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管理理念中,以人為本是核心理念;在學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師管理是第一要素。教師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頭腦,學校要把這個要素融入核心理念中,凸顯教師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就應該在學校管理中樹立“以師為本”的管理思想。那么,在教師管理中,如何真正實現(xiàn)“以師為本”?本文就此作一摭談。
教師管理現(xiàn)狀分析
縱觀當前的學校管理,不難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校強調的科學管理通常是制定完善、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強調定量評價,實施獎懲措施等“剛性”的規(guī)范性制度,缺乏“彈性”的引導性制度,這無疑能強化學校的管理職能,健全學校的運作機制,統(tǒng)一教師的教學規(guī)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但由于科學管理重視的是規(guī)章制度的實施、量化評估的落實,強調的是按計劃操作、按規(guī)程辦事的模式化的管理方式,體現(xiàn)的是制度控制、重物輕人的價值觀,忽視了社會文化環(huán)境、人本因素。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原本是極富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的,但由于一味強調制度、量化考核,采用規(guī)范化、按章辦事的簡單管理形式,對教師行為的影響是以服從、獎懲為基礎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師變得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有“個性”,“自我實現(xiàn)”的傾向正在迅速擴展,而這種剛性的科學管理只能解決“不可這樣做”,而不能解決“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這種管理方法是“堵”不是“疏”, 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種管理極大扼殺了教師的工作激情,無法充分挖掘其潛能,制約了教師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難于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尊重、理解與信任
教師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具有導航定向的作用,他們職業(yè)的特殊性使社會對教師具有較高期盼,并形成對教師的信賴和尊敬。因此教師不僅希望得到學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學校管理者的尊重。學校管理者只有在洞悉教師職業(yè)勞動特點的基礎上,把握教師的心理特征,尊重、理解、信任教師,才能充分激發(fā)教師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才能,做一名真正創(chuàng)造型的教育工作者,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推波助瀾。那么,學校管理者如何做到理解和尊重教師呢?
了解教師的“需要”,做到知人善任 教師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他們期望得到尊重。馬斯洛的需要理論認為,人的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但是,不同教師由于家庭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不同,有著獨特的成長經歷與心路歷程,道德水準、人格修養(yǎng)、心理素質、學業(yè)水平、工作能力、個性愛好都是千差萬別的,需要自然也千差萬別。學校管理者應深入了解教師各自的需要,對物質生活需要較為強烈的教師,可視其個人的績效適當加大物質獎勵的份量;對需要學校管理者鼓勵認可的教師,就要及時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對具有較強的上進心的教師,則以支持進修,提供學習機會為主;對重自身價值體現(xiàn)的教師,則以分配責任重大的或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給予激勵為主。當然,對于個別教師不切實際的、不合理的需要則應根據其不同情況,分別采取不同方法加以疏導,爭取教師的理解和諒解。深入教師中去了解教師各方面的需求,本身就是關心教師和尊重教師的具體表現(xiàn)。以尊重關懷換取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教學;以知人善任,得來“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感效應。因此,適時了解、滿足教師的合理性需要,做到知人善任,是理解、尊重與信任教師的前提。
堅持原則,做到換位思考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校需要一些規(guī)章制度來規(guī)范學校成員的行為,尊重、理解教師,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公平就是一視同仁,不分彼此,平等待人,對任何人都不例外。這樣,教師才能團結在一起,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學校要實行校務公開制度,及時公開教師評先評優(yōu)以及學校各項經濟賬目等敏感問題,有利于調動教師參與管理、辦好學校的積極性,有利于各項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公正,就是要求學校管理者從實際出發(fā),按章辦事,是則是,非則非,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對教師錯誤言行絕不放任自流,而要教育、引導、督促其改正。只有這樣,才是學校管理者對教師、對自己、對學校高度負責的表現(xiàn),才是學校管理者理解和尊重教師的最高形式。
當然,尊重、理解教師,還要做到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諭,可以讓學校管理者了解教師的心理需求,感受到教師的情緒,解決他們在學校中遇到的煩心事;可以讓學校管理者揣摩教師的心理,以此來說服對方。
加強校本研討,提升教師素養(yǎng)
在學校管理中,發(fā)展是第一要義,學生要發(fā)展,教師也要發(fā)展。加強校本研訓就是推動教師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要用好教師,必須培養(yǎng)教師,不斷提高教師的德、識、才、能。校本研訓就是為了更好地使用、發(fā)揮人的潛能的一個平臺。因此,學校管理者要樹立學校職能新觀念,把校本研訓作為學校的重要職能之一,幫助教師素質提升的同時也推動了學生素質的提升。
構建學習型的學校 教師的職業(yè)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教師的發(fā)展離不開可持續(xù)學習的支持。因此,學校要引導教師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求教師邊學邊教,邊教邊學,使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比如,期末檢查教師的學習成果,并將其納入教師年度考核中;要求教師每學期寫讀書筆記一兩萬字。學校還可以有計劃的邀請名師、專家講學,編印專題學習材料。組織“讀一本好書”的活動,開展讀書體會交流等等。同時還應引導教師充分利用學校得天獨厚的圖書資源、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幫助教師掌握現(xiàn)代教育理論、了解最新教學動態(tài)、更新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實際緊跟教育發(fā)展的潮流。在具體實踐中,學校要積極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各種平臺,通過開展優(yōu)質課、匯報課、研討課、展示課、觀摩課等活動,充實教師知識體系,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引導教師教學實現(xiàn)從“高耗型”向“高效型”轉變,讓教師在教學歷練中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實施“科研興師”戰(zhàn)略 教師是教育科研的主力,教育科研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要做到有效,就必須讓教育科研走進課堂,服務于教學,從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找準教師在教學中生成的問題,組織交流討論,使教師沿著計劃——行動——觀察——反思——互聯(lián)互動的模式螺旋式漸進,求得問題的解決,真正達成“開展自己的教學研究”“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教學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而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學校要逐步完善《教育科研課題工作管理條例》、《教師科研成果獎勵方案》等管理制度和評價、激勵機制,要求教師人人確立“教學即研究”的觀念,形成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的良好氛圍,讓教育科研成為教師快速成長的助推器,凝聚教師人心、調動教師積極性的膠合劑。
倡導做反思型教師 教育改革最終發(fā)生在課堂上,在“課堂教學”中“學會教學”是教師獲得發(fā)展的關鍵,教師對日常教學的反思與研討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學校要引導教師把握教育規(guī)律,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各類問題,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反思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發(fā)展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使自己向科研型、專家型教師發(fā)展。
具體操作方式如下: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進行反思;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現(xiàn)、想法和做法進行反思;以上述兩種反思為基礎,總結經驗并指導以后的活動。在方法上,學校可以引導教師記錄教后筆記、案例反思、教學隨筆、教育小故事等來發(fā)現(xiàn)自己課堂教學的得失,明晰教學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在過程上,學??梢越M織教后感評比、教學沙龍等活動,引導教師對課堂上發(fā)生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通過不斷地反思,能促進教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使教育教學逐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從而實現(xiàn)反思的真正目的——使教師不斷朝著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
善用激勵機制調動積極性
在學校管理中,有效的激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教師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目標激勵,激發(fā)熱情 目標激勵就是讓教職工把個人目標與學校發(fā)展的長期目標結合起來,形成目標鎖鏈,從而對教師產生激勵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它能使教師看到自己的價值和責任,明確方向,積極進取,一旦實現(xiàn)目標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從而激發(fā)出更大的工作熱情。
支持激勵,增強自信 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之所以優(yōu)秀,并不在于他個人的能力如何出眾,而在于他善于激發(fā)部屬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支持和鼓勵部屬提建議、出主意,集思廣益,充分發(fā)揮部屬的潛能,作為校長應該努力為教職工創(chuàng)設一定的條件,支持和鼓勵教師的首創(chuàng)精神、進取精神和獨到的見解。對青年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對他們加以培養(yǎng),在業(yè)務上扶植,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尊重教師、信任教師、理解教師、愛護教師,對教師要寬容,努力為他們的工作、生活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使他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其正體驗到“我能行”。
民主激勵,釋放潛能 民主激勵就是盡可能吸引盡可能多的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使教職工意識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員。傾聽是金,校長必須學會傾聽教師的不同意見,充分尊重每個教師所提出的批評建議,并善于采納正確的意見,集思廣益,突出教代會、校務公開的重要性,經常召開不同形式的教師座談會,讓教師的內在能量充分釋放,使教師的個性、才智徹底燃燒。
關懷激勵,提升責任感 校長應深入群眾,主動與教師多接觸,通過談話、觀察和調查等方法,了解教職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難,主動去關心、體貼教師,想教師所想,急教師所急,盡力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從而使教師愿意接近你,這必然激發(fā)他們高度的責任感和極大的工作熱情?,F(xiàn)如今,面對教師承受如此之多的“壓力”——教育質量、競聘上崗等,學校在關心、解決教師實際困難之時,尤其要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急需從主觀上、客觀上尋找對策,減輕來自各種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對教師造成的“壓力”除了對每位教師采取公平、公開、公正的態(tài)度之外,還要具有符合每位教師個人特點的幫助方法,充分地考慮到其滿足感與熱情,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建立有效的人際交往。
參考文獻
[1]吳志宏.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熊川武.學校管理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3]張復荃:小學管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福建省尤溪縣洋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