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以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習者作為學習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網絡課程是一種通過網絡表現教學內容和實施教學活動的綜合性教學資源,基于網絡課程的學習是課堂授課的一個重要補充,可以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網絡課程的建設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中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的,而是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為基礎,在一定的教學背景下加強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合作等,必要時可以聯合其他資源進行互動[1]。根據相關實驗結果顯示:成人《臨床流行病學》網絡課程建設過程中體現了如下原則:
1.1體現以學生為中心 網絡課程設計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教師的只能來說,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更多的應該發(fā)揮指導作用,而充當指導者、意義建構的,所有的教學內容必須圍繞學生展開[1,2]?!杜R床流行病學》網絡課程從夜大專升本學生認知特點出發(fā),認真設計布局結構及學習環(huán)境;學習導航則能夠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并加強和其他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多媒體學習還能夠滿足學生自學的需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此外,教學過程中聯合老師的輔導能夠搭建\"協(xié)作\"與\"會話\"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一個完善的題庫測試系統(tǒng),方便學生練習和自我學習評價等等。
1.2體現個性化自主學習 網絡自主學習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法、風格等安排學習內容,其核心是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夠[1,3]?!杜R床流行病學》網絡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提供清晰的學習思路,使得學生方便使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課后理清學習思路,強化學習的過程性,從而能夠提高自身學習能力。
1.3體現以問題為核心的驅動式學習 網絡課程在教學過程、學習材料中均需穿插臨床實踐中真實的研究項目、科研案例等作為學習的切入點,為學生建立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進行概念意義的自主建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杜R床流行病學》網絡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臨床科研思維為主線,并且以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為目的。教師在安排課程時可以使用大量的實踐問題進行展開,發(fā)揮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
1.4體現協(xié)作式學習 網絡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應該加強學生間的交流和討論,它和實際教學中一樣,這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緩解?!杜R床流行病學》網絡課程設置了教師引導的《案例分析》和《討論互動》2個模塊,通過協(xié)作式學習,由學生針對具體臨床問題展開討論,陳述各自的科研設計思路,引導不同觀點的學生相互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互相學習,充分體現協(xié)作式學習的理念。
1.5體現過程考核與非量化評價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而非對知識點的記憶。因此,《臨床流行病學》網絡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也同時進行了改革,形成了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包括各環(huán)節(jié)考核如在線作業(yè)和在線測驗的成績、課程討論中參與交流的頻次、個性化學習的程度等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構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體系,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
2網絡課程的實施
《臨床流行病學》網絡課程的實施以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任務。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分解成多個學習情境。對每個學習情境提出具體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示范下完成任務,掌握相應的知識點,達到教學目標。通過學生在線作業(yè)、案例分析、討論互動等環(huán)節(jié),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易錯點,進一步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調整和改進。此外,在網絡課程實施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調查問卷,使學生能夠及時提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問題,使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完善網絡課程。
參考文獻:
[1]王子仁,張健.在建構主義指導下的網絡課程建設[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2): 68-70.
[2]霍紅穎.高職《SQL SERVER數據庫開發(fā)》網絡課程建設與實施[J].職業(yè)技術教育, 2009(29):16-17.
[3]李文莉.對高職院校網絡課程建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12):36-37.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