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校長與教師
自從有了現(xiàn)代學校,校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便是學校各種關系的基礎。一定意義上講,這種關系決定了學校的品質和品位,影響著學校的教學關系和辦學質量。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對這一關系的方位界定、距離測定、角色厘定也是學校管理學研究的永恒命題。
魯迅先生有過這樣一段描述:冬天,一群刺猬為了取暖而擠在一起,擠緊了又互相刺著;松了,又達不到取暖的目的;于是既要取暖、又要互不傷害,就只好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學校,校長是管理者,教師是被管理者,兩者之間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對學校而言,校長把握方向,策劃未來,設計課程,引領風氣,影響教師,推動發(fā)展;教師則具體落實校長的教育規(guī)劃,通過課程和課堂,班級和團隊,校內和校外等作用將學校的愿景一點一點地變成現(xiàn)實。
現(xiàn)代管理學把“管理和被管理”理解為“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而不是簡單地看作領導與被領導、命令與服從的關系,這不僅是平等與尊重、信任與依賴“人本”管理思想的體現(xiàn),更是現(xiàn)代管理價值觀的回歸。正如清華大學校長、近代教育家梅貽琦曾說:“我當清華大學校長很容易,只不過是給教授們泡泡茶、端端凳子罷了?!?/p>
其實,梅校長所說只是特定情境中校長的一個特定角色?,F(xiàn)代學校是一個開放的文化場、生態(tài)場,現(xiàn)代學校改寫著教師的生活方式,改變著學生的生命狀態(tài)。“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好學校”未必是有大樓的名校,但一定是有“好教師”的學校,一定是有內涵的學校,一定是為學生明天負責的學校,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的學校。好學校是一方池塘,好教育寫在孩子的臉上,好學校與好教育就是要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理想、生命、生態(tài)等基本的品質。
“學校即社會”(杜威),“教育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事”(康德)。學校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機構,一種典型的社會環(huán)境,目的是為了世代傳遞社會遺產(chǎn),為了有效地進行社會交往,為了培養(yǎng)更多社會人才。作為現(xiàn)代學校中的校長和教師如何來履行“上天派往人間的天使”的職業(yè)使命,做到“既盡量地要求一個人,也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馬卡連科),尤其是校長,如何成就學校,成全教師,成功自己?本期專欄,我們期待與您共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