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建生
摘 要: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只看到田徑對發(fā)展體能的作用,看不到“與健康相關的體能”和“與運動技能相關的體能”在增進健康方面的差別,使1個學分的田徑必修模塊的設置成為體能發(fā)展的權宜之計,極大地降低了田徑必修模塊設置的意義。因此,建議取消田徑必修模塊,重新設置科學健身必修模塊,將與健康相關的體能概念,科學健身的手段、方法、要求貫穿整個高中體育學習的全過程。
關 鍵 詞:學校體育;高中田徑必修模塊;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807.03;G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5)02-0090-04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規(guī)定:高中階段設置1個健康教育專題系列和6個運動技能系列(即田徑類、球類、體操類、水上或冰雪類、民族民間體育類、新興運動類),每個系列由多個模塊組成。一個模塊一般為18學時,學習合格即可獲1學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基礎以及學校條件等,選擇相應的運動技能系列進行學習?!霸诟咧?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修滿11個必修學分(含田徑運動系列必修1學分、健康教育專題系列必修1學分),即可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畢業(yè)要求”[1]71。
在高中體育課學習形式的主流是讓學生自主選項學習,且這種形式已經獲得多方贊譽的情況下,為什么1學分的田徑模塊成為學生的必修內容?該必修田徑模塊的具體內容應如何設置?通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的學習,我們認為,《課程標準》在田徑必修模塊的設置上存在問題,需要澄清認識,重新設置。
1 《課程標準》設置田徑必修模塊的理由
1.1 《課程標準》確定必修內容的必要性
《課程標準解讀》中指出,確定全體學生均需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即:“保證學生體育學習的共同需要”和“體育與健康課程組織實施的需要”[1]72。根據高中學生共同的體育學習需要,如“需要比較充分地具備有關健康的知識和技能,并具備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這是“《課程標準》確定一些必修內容的根本依據”[1]73。又由于我國高中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初中,“很難在第一學期開學之前就讓學生選擇運動技能學習項目”。因而,“適當選擇一些內容作為學生共同必修內容,不但可以滿足學生共同的體育學習需求,而且也能讓學生在進校之后再根據學校的安排選擇體育學習內容”[1]72。由此可見,《課程標準》確定全體高中學生共同必修內容是符合實際的,也是必要的。
1.2 《課程標準》確定田徑必修模塊的理由
《課程標準解讀》指出:“鑒于田徑運動對于學生的體能發(fā)展和意志品質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許多田徑活動對器材、場地的要求不高,適合作為終身體育活動的內容。但田徑運動大多比較單調枯燥,為防止出現只有極少數學生選擇學習田徑項目的情況,《課程標準》增加了學生必須在田徑模塊中選修1個學分的規(guī)定,具體的學習內容則可以由學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靈活選擇。”[1]74即1個學分的田徑模塊成為全體學生的必修。如何理解這段話呢?首先,因為田徑運動單調枯燥,為防止只有少數學生選修田徑,而規(guī)定全體學生必修1學分田徑,以此作為田徑成為必修模塊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明知田徑運動單調枯燥、不受學生喜愛,采用行政命令強迫學生學習,有違《課程標準》讓高中生根據自己體育基礎和興趣愛好,自己選擇學習內容的改革目標??紤]到體育課組織實施的需要,完全可以將1個學分的田徑模塊改為綜合模塊,既避免了單調枯燥,又可以對學生的體育基礎進行摸底,為學生選修提供指導,為教師展開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提供依據。其次,田徑運動除了耐久跑,其余項目并不適合作為終身體育的內容。有多少人在自我鍛煉時,進行跳高、跳遠、跨欄、擲標槍、鐵餅、鉛球、接力跑的呢?因此,“田徑運動對于學生的體能發(fā)展和意志品質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價值”這句話才是《課程標準》設置1個學分的田徑模塊成為學生必修模塊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事實,鑒于田徑運動對體能發(fā)展的簡練、實用,才有了1個學分的田徑必修模塊。
2 田徑必修模塊的實施狀況
通過對江蘇省30所普通高中的調查發(fā)現,20所學校均開設了田徑必修模塊,反映了廣大基層體育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貫徹實施是到位的。但是由于《課程標準》本身在田徑必修模塊的開設意圖及具體指導等方面含糊其辭,缺乏前瞻性,使得有關田徑必修模塊的內容設置與高中階段不匹配。在調查的30所江蘇省高中田徑必修課的教學單元計劃中,幾乎都是從跑、跳、投三大類中各選擇一些內容來組合成一個模塊進行教學。如某重點高中田徑必修模塊的內容設置:模塊共18課時,分為3個單元。跑類(8課時),內容有徒手合作跑、陽光伙伴——多足跑、持器械合作跑、下壓式傳接棒、上挑式傳接棒/混合式傳接棒、2×20 m傳接棒練習、8×50 m接力跑、4×100 m接力跑、接力比賽規(guī)則或有關裁判法、4×100 m接力跑考核。投擲類(5課時):持輕器械的健身投練習、各種發(fā)展上肢或腰腹肌力量的趣味練習、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練習與手段、雙手頭上擲實心球或趣味投擲練習、投擲比賽規(guī)則或有關裁判法、雙手頭上擲實心球考核。跳躍類(5課時):多種形式的健身障礙跳、健身障礙跳接力賽、行進間多級跳、立定三級跳遠、行進間三級跳遠、跳部遠度類比賽規(guī)則或有關裁判法、立定三級跳遠考核。雖然,該模塊的內容不僅有目標、有具體的學習項目,還有學時分配、學習指導、具體教學要求、考試項目、標準等,從教學計劃制定的角度看還是比較規(guī)范的。特別是在該模塊的考核方案中,還要求制定一份體能鍛煉計劃。然而,在模塊內容設置中,看不到科學鍛煉知識的傳授,則考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簡單地瀏覽該模塊計劃就可以看出,大多是初中田徑教學內容的重復。我們認為,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重復是必須的。但是,在具體內容設置時,要考慮項目特點和學習者的意愿。據廣東省高中學生運動興趣的調查:男女生均感興趣的項目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和攀巖,男生感興趣的項目有足球、臺球、散打、武術、圍棋,女生感興趣的項目有排球、健美操、體育舞蹈、柔道、滑旱冰[2],田徑項目并不在其中。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現狀,也充分表明了田徑必修模塊設置愿望的一廂情愿。
3 《課程標準》對田徑必修模塊的設置問題
3.1 田徑必修模塊目標定位模糊
在近幾年的實施過程中,各地普通高中在田徑必修模塊的內容設置上百花齊放,但基本上是初中田徑課的重新組合。對廣東省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表明,田徑教材高中與初中的重復程度達到66%[3]。明明知道田徑運動單調枯燥,大多數學生不會主動選修,卻還要安排連續(xù)9周的田徑課,只能解釋為增強學生體能的強制措施。然而,這種強制措施究竟有多大作用呢?從南京市部分學校的教學實踐來看,高中田徑必修模塊僅教學2~3個項目,很難體現基礎性、實現全面發(fā)展體能的目標[4]。究竟應當如何理解田徑運動對發(fā)展體能的作用呢?《課程標準》中已經引入了“與健康相關的體能”、“與運動技能相關的體能”的概念,根據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根據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及能力的需要,在有限的18課時中,是為發(fā)展體能而發(fā)展體能,“授人以魚”,還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增進健康能力的培養(yǎng),“授人以漁”,答案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課程標準》只看到田徑對發(fā)展體能的作用,忽略了“與健康相關的體能”和“與運動技能相關的體能”在增進健康方面的差別,使1個學分的田徑必修模塊的設置成為體能發(fā)展的權宜之計,極大地降低了田徑必修模塊設置的意義。事實也正是如此,許多高中體育教師反映高中田徑課設置成為“雞肋”。
3.2 體能發(fā)展缺乏連續(xù)性
田徑必修模塊的設置作為學生體能發(fā)展的強制措施,在一定時間內對學生的體能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事實上是權宜之計、無奈之舉,其作用是有限的,跳不出學生體能發(fā)展的怪圈,即促一促發(fā)展,停一停下降。如每年的耐久跑考試中,周而復始的“痛苦體驗”,嘔吐、惡心等等。主要原因在于現有的田徑必修模塊的內容設置與后續(xù)課程在對學生體能發(fā)展的連續(xù)性方面缺乏呼應,尤其是“與健康相關的體能”發(fā)展缺乏連續(xù)性。一方面是因為對“與健康相關的體能”在人的一生健康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另一方面,沒有從體能發(fā)展的角度把田徑必修模塊與其它專項模塊聯系起來。此外,學生體能自我發(fā)展的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yǎng)。凡此種種,《課程標準》在田徑必修模塊設置中,沒有給予明確的指導與定位。如田徑必修模塊應發(fā)展什么體能、達到什么目標、在后續(xù)課程中相應的體能發(fā)展的要求是什么等等。來自普通高中教學第一線的實驗研究也表明:“普通高中選項教學,多數學生的實際運動負荷遠遠達不到要求,技戰(zhàn)術教學更多的是低層次、簡單的重復。如果在選項教學中不采取一定的輔助手段與措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只能是一句空話?!盵5]
4 改進對策
4.1 取消田徑必修模塊,重新設置科學健身必修模塊
《課程標準》設置1個學分的田徑必修模塊,是看重田徑運動對體能發(fā)展的重要價值。但是,由于田徑運動涉及的內容很多,且不受廣大學生喜愛,同時也未能明確重點發(fā)展何種體能。因此,有必要取消田徑必修模塊,重新設置科學健身必修模塊。首先,明確指出該模塊的基本特性就是“健身”,就是用來進行體能發(fā)展。其次,沒有了“田徑”的束縛,使健身的手段、方法、形式等可以百花齊放,有助于解決單純學習田徑運動單調枯燥的問題。第三,此“健身”強調科學,是依據高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已經具備自我學習能力,通過該模塊使其掌握科學健身方法、原理。即以科學健身方法和法則為主線,教授學生鍛煉身體的原理和運用身體運動、營養(yǎng)與衛(wèi)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氣、陽光和水)、心態(tài)調適等健身手段來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yǎng)健身的意識、健身的能力、健身的習慣,并掌握對自己健身效果進行評價的能力,達到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目的[6]。在科學健身知識技能教學研究方面,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英國等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就提出了“Fitness and Wellness”(維持生命的身體適應能力)的問題,并進行相關的實驗研究,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內容體系和評價標準[7]。進入21世紀,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Fitness and Wellness”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形式[8]。以林笑峰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學者從20世紀70 年代末開始,在總結和歸納國內外科學健身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也提出了健身法則和健身方法、健身運動最佳負荷價值閾的若干理論和實際操作方法,為科學健身及健身知識技能教學奠定了基礎[6]。因此,開設科學健身必修模塊,是具備可行性的,也是符合國際潮流的。
4.2 強化“與健康相關的體能”的發(fā)展
在科學健身的同時,系統地引入“與健康相關的體能”概念,讓高中生對此均有足夠的認識。同時,提供相關的體能發(fā)展手段,使學生學會依據自身條件制定科學發(fā)展計劃,體驗發(fā)展過程,掌握自煉、自測、自評方法。在“與健康相關的體能”發(fā)展中,要著重強調心肺耐力、柔韌、肌肉耐力與力量的發(fā)展。如果說高中生通過該模塊的學習,能夠掌握12 min跑的基本標準,知道自身處于什么階段,知道通過12 min跑提高心肺耐力的幾個發(fā)展階段,并進行體驗,有所發(fā)展,就是開設該必修模塊的成功,將對其終身的健康產生持續(xù)的影響。所以,要充分利用科學健身必修模塊,強化“與健康相關體能”的理念,并進行科學發(fā)展。參考美國高中10年級的體能表述:評價個人體能狀況的心肺耐力、肌肉耐力和力量、柔韌性和身體成分;設計并執(zhí)行一個個人體能計劃;參加多樣的合理增進體能的身體活動;評價個人體能狀況;在一段時間后,達到個人體能目標[9]??梢姲l(fā)展“與健康相關的體能”時不我待。
4.3 加強指導,將科學健身理念、方法、要求貫穿高中體育學習全過程
要通過科學健身必修模塊的設置,將與健康相關的體能概念、科學健身的手段、方法、要求貫穿整個高中體育學習全過程。目前的各運動技能模塊學習中,更注意運動技能、專項能力的發(fā)展。問題在于,與健康相關的體能發(fā)展應當在每個學生的身體發(fā)展中處在最重要的地位?!墩n程標準》應當在各專項的模塊學習中,結合專項發(fā)展特點進行與健康相關的體能發(fā)展,給予明確定位和指導。其實,專項能力的發(fā)展不外乎專項技術、專項身體素質、一般身體素質。而一般身體素質中的柔韌、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等正是屬于與健康相關體能的范疇。它的發(fā)展與專項能力的提高并不矛盾。但是目前的《課程標準》對此未作具體要求。這就使得通過田徑必修模塊的設置進行體能發(fā)展的愿望難以實現。因此,《課程標準》應明確自己的指導方向,提出高中各階段發(fā)展“與健康相關體能”的具體目標和要求,而不是泛泛地提出身體健康學習領域。
參考文獻:
[1]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蔣新國. 廣東省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4):81-84.
[3] 宋亞炳. 對廣東省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的體系評價[J]. 體育學刊,2003,10(6):94-96.
[4] 張桂寧. 學生體能與個性化技能的協調發(fā)展[J]. 體育學刊,2009,16(4):67-68.
[5] 袁鴻祥. 普通高中選項教學模式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的研究[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3):82-86.
[6] 鄧若鋒. 高中健身知識技能教材內容的構建[J]. 體育學刊,2008,15(9):71-74.
[7] Charles B. Fitnese and wellness[M]. 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se,1997:102-103.
[8] Jay J Coakley. Sports in society:issues and contro-versies[M]. 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y,2004:36-38.
[9] 耿培新,梁國立. 美國學校體育國家標準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