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近些年語文考試制度的改革,作文教學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板塊,甚至說作文幾乎占據了中學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然而如何盡快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又成為橫亙在老師和學生面前的一座大山,對學生來說——無從下手;對老師來說——千篇一律。我認為,若要讓學生寫出上乘的作品,必須平日里讓學生積累足夠多的寫作素材,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只有平日里多加閱讀和摘記,考場上才能文思飛揚,下筆千言而意猶不盡。
關鍵詞:作文教學; 讀寫; 感悟; 評改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5)12-022-2
一 、引導學生多留心,勤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边@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于生活,而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為此,教師必須重視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學校允許的條件下,盡可能多的組織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譬如,每年的三月,我便帶上學生走上街頭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幫環(huán)衛(wèi)工人清掃大街,去敬老院為孤寡老人擔水、打掃衛(wèi)生等。每年的清明節(jié),我又會帶上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緬懷為戰(zhàn)爭而犧牲的英雄,回校后趁熱打鐵讓學生談心得寫讀書筆記,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傊艺J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親近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和美好,從而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實踐證明,開展這些有益的活動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拓寬了寫作的渠道,激發(fā)了他們寫作的熱情,使學生的寫作真正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
二、 提倡學生多聽新聞,多閱報刊,多寫感悟和心得
學生要想寫出一篇篇華麗多彩的文章,沒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學生多聽新聞,多閱報刊,多寫感悟和心得。我們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平日里學生不能看電視聽廣播,于是我就要求學生在周末每天看不少于兩個小時的新聞聯播,并且記下筆記,看那些同學積累的最多。同時,我還提倡學生多閱報刊,把家中的報刊雜志拿出來進行整理,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為此,我們班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行創(chuàng)辦了一個圖書角,我動員同學們踴躍捐書,不到一周的時間,便捐出了多種名著、中學生作文以及諸如《語文報》《語文周報》《中國青年報》《參考消息》等多種素材的材料,可謂應有盡有。為了給同學們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我還制定了嚴格的量化管理舉措,給予捐書的同學量化和讀書筆記做得好的同學進行等級加分,讓同學們積極閱讀,寫大量的讀書筆記。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了。此時,我才真正認識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是多么的重要!
三、加強朗讀背誦訓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只言片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才子佳人,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個個能出口成章寫出千古流芳的好文章,其奧秘在于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的在這方面做了不少的文章,譬如,開展名家名作閱讀和賞析課,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除此之外,我還要求同學們加強閱讀每年的中高考滿分作文,而且每位同學每學期背誦不少于十篇名篇佳作,并且還不定期的開展朗讀和背誦比賽。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我們班的學生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素材,又培養(yǎng)了很強的語感,寫出了一篇篇很有價值和分量的作品。
四 、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fā)寫作興趣
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課前三分鐘講演活動,課前講故事活動等,讓學生從幕后到前臺,從課桌到講臺,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不光如此,我還在每學期開展兩次作文競賽活動,因為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在青春叛逆期,他們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就給了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通過這樣的競賽活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競賽結束后,還要根據成績設一二三等獎,及時頒發(fā)獎品和榮譽證書,把卷面整潔和寫字規(guī)范的試卷挑選出來進行印刷,然后在年級各班傳閱。此種舉措,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真正達到了“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絕佳效果。
五 、提倡可以先模仿再創(chuàng)作 , 也可以借鑒名家名篇,但必須學以致用
模仿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沒有基礎,就沒有創(chuàng)作。因此,從仿到創(chuàng)是提高寫作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教師引導學生模仿范文,可以使他們從具體的范文中了解如何寫作,這符合青少年的認識特點和心理水平。 因為有樣可仿,首先在心理方面他們就會感到很輕松,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我便把朱自清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情景展示了出來: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我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仿寫。因學生有根可尋,有樣可照,再加上這個年齡段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來的竟然有聲有色,非常質樸真摯和感人,甚至讓人情不自禁而潸然淚下。經過大量的模仿訓練,學生便會從大同小異逐步過渡到大異小同,于是便自然呈現出了“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盛大場景。 畫家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备闼囆g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我們學生的作文不也是如此嗎?
六、 突破常規(guī)思維,大膽開展課堂評課,讓同學們見仁見智,暢所欲言。
課堂上,我有意識的盡可能多的展示同學們的習作成果,以此讓更多的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每一位藝術家面對自己的作品無不感到成功的喜悅,同樣每一篇發(fā)自學生內心的作文,同樣會使他們感到一種愉悅和成就感,教師就要抓住這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發(fā)現好的作文就在課堂上讓其范讀或教師代讀。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千萬不能只讀好學生的文章,中等生、差生的也可以讀。只要他的作文里有一點可取之處,值得同學們學習借鑒,都可以拿來講評。講評時一定要多肯定優(yōu)點,表揚要做到毫不吝嗇,發(fā)自肺腑,當然也要指出不足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評要做到委婉含蓄,讓學生容易接受,切莫完全否定,一丑百丑,一無是處。教師做完示范后,鼓勵同學們之間相互評價,見仁見智,暢所欲言。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便于大面積的發(fā)現同學們文章中的優(yōu)缺點,從而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堅持學生互評互改原則,讓作文評改走進課堂
所謂互評互改,就是讓水平接近的兩位同學在課堂上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固定的時間內進行評改。首先讓學生相互改正作文中的錯別字、用錯的標點和不通的句子;然后互相在對方的文章中尋找最成功的地方進行點評,譬如:一個非常貼切的詞語,一個意味深長或畫龍點睛的句子,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段乃至一個絕佳的開頭或結尾;最后是總評,總評要有針對性,要多用鼓勵性語言,如“小作者的語言生動、樸實,體現了深厚的語言基本功,如哪個詞或哪個句等,并且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理,少用籠統(tǒng)性語言,如“句子通順””“重點突出”等??傊?,好的作文是經過教師的點撥和指導讓學生寫出來的,而不是教師改出來的,教師自己一味的細改只會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卻提高不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宋代教育家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苯處熤挥谐浞终{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廣泛閱讀,多加積累,把作文素材開發(fā)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寫出一篇篇生花妙筆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