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欣
(杭州市下沙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目前有研究報道通過集束化護理可以減少ICU 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因此我們擬探討集束化護理預防ICU 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
1.1 病例選擇 收集2011 年4 月~2015 年2 月我院ICU 患者,原發(fā)疾病為呼吸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按入院順序分為:50 例研究組和50 例對照組。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的ICU 護理,研究組加用集束化護理。研究組平均年齡(64.8 ±12.7)歲,男性28 例,女性22例;對照組平均年齡(62.7 ±13.5)歲,男性25 例,女性25 例;2 組人員性別、年齡無差異,具有可比性(p >0.05)。
1.2 入選標準(1)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符合第8 版實用內科學的診斷標準[1]。
1.3 排除指標:(1)入院后氣管插管時間大于48 小時,或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的患者。(2)入院時存在口腔炎癥,或口腔腫瘤者。
1.4 常規(guī)護理方法(1)做好患者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3)遵醫(yī)囑執(zhí)行輸液。(2)定時巡視病房,做好患者每日護理記錄。
1.5 集束化護理
1.5.1 嚴格無菌操作 吸痰前嚴格按照5 步洗手法進行洗手、戴口罩,遵守無菌操作規(guī)程。
1.5.2 適時吸痰 避免反復、多次吸痰,要根據(jù)患者肺部濕羅音、喉部痰鳴音進行吸痰,負壓不宜太大,時間控制在10 ~15s,避免造成低氧血癥,吸痰管不能一插到底,操作中要動作輕柔。
1.5.3 氣道濕化 由于氣道與外界開放后,失去加溫加濕的生理作用,會造成氣道分泌物粘稠,沉積于下呼吸道。因此要對呼吸機濕化外。每日對口腔進行護理,予霧化吸入。對患者加強胸背部扣拍,促使痰液排出[3]。
1.5.4 加強營養(yǎng) 使用鼻腸管進行腸內營養(yǎng),補充白蛋白,提高患者抵抗力。
1.5.5 口腔護理 將患者床頭搖高約25 ~35 度,頭偏向護士一側,使用50ml 無菌注射器抽吸氯已定液,然后射向患者口腔分泌物較多的粘膜,使氯已定液在口腔內停留2 ~5 秒左右。另一名護士站在對測,使用負壓導管吸引粘膜分泌物、唾液及氯已定混合液。每次操作10 分鐘,每日2 次,以減少口腔內定值菌[2]。
1.5.6 加強消毒 病人用后的管道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蒸餾水沖洗后晾干。及時傾倒管道中的積水,呼吸管道每周更換1 次。
1.5.7 細菌培養(yǎng) 每周對患者痰液、口腔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yǎng),使用針對性的抗菌藥物。
1.5.8 防止誤吸 做好喂飼護理,半臥位抬高床頭30°,鼻飼前確保胃管位置正確。進食后半小時內不進行拍背、吸痰等操作。
1.5 觀察指標對比(1)研究組和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2)研究組和對照組住院時間。
1.6 統(tǒng)計學 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SPSS18.0 分析系統(tǒng),計量資料采用(ˉx±s)描述,使用Student's t 檢驗。樣本率的比較用X2檢驗法,當P <0.05,判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 研究組和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分別為32%、68%。結果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2.2 研究組和對照組住院時間及脫機時間對比 研究組和對照組住院時間及脫機時間結果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住院時間及脫機時間對比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重癥監(jiān)護病房機械通氣患者常見的醫(yī)院獲得性感染。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率為20% ~45%[1]。ICU患者多為老年人群組織器官老化,免疫功能下降,肺泡組織彈力降低,易導致細菌滋生引起感染,在使用呼吸機時更易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本次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接受集束化護理的研究組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及脫機時間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可以看出集束化護理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有積極的作用。
集束化護理是針對某種問題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循證理論支持的聯(lián)合護理措施,使護理活動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而不是間斷地執(zhí)行部分護理措施。此外為了保證集束化護理能有效的實施,護士也要定期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培訓,在患者入院后認真分析患者的高危因素,以更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方案[3]。
因此,本次研究認為集束化護理能夠明顯減少ICU 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
[1] 羅運山,萬獻堯.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J]. 麻醉與監(jiān)護論壇,2010,17(2):139 -143.
[2] 譚景予,陳錦秀.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集束化護理方案的制訂與管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731 -733.
[3] 王功偉,李莉.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后和預防[J]. 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5(2):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