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取決于學生對這門課程是否具有興趣,而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很大一部分是由這門課程的教師決定的。因此老師是否具有引起學生興趣的能力,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自己,必須要具有親和力,使學生感受到“親切”。增強親和力要求教師既要善待學生,又要具備較強的文化修養(yǎng)。
關鍵詞:教師親和力; 教學效果; 關系
中圖分類號:G40-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5)12-063-2
在當今的很多學校,有些教師不懂得如何塑造形象,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一味的利用自己的權威來要求學生甚至命令學生做事,這樣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會激起學生的反抗,引起學生不滿的情緒。在很多學校中都有這樣的情況,這種教育方式一般都會導致班級的紀律差,教師無法管束,學習成績也逐漸下降。因此,科學的教育方式在教學中是極為重要的,它影響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也影響著學生的整體成績。
一、增強教師親和力有哪些作用
教師的親和力,就是指教師要塑造一種形象,這種形象能夠使學生感到親近、自然,愿意與教師討論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具有親和力之后,學生會更愿意與教師一起交流,教學計劃在實施起來就更容易,效果也會更好?!敖獭迸c“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越具親和力,學生會越發(fā)自覺地回敬老師。根據(jù)人的心理,普通人在得到別人的恩惠時,如果沒有作出相應的回報,會產生愧疚心理。教師對學生越好,越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越想學習更多的知識以回報給老師。因此,增加教師的親和力,對于素質教育的推進有著很大的意義。
二、如何培養(yǎng)教師的親和力
(一)用心去幫助學生,建立師生間的紐帶
對于教師來說,成功的理由或經驗只能有兩個:豐富的文化底蘊,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于師生間的良好關系,只有用心才能培養(yǎng),關愛是師生間情感的紐帶,它使學生愿意敞開心扉、放開心去學習。用心去幫助學生學習上、生活中不懂得問題,會贏得學生的好感,無形中增加學生對教師的感情,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轉變現(xiàn)在的心態(tài),多從日常生活中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用關愛來感染學生,獲得學生的喜愛和認同。
(二)時時保持微笑,給學生一種易親近的感覺
人們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常常微笑的人會給人一種和善、親近的感覺。用微笑來面對學生,可以有效的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獲得學生的好感。據(jù)相關調查,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學識淵博、幽默風趣、和藹可親等。學生大多認為,和常常微笑的老師交流會比較輕松,而與嚴肅的老師交流會感受到壓力。因此,要想得到學生的認同,先要學會微笑,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會不知不覺的使教師的形象與思想深入到學生的心中,影響著學生。
(三)要富有激情,懂得幽默,引起學生的興趣
語言是教學、生活中人們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一種載體,能夠傳遞人們的思想和很多信息。而教學作為一門語言藝術,要依靠教師的魅力和語言藝術來使教材的藝術性得到體現(xiàn)。教師要進行教學,不僅要使講述的內容生動、形象、科學,還需要使內容豐富、有趣,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將課本上的知識敘述一遍,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認為不如自己學習。若是教師的講課具有緊密的節(jié)奏,思維廣闊,語言幽默,且能夠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出想象,那么學生會積極的思考,集中注意力,并使課堂輕松活躍。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注意恰到好處,抓住教材的重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到與時俱進
新時代,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吸取新的東西。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那么必須擁有一桶水。因此教師在按時關注新型事物的同時,還要學習很多與課程無關的內容,了解各方面的知識。做到“一門精,門門通”。教師要將(下轉第65頁)(上接第63頁)自己所獲取的知識進行結合,再選擇性的教給學生。在教課過程中,教師不能完全按照書本知識講解,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但也不能固步自封,不聽取別人的意見。教師的思維影響著學生,對學生的價值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文化修養(yǎng)有著很大的幫助。一般來說,學生對一門課程產生興趣是從喜歡一個老師開始的,而學生對學科產生了興趣之后,會更加崇拜和尊重課程的老師,這就成為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一旦這樣的循環(huán)開始,那么教學質量會直線上升。
(五)教師要注重禮儀,塑造良好的形象
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它結合了多種要素。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自身形象對學生的影響,為學生做好示范。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使學生懂得禮儀道德,如不能隨地扔垃圾、上課不能大聲喧嘩、上課不能遲到早退等;另外,不能隨意在背后議論別人,著裝要得體,講究干凈、大方等;語言一定要文明,懂得感恩,在別人幫助自己時要說“謝謝”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做好示范,起到帶頭作用,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舉動,不能隨意的說出不文明的話語。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會因為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或一個手勢,快速的進入課堂,聽從老師的安排。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使課堂生動有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具有親和力。古語有云:“十年育樹,百年育人”,要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人才,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培養(yǎng),從知識、道德、禮儀等各方面進行教育。而教師提高自身的親和力,能夠有效的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家遠:《教師“親和力”和教育教學效果有效性的研究》,蘇州大學,2009.DOI:10.7666/d.y1639146.
[2]芮丹:增強教師親和力,提高教學效果,《新校園》(中旬刊),2013,(11):189-189。
[3]張盛潔:《談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與教師親和力的關系》,美術教育研究,2013,(14):139。
[4]湯寧:談親和力在高職教學中的作用,《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9):111-112。
[5]賴文輝:《增強親和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文教資料,2014,(9):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