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冉 張福珍
【摘 要】新時期高校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戰(zhàn),而我國傳統(tǒng)的新生適應教育工作模式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契合的,將其嵌入到高校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中,具有現(xiàn)實性和可能性,同時能夠促成高校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理念、方法的轉變,為其增添新活力。
【關鍵詞】社會工作;適應性及教育;模式
目前國際國內(nèi)形勢出現(xiàn)了深刻的變化,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縱深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以移動通訊為代表的現(xiàn)代傳媒的興起等方方面面的變化,都影響著“象牙塔”內(nèi)的大學新生的,給大學生適應性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zhàn)。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諸多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的問題和挑戰(zhàn),必須探尋新的途徑和方法。
1 高校新生適應性教育中運用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必要性
1.1 目前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我國高校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缺乏實效性和針對性,在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內(nèi)容等很多方面存在不適應現(xiàn)實需要、不適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例如,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方面不能做到堅持與時俱進,忽視了教育課題的主觀感受,注重標準化的教育而忽視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等等。
1.2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對大學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隨之帶來的是在校人數(shù)的急劇增加,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趨于分散化,學生類型多、水平參差不齊、培養(yǎng)目標不一,對原來以班級和年級為學生工作基本單位的模式帶來了挑戰(zhàn)[1]。另外,高校的學分制度、教育收費制度、自主擇業(yè)等等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就業(yè)壓力,理想追求、生活方式、價值觀取向等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都給學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 社會工作的對新生適應性教育的嵌入模式
社會工作自恢復和重建以來,其發(fā)展基本上是嵌入原來的社會服務領域之中并謀求發(fā)展的,嵌入指的是某一事物進入另一事物之中去的過程和狀態(tài),社會工作嵌入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是指,社會工作的理論、原則、目標、方法等運用到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過程中。[2]
在高校學生工作領域,專業(yè)社會工作工作并未被賦予獨立開展服務的權力和空間,因此要介入新生適應性教育活動,只能依附于主導性的學生工作體系中,只能作為一種依附性的嵌入模式,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兼收并蓄傳統(tǒng)服務模式的方式方法。
3 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為高校新生適應教育提供觀念支持
3.1 引入社會工作以人為本的理念,轉變適應適應性教育觀念
社會工作自產(chǎn)生以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耙匀藶楸?、服務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價值理念,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新生適應教育的根本要求,適應性教育工作要走出困境,增強有效性,關鍵在于把堅持“以人為本”作為價值取向,才能貼近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
3.2 引入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改革適應性教育方式
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其區(qū)別與其他服務活動的一個本質特征。第一,社會工作相信案主是有潛能的,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第二,社會工作者扮演的是催化劑的角色,所謂催化劑即社會工作者只是幫助案主去理解和認識他們的潛能、所處的環(huán)境和可利用的資源,在此基礎上鼓勵其獨立自主的做出決定,開發(fā)潛能。第三,社會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的互動本身具有治療功能,在互動過程中案主可以習得相應的技巧和能力。
引入助人自助理念,通過學生工作者與新生的共同探討,讓其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準確判斷、做出決定打下基礎,幫助大學生新生自我調適、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同時,無論是在大學新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還是指導工作,都要避免替學生做決定、大包大攬、全權代理,也不應簡單地指揮大學新生,而是應該在保證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正確的前提下,尊重新生的主觀能動性,維護新生自決,在具體事物的方式、方法和內(nèi)容上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權。著重培養(yǎng)新生自我適應的能力,讓新生學會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3.3 引入社會工作平等尊重的理念,改變適應性教育態(tài)度
社會工作者認為,尊重是應有的一種基本理念和態(tài)度,是對案主作為一個“人”的潛能、價值的接納與理解。人本主義之父羅杰斯認為,尊重是促使案主發(fā)生改變的一個建設性條件,即無條件的接納他的長處和短處。
在傳統(tǒng)的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中,教師的觀點具有高度權威性,學生只是被動服從,接受教師的灌輸,采取的多是居高臨下的方式方法,注重面廣而忽視新生的個體差異。在新的歷史時期,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一代,崇尚平等的地位、民主的交流風氣和自由探索的精神,注重維護自身的權利,制度意識、法律觀念強,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并能夠從教師處得到切實的幫助,所以應順應學生需求,改變傳統(tǒng)的方法。
3.4 引入社會工作服務的理念,把服務新生作為適應性教育的宗旨
服務社會是社會工作的一大特征,強調服務公眾、貢獻社會,而我國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為學生提供服務,并教育學生形成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但目前在高校新生適應教育工作中,由于既要承擔理論教育又要進行日程管理工作,這些工作客觀上也為新生提供了服務,但是成效不明顯,較少顧及學生的主觀和實際需要,尤其是難以滿足新生個體的需要。引入社會工作的服務理念,可以強化服務意識,既可以照顧新生面上的需要,有可以滿足個別新生的特殊需求。在新生適應性教育過程中強調服務理念,一是因為它是高校學生工作的應有之意,二是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學生繳費上學,應當?shù)玫较鄳慕逃眨怯欣趯W生的言傳身教,對他們產(chǎn)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4 社會工作專業(yè)方法嵌入高校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
新形勢下,高校新生教育工作可以采納社會工作的長處,進行模式的轉變,彌補當前新生適應性教育的不足。
4.1 個案工作在新生適應性工作中的嵌入
學生工作者可以運用個案工作,為出現(xiàn)適應性問題的新生提供一對一的個別化服務。即通過與新生之間建立專業(yè)的社會工作助人關系,收集可供利用的各項資源,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yè)理論和方法,個別化為不適應新生提供心理和物資等方面的支持。協(xié)助新生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和資源,幫助其解決面臨的問題、緩解心理壓力,不斷提高新生的人際交往、生活適應和學習等適應能力。
個案工作的發(fā)展至今,在實踐中概括出了很多運用模式,如心理社會治療模式、行為修正模式、危機干預模式、任務中心模式和人本治療模式等。每種模式都有其獨特的視角和問題解決方案,在新生適應性教育過程中,可以根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模式來解決學生的問題。個案工作的接案、收集資料和問題評估、制定目標、執(zhí)行計劃、結案與評估的實施過程可以為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提供清晰的思路。個案工作溝通、會談、訪視、記錄的主要手段和傾聽、共情、鼓勵等的技巧可以為新生適應教育提供借鑒。
針對個別特殊性較強的新生,學生工作者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對一的教育服務。運用個案社會工作方法,通過了解新生的不適應問題和原因,并幫助其制定和實施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增強新生的適應能力。
4.2 小組社會工作在新生適應性教育過程中的嵌入
小組工作是社會工作者與群體中的人們一道工作,基本目的是通過界定人們的基本需要,解決人們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增強人們的社會功能,實現(xiàn)個人、群體、社區(qū)希望或預期的目標,以改變?nèi)藗兊纳钯|量和提高社會福利水平。[3]
運用小組社會工作方法,利用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分享、支持、分擔、感化等可以促進成員行為和態(tài)度的變化。團體成員之間的觀察了解、相互影響、正向回饋是小組社會工作的寶貴資源,學生工作者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引領新生向積極、有建設性的方向發(fā)展,促進其成長。
班級、學生會、黨團組織及其他各類學生社團等都是開展小組工作的有力平臺,在各類學生活動中運用小組工作的方法進行適應性教育的滲透,可以有效的促進新生適應性教育。首先教育者設計出新生適應性工作方案,然后開展一系列的活練,新生可以從中獲得很多校園經(jīng)驗,處學習如何理好同學之間、與環(huán)境之間的問題,改變當前的不適應行為,恢復和發(fā)展適應能力,開發(fā)新生的潛能,幫助其獲得個人成長。
4.3 社區(qū)工作在新生適應性教育過程中的嵌入
運用社區(qū)工作方法介入新生適應性教育,是以新生整體為主要的工作對象,以學生社區(qū)為依托的,通過組織新生有計劃地參與學校集體行動,在培養(yǎng)新生隊學生社區(qū)、學校歸屬感的同時,培養(yǎng)新生的適應能力和助人自助的精神,增強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意識和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潛能。
運用社區(qū)工作方法開展新生適應性教育最關鍵的是調動新生的積極性,鼓勵新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這就需要學生工作者深入了解學校社區(qū)中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積極調動學校內(nèi)外的各種資源,進行新生適應性教育[4]。
4.4 三元整合、多方協(xié)作的嵌入適應性教育
根據(jù)我國高校目前形成的“班級-院部-學校”的三級學生工作網(wǎng)絡,對于院校層面而言,建議倡導建立和完善新生適應性教育問題干預有關的傾向性制度和政策,例如:大學新生測量、班級導師制、心理輔導、新生素質拓展等宏觀的制度性保障,充分發(fā)揮各個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鼓勵各院部系根據(jù)自身實際發(fā)揮自我能動性。
班級層面,可以通過團體工作和朋輩輔導相結合的方式,以新生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適應性問題入手,分階段地實施一系列新生適應性教育主題活動,解決新生適應性方面的問題。
新生個人層面,針對出現(xiàn)特別困難或具有特殊性的新生可以運用個案工作的方法加以干預,根據(jù)新生個體的需求,制定輔導計劃,并依據(jù)新生的階段性變化及時調整方案,著重開發(fā)其個人潛能。
5 小結
本文主要是對社會工作介入新生適應性教育嵌入型模式的初步探討,社會工作嵌入新生適應性教育成敗的關鍵是社會工作兩大核心構成要素,即理念與方法的有效運用,兩者對于新生適應性教育都有重要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1]李鈞.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昌吉學院學報,2004(4).
[2]王思斌.中國社會工作的嵌入性發(fā)展[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2).
[3]呂新萍等.小組工作[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廖鴻冰.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論壇,2008(10).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