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妍斌
激發(fā)點撥拓展
■文/卞妍斌
作為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思維能力極為重要。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思維要求、促進和檢驗的條件上,是促進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持久改進的直接途徑?!迸囵B(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新時期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小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還不完全,尤其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點撥和拓展學生思維。
相比初高中學生,小學生思維能力較弱,小學階段是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從進入學校開始,各科教師就應注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語文課堂教學更應如此,必須通過多種環(huán)境、手段、方法等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對于邏輯思維的教學存在著普遍忽略現(xiàn)象,對知識的講解雖然面面俱到,但知識之間的邏輯貫穿性卻較弱,難以提高學生對語文課文及知識的全面理解。而思維能力訓練教學實踐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弱,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優(yōu)劣及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思維訓練,應當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1.通過民主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激發(fā)學生思維積極性。
對學生來說,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是其學習的重要保障。
如在教學《九色鹿》時,教師可在課前與學生探討喜愛的動畫片,通過學生討論引出《九色鹿》,告訴學生這部動畫片是由課文改編的,當學生要求時,教師可順勢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九色鹿》的視頻,將課文內容與視頻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營造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活躍課堂氛圍;而且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九色鹿的善良勇敢及被救者的忘恩負義有更深的感觸,從而實現(xiàn)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2.通過點撥揣摩書本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密性。
思維的深刻性與嚴密性作為人思維能力的重要指標,是思維訓練必須重視的內容。在思維發(fā)展階段,只有經過思維的深刻性與嚴密性,才是成熟的思維。而嚴密與深刻的思維,離不開對細節(jié)的觀察與體會。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雖然開始明白創(chuàng)設情境的重要性,但圍繞問題的解答過程卻往往不夠深刻,也不夠重視細節(jié),導致學生思考欠缺深度,通常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對學生思維的成熟性培養(yǎng)還遠遠不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重視細節(jié),對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嚴密性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通過思考對文章內涵理解更加深刻。
如《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教學,雖然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感受到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但教師還應深入挖掘課文中的細節(jié),讓學生自己列舉文中父愛子、子愛父的體現(xiàn),促進學生思維嚴密性。
3.通過對比設疑和拓展練習,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散性。
小學語文教學思維訓練中,發(fā)散性思維訓練是重要內容。思維越廣,基礎知識學習將會越發(fā)扎實。思維發(fā)散有時與想象類似,但又不同于想象。發(fā)散思維是立足于有理有據基礎之上的,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必須合情合理,不能完全離開教材,缺乏著陸土壤的發(fā)散思維等同于憑空想象,無法落到實處,并非真正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比設疑和拓展練習,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發(fā)散性的培養(yǎng)。
如在教學《狼和鹿》一課時,教師可在教學之初展開對比設疑,讓學生發(fā)表對狼與鹿的各自印象,使學生帶著自己的印象去學習課文,引發(fā)學生自覺質疑:為什么貪婪而兇殘的狼會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活潑美麗的鹿卻成了破壞森林和毀滅自己的“禍首”了呢?同時通過森林和鹿群一百多年間的變化對比,立足課本所學,引導學生切實體會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道理。在學習的最后,教師還可讓學生圍繞課文討論如何才能使森林恢復生機,通過這類開放性問題的延伸拓展來增強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加強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需要教師加強重視,通過激發(fā)、點撥與拓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思維訓練的實效性,促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應用語文知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珊瑚小學
編輯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