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育既是提高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奠基工程,又是發(fā)展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的必要條件,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fā)揚全體學生的主動精神、自主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健康個性。要發(fā)揚學生的主動精神、自主意識,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
關鍵詞:探索 動情 感知 擴展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指出:“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語文教育既是提高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奠基工程,又是發(fā)展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的必要條件,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fā)揚全體學生的主動精神、自主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健康個性。要發(fā)揚學生的主動精神、自主意識,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運用電教手段,是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活動、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質疑議論,主動探索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中由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思維的基本手段。學生自己發(fā)問,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依賴心理,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犹剿髡摺3霈F問題后,上課時間更多的由學生用來小組討論以解決這些問題。學生有了充分的學習實踐,其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綜合能力都能得到鍛煉,獨立閱讀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將學生提出的疑問隨機輸入,并顯示在屏幕上,同時把它們排列成序,再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后,以學生匯報的形式將問題解決。這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主體式教學”,改變了課堂固有模式,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激發(fā)興趣,觀察感知
在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而低年級學生閱歷又較淺,問題難以得到滿意的解決。教育技術,使之直觀化、具體化?!鞍俾劜蝗缫灰姟?,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們有身臨其境之感,通過觀察,引發(fā)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突破難點,品詞品句
閱讀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些知識,教師用幾句教學語言很難表達清楚。為了突破這些難點,利用電教媒體,就能大大減少教學時間,而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掌握本領。如《精彩的馬戲》一文,為理解“絕活”一詞,在體會課文語句的同時,如再讓學生觀看一段“山羊走鋼絲”的錄像,這樣對理解詞義就大有幫助。再如《司馬光》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個“一不小心”用語言解釋顯得啰嗦而不形象,用CAI演示學生馬上就明白了,讀此段內容的時候自然就能讀出急切、意外的語氣。本課的重難點是要讓學生懂得司馬光是個遇事不慌、聰明勇敢的孩子。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利用CAI的情景展示,進行對比教學,針對第四段內容我放出了孩子面對突發(fā)事情慌亂一團的情景動畫,讓學生觀看后再找出與畫面有關的段落讀一讀;然后讓學生指出“別的小朋友”是畫面中的哪些小朋友,再問:他們怎么啦?“慌”是什么意思?他們慌成什么樣兒了?他們?yōu)槭裁磿@樣?司馬光在他們當中嗎?這樣提問,一步一步地烘托出司馬光的表現。到此時,我就不讓學生往下看了,而是讓他們自己找第幾自然段是寫司馬光的,學生找到第五自然段后,指名上臺,學司馬光的所作所為之后,我又出示CAI,讓學生通過生動的動畫來理解“沒有慌”“舉”“砸”等詞語,并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對照圖畫把文中表示司馬光動作的詞找出來,打上點,這時再問“舉”說明什么?“使勁砸”說明什么?“幾下子就砸破了”又說明什么?學生的回答就顯得既輕松又愉快了。解決疑難問題后就不難讀出應有的心情和語氣了,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對比,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于是我要達到的目的在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中實現了,此課的重、難點也就較輕松地突破了。最后重放多媒體設計畫面時,學生就能很好地說出畫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能清楚地復述出司馬光救人的經過。
四、深化練習,延伸擴展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語言練習,將知識實行延伸、擴展以達到理解基礎上的運用,可以較平時運用普通教法更省時、省力,更直觀,易掌握。如教學生用“… …像… …”的句式說話,可以運用電教媒體手段,在圖像上出示若干本體,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應的喻體??梢宰寣W生很快找到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聯系,生動形象的句子自會脫口而出。
在課后練習中,運用多媒體電腦可以展示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習題和課文補充材料。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的教學軟件,可以把習題的形式變得更活潑、新穎,把習題的內容擴展得更廣、更深,這也是課文知識內容的補充。這樣在落實知識的同時,擴大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練習部分由枯燥,而變得有形有聲,如游戲般易操作,好掌握。
中學語文教材的知識內容極為豐富,其中許多知識都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說不清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再現性的特點,把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跨越時空的事物、不易演示的實驗通過動畫、錄像、投影的形式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在顯示屏幕上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聲色兼?zhèn)?,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降低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充分發(fā)揮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來實行意義建構,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記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學習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