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梗后心絞痛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與分析。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心梗后心絞痛患者96例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48例采用單純西藥治療,治療組48例在此基礎上采用益心活血方進行治療。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8%,兩組心電圖療效與癥狀對比差異顯著。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梗后心絞痛不僅效果顯著,還可以有效減少西藥的用量,從而減少其他并發(fā)生的發(fā)生。
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心梗死后心絞痛;益心活血方
老年人常見病癥之一就是冠心病,其主要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并出現(xiàn)持續(xù)冠脈痙攣與完全性血栓等癥狀,從而造成冠狀動脈供血中斷或急劇減少,導致相應心肌缺血嚴重,最終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而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1d~1個月內又出現(xiàn)的心絞痛就是心梗后心絞痛[1]。該疾病對老年患者的生命構成極大威脅,我院將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應用于心梗死心絞痛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延及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兩組,其中治療組中男31例,女17例,年齡44~76歲,平均(62.3±6.6)歲,病程1~14年;合并高血脂癥29例,合并高血壓26例,各種心律失常14例,糖尿病15例,陳舊性心肌梗死10例;對照組患者中32例,女16例,年齡43~76歲,平均(62.2±5.3)歲,病程1~11年;合并高血脂癥28例,合并高血壓21例,各種心律失常13例,糖尿病14例,陳舊性心肌梗死8例。所有患者均為急性心肌梗死24h~1月內出現(xiàn)心絞痛,且經(jīng)過中醫(yī)辯證均屬氣虛血瘀型?;颊咧委熐芭R床癥狀為陣性胸悶胸痛,伴心慌、氣短乏力癥狀。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靜脈滴注硝酸甘油,口服消心痛10mg/次,3次/d,美托洛爾12.5mg/次,1次/d,波立維75mg/次,1次/d,阿司匹林0.15g/次,1次/d,辛伐他丁20mg/次,1次/d,療程為22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服用益心活血方治療,處方為:葛根30g,黃芪40g,炙甘草10g,黨參30g,陳皮15g,麥冬20g,炒延胡索30g,積殼15g,當歸20g,五味子10g,川芍15g,丹參30 g,赤芍、白芍各15 g。水煎常規(guī)服,1劑/d,療程22d。偏寒者可添加淫羊藿15g、桂枝12g以溫陽補腎;痰濁阻絡者可添加薤白l0g、半夏10g、瓜萎15g以化痰平喘。
1.3療效標準 參照《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進行療效評定,并在治療期間對心絞痛持續(xù)時間、發(fā)作頻率及其他伴隨癥狀進行觀察,并比較心電圖在治療前后的變化[2]。顯效:心電圖缺血導聯(lián)恢復正常,疼痛消失;有效:心電圖明顯改善,癥狀減輕,疼痛持續(xù)時間、發(fā)作頻率以及硝酸酯類藥物用量均降至50%以上;無效:心電圖無改善,疼痛癥狀緩解。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比較,等級資料采用雙側檢驗比較,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癥狀療效評定 治療組48例中顯效、有效、無效率分別為54.17%、41.67%、4.17%,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48例中顯效、有效、無效率分別為25%、43.75%、31.25%,總有效率為68.75%。治療組總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心電圖療效評定 治療組48例中顯效、有效、無效率分別為50%、39.58%、10.42%,總有效率為89.58%;對照組48例中顯效、有效、無效率分別為22.92%、43.75%、33.33%,總有效率為66.67%。治療組總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3討論
心梗后心絞痛的發(fā)病原因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阻塞,出現(xiàn)部分心肌梗死,而未壞死的心肌就會在缺血嚴重的情況下發(fā)生疼痛癥狀[3]。如果此時不注意加強治療,會進一步出現(xiàn)再梗死或梗死延展,從而造成心源性休克、惡心心律失常、泵衰竭,甚至是猝死。心梗后心絞痛是一種不穩(wěn)定的心絞痛病癥,屬于中醫(yī)心痛、胸痹范疇[4]。由于人在老年時期,身體內腑臟功能逐漸衰弱,加上平時勞累過多,更加會造成心氣虧損,從而導致心氣虧虛,此時就會在體內形成瘀血,最終導致心脈痹阻,若操勞過度或情緒激動時就會誘發(fā)心梗后心絞痛。
心梗后心絞痛病癥的本質是本虛標實,所以采用益心活血方對癥治療,大量黨參、黃芪可補益心氣,使患者氣血通暢,丹參、當歸、白芍、赤芍等可活血補血以治標,而陳皮、茯苓等則可健脾化濕、通暢脈絡[5]。整個藥方化瘀通絡、益氣活血,完全符合中醫(yī)治療\"扶正而不助邪、祛邪而不傷正\"的理念。藥理研究證明:延胡索、丹參、黃芪、赤芍、葛根等皆可有效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冠脈血流,減少冠脈阻力,從而改善心肌供血狀況;而丹參、延胡索等還能夠縮小心梗面積,有效降低心肌損傷;葛根、麥冬可以提高心肌收縮力,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本次研究證明,西藥聯(lián)合益氣活血方治療心梗后心絞痛,不僅在療效上較單純西藥治療有顯著優(yōu)勢,更可以降低西藥用量,有效防止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泵衰竭等并發(fā)癥,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可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新元.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梗后心絞痛48例[J].山東中醫(yī)雜志,2010,01:38-39.
[2]周會軍.心梗后心絞痛相關因素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1,14:31+33.
[3]趙凱明,蔣崇博,白玉蓉,等.葛根素注射液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絞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11:53-55.
[4]蔡志強,趙松青.心梗后心絞痛相關因素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1,20:10,12.
[5]鄭明空.梗死后心絞痛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23:108,110.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