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shù)控加工就是根據(jù)被加工零件的圖樣和工藝要求,編制零件數(shù)控加工程序,輸入數(shù)控系統(tǒng),控制數(shù)控機床中刀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使之加工出合格零件的方法。本文介紹了板類零件從毛坯到成品的加工過程。對零件的結構進行了分析,制定了零件的加工工藝內(nèi)容。選擇了零件毛坯和設備,確定了定位基準與夾具,對零件的加工工藝方案、切削用量的選擇等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工藝 "切削參數(shù) "編程
一、以圖為例分析工藝
圖1
1、圖紙的分析
從圖1中我們可以知道材料的長寬尺寸精度的公差要求,所以我們在備料的時候選擇適當?shù)牟牧?。加工時注意零件的平行度的及通孔的垂直度要求,腰形鍵槽的寬度小于10 mm,所以在銑腰形鍵槽的時候應選擇φ8的鍵槽銑刀。
2、夾具選擇
夾具的選擇直接影響了工件是否產(chǎn)生變形,注意它的夾緊配合,所用的平口虎鉗加墊塊可以解決此系列問題。
3、加工工藝的設計
(1)以一次安裝、加工作為一道工序;
(2)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內(nèi)容劃分工序;
(3)以加工部位劃分工序;
(4)以粗、精加工劃分工序。
二、根據(jù)給定圖紙要求來確定加工工藝
1、平行度及垂直的工藝設定
(1)平行度誤差。該零件平面平行度的保證主要是通過夾具來保證的,需要檢測夾具的平行度。面對面平行度誤差的檢測。
a.準備的檢具:指示表支架、指示表;
b.檢測步驟:
① 將準備好指示表放在導軌上;② 在被測表面上多方向的移動指示表支架進行測量;③ 取指示表的最大與最小讀數(shù)之差作為平行度誤差。
(2)垂直度誤差。面對線垂直度誤差的檢測。
a.準備的檢具:平板、導向塊、固定支撐、帶指示表的支架;
b.檢測步驟:
① 將被測零件放置在導向塊內(nèi),基準軸線由導向塊模擬;②測量整個被測表面,并記錄讀數(shù);③ 取指示表最大與最小讀數(shù)之差為零件的垂直度誤差。
c.評定檢測結果:如果指示表最大與最小讀數(shù)之差f≤0.05,該孔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2、加工工藝設定
(1)加工方法:立銑;
(2)加工設備:FANUC OI系統(tǒng)的立式加工中心;
(3)加工刀具:Φ12的鍵槽銑刀、Φ10的鍵槽銑刀、Φ8 的鍵槽銑刀、Φ6的鍵槽銑刀;
(4)毛坯的材料:45#鋼、規(guī)格:120×100×30mm;
(5)定位夾緊:安裝在臺虎鉗上;
(6)粗精加工的分開,合理運用切削三要素;
(7)合理的使用切削液保護刀具壽命和冷卻工件的作用。
3、編輯加工程序步驟
(1)建立工件的坐標。所謂建立工件坐標系就是將刀具在機床中具有正確的位置關系,也就是我們正常加工中所說的對刀。常用的對刀方法有:ATC對刀、自動對刀、手動對刀、機外對刀儀對刀,該工件采用手動對刀的方法對刀。
(2)運用UG軟件將零件圖繪制、造型生成出加工的程序。
(3)程序的檢驗。將生成出的程序通過計算機輸入到機床的數(shù)控系統(tǒng),就可以加工零件。在加工零件之前,我們要對程序進行檢驗,檢驗程序可以放在計算機的仿真軟件上,也可以通過機床上的模擬或試切削的方法來進行檢測。
三、零件加工的部分程序及程序說明
外輪廓加工的走刀軌跡及程序
注意說明:加工外輪廓時由于切屑量不大,Z軸可適當?shù)那猩睢?/p>
結束語:
通過對加工中心板類零件進行工藝路線的分析及自動編程,讓我對板類零件的加工獲得了進一步的了解。隨著數(shù)控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自動編程逐漸取代了手工編程,手工編程在一些范圍有著一些的局限性。比如說手工編程對一些特殊的形狀需要進行找點才可以編出程序,但自動編程通過軟件造型可以很直接的做出走刀的軌跡來生成程序。自動編程可以直接的去除余料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因此學好自動編程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機床結構編程與操作》.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徐國權主編.2008.4.
(作者單位:鹽城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鹽城市 "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