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華
【摘要】通過對新舊教材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兩種表述分析對比,得出新教材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表述更貼近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容易理解,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教師要重視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關鍵詞】比值法 ?物理量 ?表述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50-01
初二初三兩個年級新教材中幾個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表述與舊教材不同,而是采用了新的表述,而2014屆學生初二用的是舊教材,在總復習中初二力學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該怎樣表述呢?筆者就新舊教材中幾個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兩種表述進行了分析和探索,以供同行商榷。
一、新舊教材中幾個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的表述對比
1.速度:(新)在物理學中,將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稱為速度。
(舊)在物理學中,用速度,即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多少,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與慢。
2.密度:(新)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的質量與該物質體積的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3.壓強:(新)在物理學中,把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叫做壓強。
(舊)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壓強。
4.功率:(新)在物理學中,把一段時間內做的功與做功所用的這段時間的比叫做功率。
(舊)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物體做功的多少。
5.電功率:(新)物理學中把電流所做的功與所用時間之比叫做電功率。
(舊)物理學中把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做電功率。
6.比熱容:(新舊)比熱容的大小等于單位質量的物質溫度每升高(或減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7.熱值:(新)把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與所用該燃料的質量之比,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舊)把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二、以速度為例分析新舊教材中兩種比值法的表述
所謂比值法,就是用兩個基本的物理量的“比”來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新舊教材中速度的定義用的都是比值法,對速度的探究,控制相同的時間比較路程,以及控制相同的路程比較時間,用的是控制變量法。舊教材中速度的定義是:速度即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多少。這一速度定義用隱含了控制變量的比值法表述,這種表述對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定義最貼切,也好理解。新教材中速度的定義即:在物理學中,將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稱為速度。這一定義就是用這種比值法的標準表述,對做勻速、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都適用,這種比值法標準表述更好理解。
比值法實質上是一種數學方法,而控制變量法實質上是一種實驗方法,二者是有區(qū)別的。
過去的舊教材中,雖然也是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但在表述上做了控制變量處理,初學者會感到很抽象難懂。
三、學生對比值法兩種表述的理解及看法
課下對學生進行調查:優(yōu)秀生認為兩種定義法的表述都能理解,但大多數學生認為舊教材中的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單位面積等,這些詞不熟悉,不明確,單位時間是1秒、1分還是1小時呢?如果具體時間不是1秒、1分、1小時又怎么辦?初中學生初學時不能理解控制變量的處理,思路就會出現偏差或模糊。更有學生爆出:單位面積的壓力稱為壓強,如果已知的不是單位面積,學生就不知道怎么入手做題。
多年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這幾個基本物理量的定義表述都用隱含了控制變量的比值法,不能貼近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以至于學生普遍認為物理難學,概念抽象。
新教材采用比值法的標準表述定義幾個基本物理量,學生則更容易理解記憶,用學生的話說“這種表述簡單明了,理解了定義就能同時理解并記住公式了”。
四、教師要重視熟悉和研究新教材中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表述
過去很多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幾個基本物理量的定義都是用隱含了控制變量的比值法表述的,我們對新教材要認真鉆研熟悉,對改動較大的知識結構及內容要重視研究,調整教學方法。
首先,對新教材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標準表述要正確引導學生展開類比和想象,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物理量的定義。在建立物理量的時候,交代物理思想和方法,清楚概念表達的屬性,從公式中理解物理過程與物理符號的真實內容,切忌被數學符號形式化,忽視物理量的豐富內容。
其次,用定義式及變形公式針對各物理量計算時,要強調定義式中所述物理量的同體性和同時性。我們面對初學物理的學生,一定不能高估學生的認知程度,要從最基礎最簡單的物理素養(yǎng)開始培養(yǎng)、訓練、強化,為學生以后的物理學習打好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教材用比值法的標準表述定義物理量,對學生而言更容易掌握記憶了,但對物理量的深層挖掘和理解還需要我們教師正確的引導和擴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8年級 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版
[2]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9年級 上??萍汲霭嫔?013版
[3]全漢炎.例談初中物理新教材中科學方法的挖掘.物理教師.201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