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豐錦
摘 要:在班級團隊籃球教學中,班級團隊凝聚力的強弱,直接影響籃球教學的質量與教學效果,而團隊凝聚力包括任務凝聚力與社交凝聚力。文章主要討論社交凝聚力在籃球教學中的影響因素,其中包括社會因素、人際關系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三方面,教學中師生關系和同學間關系都存在社交吸引力和社交一致性,但其中差異大,影響因素各不相同。
關鍵詞:社交凝聚力;籃球教學;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23
體育團隊凝聚力是指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彼此相互吸引(社交吸引力)、又共同追求某一設定的目標(社交一致性)的過程。所以說,體育教學中團隊凝聚力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社交吸引力與社交一致性。在籃球教學中,教師除了完成規(guī)定的籃球教學大綱的任務目標外,在班級中還需具備有社交凝聚力的魅力,下面?zhèn)戎卣務勗谡n堂教學中社交凝聚力關系與影響因素。
籃球教學中社交凝聚力是指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學生與學生或者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的相互信任與支持,通過人際間的交往形成凝聚力,它涉及社會因素、人際關系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
1社會因素
1.1國家政策法規(guī)因素
1990年,國家頒布《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指出各級各類學校必修開設體育課,高等學校須開設體育選修課程,而籃球課程是大學必修課程之一。在上課中,學生之間相互配合,進行合作學習和對抗比賽等,學生個人與個人之間或個人與班級之間都會緊密聯(lián)系,形成人際關系,從而形成社交凝聚力。
1.2家庭與個體因素
人是在社會群體中生存,生活群體的圈子會影響到個人的價值觀,家庭生活在個體中影響最為深遠,不同的生源地或不同文化價值觀,會影響個體的思想與交往的價值理念。所以說,在社交凝聚力中,大到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小到家庭的價值理念和個人社會生活圈子,都對人際交往有影響。
2人際關系因素
2.1學生與學生的關系
Widmeyer等人在籃球隊員中進行研究,將隊員分成3人、6人和9人三個組別,進行練習9周時間,觀察社交凝聚力的結果:在戰(zhàn)術配合,默契完成活動中,6人組的活動完成最好,其次是3人組別,最后才是9人組別,得出6人為一小組完成任務,更具實效性,更科學。然而,在籃球教學中,學生與學生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因素,主要是社交吸引力與社交一致性,即是交往獨特性與交往價值觀相似性。
2.1.1社交吸引力
班級社交吸引力(ATG-S)是指班集體中每一位同學,對班集體的接受程度及同學們之間的交往關系的感知情況。在社交吸引力中,有雙方面相互吸引與單方面吸引之分。雙方面體現(xiàn)在:班集體中兩個同學存在有相似的個性特征,例如同生源地同文化背景等,有共同的個體特征,有共同的話題;班集體中兩位同學相互間滿意感較好的,獲得滿意感是相互認同對方的,肯定對方的。單方面體現(xiàn)在:崇拜學習成績好優(yōu)秀的同學,喜歡籃球技術動作好的同學與自己一起練習,有助于幫助自己提高技術水平。單方面吸引是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尊敬或崇拜而樂意與他交往。雙方面吸引則是兩位同學一起完成任務,共同承擔。雙方面的吸引力更具穩(wěn)定性,交往交際更深刻,我們更提倡。
2.1.2社交一致性
班級社交一致性(GI-S)是同學們對班集體中,在同學們相互交往中存在的相似性與親近性的感知情況。在相同的專業(yè),相同的班級中,存在有共同的學習目標。在籃球學習中,努力掌握熟練籃球技術,運用好籃球技戰(zhàn)術是共同一致性的目標。在相互中,有相同興趣與愛好的同學容易走在一起;學號相近或舍友相連或生源地相似都使兩個人的關系在團體中優(yōu)于其他人;在籃球練習中,每一節(jié)課都選擇同人配合練習,會導致溝通多與互動交流多,也會使一致性增強。例如,在2人籃球練習中,教師可以安排技術水平相當者為一組;可以安排相似度與親近性一致性高者為一組;但不可長期安排技術水平差距性過大者為一組,這有不利于團隊凝聚力的長期穩(wěn)定。
2.2老師與學生的關系
“杰克遜的要求沒人執(zhí)行,科比不愿意做,佩頓凈是牢騷也不愿意做,馬龍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绷_森說。曾經(jīng)獲得3連冠的湖人隊,在隊友關系不和之下,主教練菲爾·杰克遜的意圖沒有人執(zhí)行,最終未能衛(wèi)冕冠軍。這是球員與教練關系不順,從而導致一支球隊未能獲勝的經(jīng)典例子。所以說,在籃球教學中,正確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獲得教學質量取得籃球比賽勝利的關鍵因素。
2.2.1社交吸引力
在師生社交吸引力中,教師個人的魅力是主要的,它是師生人際關系的關鍵因素。首先上好第一堂課,與學生之間建立好第一印象,首因效應的影響至關重要;其次是在學生接觸中,教師豐富博學的知識體系和個人獨特的魅力會增加相互間的吸引力。例如: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主動關心學生的發(fā)展,在課堂講解上具備幽默感,在教學與教法中使用方法獨特,讓學生樂于接受,樂于聽講。而在學生方面,樂于好學、積極向上、有獨立思考、能與教師互動教學、合作學習的學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2.2.2社交一致性
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形成一致性,是因為在班集體教學中,師生間在交往中有共同的相似性和親近性。首先師生在課堂中共同遵守學校的校規(guī)準則,共同完成課程的學習任務,對籃球有相同的喜愛;其次師生明確自我的角色,在籃球教學中,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者,同學們在籃球課堂中所擔任的角色是學習者,明白自我角色,有助于提高對角色的認識,從而鼓勵學生提高集體活動的學習效率。在班集體中不是每一個同學都是主力隊員或者核心人物,每個同學充當?shù)慕巧灰粯樱挥姓_認清自我角色才能保持對其他同學的接納;最后是班集體結構問題,即是教學班中應該樹立好優(yōu)秀的領導者與成績突出的學生,形成班集體導向與團隊社交核心導向。endprint
3環(huán)境因素
團隊凝聚力的建立、溝通、鞏固、穩(wěn)定的過程,是在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是受環(huán)境的影響逐步形成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在籃球教學中,它主要受學校環(huán)境與班級環(huán)境的影響。
3.1學校環(huán)境
社交凝聚力在交往中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適宜空間和良好的氣氛。在溝通場所上,學校提供好籃球教學場地、室內室外場地、會議室、教室等;在空間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學習等;場所齊全空間多樣化,良好的校園氣氛,濃厚的籃球運動氣息是師生和諧交流的基礎。
3.2班級環(huán)境
在籃球教學班級中,一般都是小班教學(18~26人適宜),班級的人際關系相對融洽、同學們互愛互助,同學間采用“多向”交往形式,即同學間兩兩都有聯(lián)系,大家努力共贏,共結和諧班集體。班級環(huán)境包括三方面:同學間相處時間長則穩(wěn)定性高,短則低;班級結構要穩(wěn)定,須選出班委隊長領導組織;班級準則規(guī)范,需要完善班中的相關制度,例如班費的明細和使用情況,上課出勤制度等。積極向上的風氣,良好的班集體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和諧的教學氣氛在交流中使情感共鳴,能融洽關系,增進友好氣氛,消除矛盾,是社交凝聚力的動力。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在籃球教學中社交凝聚力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根據(jù)時間與空間的不同,會隨著動態(tài)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有:社會因素、人際關系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三方面。
4.1.2 人際關系因素是籃球教學中社交凝聚力主要影響因素,其中師生關系與同學間關系的社交吸引力與社交一致性的表現(xiàn)不一樣。
4.1.3 社交凝聚力的增強有助于團隊關系的和諧,有助于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使教學過程更輕松愉快,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4.1.4 在社交人際關系交往中,師生與同學間的交往,有“單向”交往類型與“雙向”交往類型。教師在示范性、指導性教學時采用單向教學;而我們更鼓勵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雙向教學,分組與合作完成。
4.2建議
4.2.1團隊規(guī)模適中。在籃球教學中,采用小班教學或中等人數(shù)的體育教學,人際交往更密切,關系更融洽,所以在教學中,應根據(jù)不用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相同的學生水平,將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能使交往聯(lián)系更頻繁,團隊的凝聚力更高,完成任務效率更好。
4.2.2樹立團隊領導者。雙向的人際交往中,相似性強、親近性多,有獨特魅力和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會有更多人樂意與他交往。選擇好團隊領導人,會使交往凝聚力更集中一處,先鋒榜樣就需要樹立在團隊中,這也是核心人物的培養(yǎng)。
4.2.3明確團隊個人角色。班級中每一個同學都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教學任務,完成分組的合作,在合作學習與團隊相互中,認清自我的位置與價值。要通過艱苦訓練才有機會作為團隊優(yōu)秀代表參賽;個人要在團隊中突穎而出就需不斷努力。明確個人角色更有利于個人在團隊中的成長。
4.2.4樹立教師在團隊中威信。為了提高籃球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與學生是互動性教學,是主體與客體的區(qū)分,展現(xiàn)教師在專業(yè)領域的博學,對學生因材施教,主動關心學生,能給學生樹立好榜樣給學生帶來信任,將有利于班級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 Carro,A.V.,Bray,S.R.,&Evs,M.a.(2002).Team cohesion and
team success in sport.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19.
[2]季瀏著.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馬紅宇.群眾環(huán)境問卷的修訂[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
(3):339-342.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