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
電視胸腔鏡技術治療胸腺腫瘤的臨床療效及預后分析
趙凱
【摘要】目的 探究與分析電視胸腔鏡技術治療胸腺腫瘤的臨床療效及預后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胸腺腫瘤患者,其中54例患者行電視胸腔鏡手術,作為觀察組,66例患者行傳統(tǒng)開胸手術,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和預后。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管引流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方面均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用電視胸腔鏡技術治療胸腺腫瘤的臨床療效好,術后并發(fā)癥少,預后較好。
【關鍵詞】電視胸腔鏡技術;胸腺腫瘤;手術治療
作者單位:255000 山東省淄博市中心醫(yī)院胸外科
胸腺作為人體中一類重要的免疫器官,對人體可起保護作用,時刻確保著人體處于正常健康狀態(tài),但如果人體長期保持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胸腺腫瘤的發(fā)病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造成不良影響。有關調查研究資料顯示,起源于胸腺上皮細胞或淋巴細胞的胸腺腫瘤的發(fā)病率最高,占全部胸腺腫瘤的95%以上[1]。現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電視胸腔鏡技術隨之發(fā)展,經過大量的臨床實驗表明,電視胸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預后效果好等優(yōu)點,已得到了廣大患者及臨床工作者的認可[2]。現對我院電視胸腔鏡技術治療胸腺腫瘤的臨床療效及預后情況進行分析,將研究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確診,并簽署了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其中54例患者行電視胸腔鏡手術,作為觀察組,66例患者行傳統(tǒng)開胸手術,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31例,女23例,年齡在25~79歲,平均年齡為(43 ± 7.9)歲。疾病類型包括:畸胎類腫瘤32例,神經源性腫瘤 18 例,心包囊腫4例。對照組中男48例,女18例,年齡在28~65歲,平均年齡(44 ± 6.8)歲。疾病類型包括:畸胎類腫瘤32例,神經源性腫瘤 15 例,心包囊腫11例,脂肪瘤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電視胸腔鏡技術手術組 對該組患者行全身麻醉處理,并做好開胸手術術前準備。胸腔鏡和器械切口的選擇通常采用3個呈三角形的胸腔鏡標準切口,設置切口時需注意中間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發(fā)生互碰撞影響手術操作的順利進行。其中一個切口位于腋中線第6或7肋間,置入胸腔鏡做觀察孔; 另2個操作切口( 1個位于腋前線第 3、4 肋間,另1個位于鎖骨中線第5肋間。切口完成后,用電鉤切開腫瘤附近縱隔胸膜,主要使用超聲刀切開腫瘤周圍組織,吸引器協(xié)助暴露和分離,如遇大的滋養(yǎng)血管,用鈦夾夾閉后切斷,腫瘤切除后放入標本袋中取出。
1.2.2 傳統(tǒng)開胸手術組 對照組患者也是先判定患者的腫瘤位置,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單腔或雙腔氣管插管,患者取平臥或健側臥位。根據腫瘤位置、病變大小行前外側、后外側及胸骨正中切口。手術結束時需根據術中情況放置縱隔引流管和(或)胸腔閉式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觀察與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管引流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對數據進行表示,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觀察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管引流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方面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臨床上縱隔腫瘤多表現為胸痛、胸悶、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等呼吸系統(tǒng)癥狀,吞咽困難,聲嘶,Horner綜合征等腫瘤周圍器官受壓迫癥狀[3]??v隔腫瘤的治療以外科治療為主,其效果遠勝于內科藥物治療,尤其適合于年輕患者或高齡心肺功能較差患者。隨著高分辨率 CT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無癥狀縱隔腫瘤被檢出,但由于腫瘤周圍結構復雜,與神經、大血管等重要臟器關系緊密,手術風險較高[4]。因此,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不認為是最佳的手術方式。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電視胸腔鏡技術越來越受到專家和學者的關注,逐步成為治療臨床胸腺腫瘤的重要手段。結合本次研究數據可知,與以往的開胸手術相比,電視胸腔鏡切除手術對患者整體呼吸功能影響較小,手術微創(chuàng),切口小,術中出血少,減少胸部外傷手術前的觀察時間,爭取手術時間,減少不必要的開胸和開腹探查。另外,對患者進行電視胸腔鏡手術切除胸腺腫瘤應嚴格掌握其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選擇合適的病例,術前行 CT 或 MRI 檢查對手術預案有重要參考價值[5]。綜上所述,采用電視胸腔鏡技術治療胸腺腫瘤,患者恢復快,預后良好。
表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觀察指標對比( x-±s)
參考文獻
[1]王治,鄒法超.電視胸腔鏡技術在胸腺腫瘤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4,20(36):7-8.
[2]王海寧.電視胸腔鏡技術在胸腺腫瘤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2,52(18):94-96.
[3]王雅琴,牟月燕,王美玲.胸腔鏡治療胸科疾病的手術配合[J].
實用醫(yī)藥雜志,2007,23(3):432-433.
[4]宋世輝,張鵬,商忠良,等.胸腔鏡手術切除胸腺瘤治療重癥肌無力[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8,8(7):594-595.
[5]李竟長,劉德森.胸腔鏡在肺癌診斷和治療中的地位及進展[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07,2(1):42-45.
Analysis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Prognosis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ymic Tumor
ZHAO Kai Zibo Thoracic Surgery Department Central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thymic tumor.Methods 120 cases of thymic tumo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December to 2014 December were analyzed, in which 54 patients underwen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operatio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66 patien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open chest operation, as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drug use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book=56,ebook=67chest tube drainage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VATS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thymic tum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prognosis are good.
[Key words]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Thymus tumor, Oper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0.048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10-0055-02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