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 陳琪英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廣西 南寧 530022)
異位妊娠是臨床婦產科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在患者輸卵管生理組織急性破裂或者是流產情況下,一般會使得患者出血癥狀進一步加重,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兩年來,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異位妊娠發(fā)生率逐步呈攀升態(tài)勢[2]。目前臨床對于異位妊娠大出血患者的治療,主要以輸血治療為主,但是輸血過程中,大部分患者有可能會出現諸多的不良反應,比如蕁麻疹、皮疹、呼吸困難、面色潮紅等等,需臨床及時有效診治和干預,以確保患者安全健康[3]。本文以在我院收治的異位妊娠大出血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在其輸血治療后開展了常規(guī)凝血檢驗項目,以此來深入分析常規(guī)凝血檢驗項目檢測輸血不良反應的價值?,F做如下報道。
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選取我院收治的62例輸血治療的異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患者輸血治療后的反應進行分組,其中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常規(guī)組,有31例,未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研究組,有31例。研究組年齡22~35歲,平均(26.5±2.3)歲;出血量850~1899ml,平均(1328.7±25.6)ml;常規(guī)組年齡23~36歲,平均(26.6±2.5)歲;出血量844~1921ml,平均(1337.7±24.8)ml。對比兩組臨床資料,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異位妊娠診斷標準:存在停經史、腹痛、陰道出血不規(guī)則現象;穿刺腹腔或陰道后穹隆,抽出不凝血者;超聲提示卵巢或輸卵管存在胎囊;β人絨膜促性激素為陽性。(2)大出血診斷標準:全身出血量>1000ml,紅細胞壓積低于0.25;在全身容量中大約占比20%~30%。
(1)入組標準:符合異位妊娠診斷標準、大出血診斷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倫理學要求。(2)排除標準:交流障礙;危重癥;先天性凝血機制障礙;先天性子宮畸形;嚴重貧血;合并血友病、紫癜、惡性腫瘤以及肝硬化;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
為所有研究對象進行成分輸血,若患者血紅蛋白<70g/L,出血量>1000ml,予以紅細胞懸液注射;患者APTT、PT水平>正常值1.5倍或Fib<1g/L,予以冷沉淀或是FFP輸注,PLT<50×109/L,可予以單采血小板輸注,FFP輸注量>500ml,應當復查凝血功能,讓患者凝血功能處于正常水平。
檢測環(huán)境的濕度需<80%、溫度控制在20~25℃,所采用的相關試劑以及質控品均在有效期內。采用血凝真空管,采集患者靜脈血1.8ml,充分混合搖勻之后,以每分鐘3000r速度離心10min,血漿分離之后,在2h內采用血凝儀測定其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規(guī)指標。
統(tǒng)計分析兩組常規(guī)凝血檢驗結果以及凝血功能情況,包括PLT(血小板計數)、HCT(紅細胞壓積)、RBC(紅細胞計數)、Hb(血紅蛋白)等血常規(guī)指標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標。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予以統(tǒng)計分析。以[n(%)]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輸血治療前的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比較無顯著性(P>0.05);研究組輸血后的PLT(血小板計數)、HCT(紅細胞壓積)、RBC(紅細胞計數)、Hb(血紅蛋白)等血常規(guī)指標水平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輸血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輸血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指標比較(±s)
注:比較常規(guī)組治療后,*P<0.05;比較治療前,*P<0.05。
小組nPLT(×109/L)HCTRBC(×1012/L)Hb(g/L)研究組31治療前45.5±7.60.1±0.11.6±1.150.5±3.6治療后141.1±15.4**1.1±0.2**4.0±1.4**88.7±7.3**常規(guī)組31治療前45.7±6.20.1±0.11.5±1.251.5±2.5治療后121.2±7.7*0.2±0.1*2.2±1.7*74.5±2.7*
兩組輸血治療前的凝血功能比較無顯著性(P>0.05);研究組輸血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標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輸血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輸血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比較(±s)
注:比較常規(guī)組治療后,*P<0.05;比較治療前,*P<0.05。
纖維蛋白原(g/L)研究組31治療前35.1±1.520.2±1.214.4±2.51.1±0.1治療后25.6±1.5**14.5±1.5**12.1±2.1**1.5±0.2**常規(guī)組31治療前35.2±1.420.1±1.114.6±2.21.2±0.2治療后41.2±2.2*27.8±1.5*20.1±0.8*4.1±0.6*小組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凝血酶時間(s)凝血酶原時間(s)
目前,異位妊娠發(fā)病率在我國育齡期女性人群中逐步呈攀升態(tài)勢,在疾病進展期間,大約有20%左右的異位妊娠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失血性休克表現,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安全健康[4]。異位妊娠疾病的進展過程具有明顯的兇險特征,基于此,臨床實踐中,一般會對異位妊娠患者進行成分輸血治療或者是通過自體輸血方式來干預患者[5]。但是在輸血治療過程中,大約有半數的患者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不良反應,比如蕁麻疹、皮疹、呼吸困難、面色潮紅,對患者輸血治療效果十分不利,同時也會嚴重危害到患者身體健康,更甚至還會引起臨床死亡事件[6]。為了保證異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輸血治療效果,期間應當對異位妊娠患者加強生理監(jiān)測,以此來不斷優(yōu)化患者臨床療效。
成分輸血即是指利用特定方法,選擇性分離血液中的各種成分,而后制出高純度、高濃度的血液制劑,可圍繞患者具體病情,予以選擇性的成分輸血。FFP、冰凍血小板、血漿、紅懸液等等,均為臨床常用輸血制劑[7]。通常下,異位妊娠都會伴發(fā)不同程度的凝血機制障礙,這是因為妊娠加重了血液高凝狀態(tài),加之大出血會引起胎膜破裂,并由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輸血治療異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之后,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都會出現明顯改變[8]。故而加強監(jiān)測異位妊娠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以警惕輸血不良反應,確?;颊咧委煱踩?,顯得至關重要。
本文中,異位妊娠大出血患者進行輸血前,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檢測結果,組間差異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輸血治療后,研究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25.6±1.5)s、凝血酶時間(14.5±1.5)s、凝血酶原時間(12.1±2.1)s、纖維蛋白原(1.5±0.2)g/L等凝血功能指標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41.2±2.2)s、(27.8±1.5)s、(20.1±0.8)s、(4.1±0.6)g/L,組間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輸血前兩組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輸血治療后,研究組PLT(141.1±15.4)×109/L、HCT(1.1±0.2)、RBC(4.0±1.4)×1012/L、Hb(88.7±7.3)g/L等血常規(guī)指標水平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121.2±7.7)×109/L、(0.2±0.1)、(2.2±1.7)×1012/L、(74.5±2.7)g/L,組間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不良反應會改變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規(guī),所以患者輸血治療后的血常規(guī)和凝血功能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綜上,異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輸血治療后,予以常規(guī)凝血檢驗,可有效預測輸血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