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芹,李克芳,賀薔薇(衡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北衡水053000)
復方樟柳堿靜注聯合弱劑量光動力病灶照射治療CSC療效觀察
李桂芹,李克芳,賀薔薇
(衡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目的觀察復方樟柳堿靜注聯合弱劑量光動力病灶照射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6例CSC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維生素C、維生素B1及銀杏葉片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靜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弱劑量光動力病灶照射治療。比較兩組視力恢復情況、平均光敏感度、視網膜神經上皮脫離范圍、Amsler表檢查結果,隨訪觀察兩組復發(fā)情況。結果治療2周后,觀察組視力0.3~0.8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治療10周后,兩組視力恢復情況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10周后,觀察組平均光敏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視網膜神經上皮脫離范圍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復方樟柳堿注射液靜注聯合弱劑量光動力病灶照射治療CSC效果顯著,復發(fā)率低,安全性高。
關鍵詞:視網膜病變;復方樟柳堿;弱劑量光動力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是臨床常見的眼底疾病。血—視網膜外屏障功能受損、脈絡膜毛細血管充盈不足或高灌注致使黃斑區(qū)視網膜神經生皮層脫離是CSC的主要發(fā)病因素[1,2]。目前CSC的常規(guī)治療以補充維生素、擴張眼周血管為主[3]。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們對43例CSC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復方樟柳堿靜注和弱劑量光動力病灶照射治療,觀察其療效。
1.1臨床資料選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6例CSC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制定的診斷標準,經熒光素眼底血液造影、相干光斷層掃描確診。男52例、女34例,年齡24~49(35.6±2.6)歲,病程5~13(8.1±1.2) d。均為單眼患病,其中左眼46例、右眼40例,患眼視力0.48±0.21,中心凹厚度(529±66)μm。排除白內障、青光眼等其他眼部疾病以及嚴重心、肝、腎等全身疾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患眼視力、患眼中心凹厚度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口服維生素C 25 mg/次、維生素B110 mg/次、銀杏葉片0.24 g/次,均3次/d。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靜注復方樟柳堿聯合弱劑量光動力病灶照射。①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規(guī)格2 mL,含氫溴酸樟柳堿0.2 mg和鹽酸普魯卡因20 mg),1次/d靜注。②靜注光敏劑維替泊芬3 mg/m2,10 min后行半導體激光照射治療,強度600 mW/cm,劑量50 J/cm,波長689 nm,對病灶持續(xù)照射83 s,術后48 h避光。15 d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療效觀察治療1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顯效:治療后視力恢復正常或恢復發(fā)病之前視力,視野內暗影完全消退,黃斑區(qū)水腫及滲出完全吸收,中心反光點恢復正常;好轉:視力基本恢復,與發(fā)病前視力差異小,黃斑區(qū)水腫消退明顯,有部分硬性滲出物或色素斑點殘留,中心反光點有減退;無效:視力無改善或加重,眼底檢查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改善,黃斑區(qū)有水腫、滲出及色素斑點殘留,中心反光點明顯減弱或完全消失。通過視力表測試,觀察兩組治療2、10周時視力恢復情況,采用Hum-phrey750型視野分析儀中央30-2閥值檢測程序對患眼中心30°視野進行檢查,計算平均光敏感度。比較兩組治療2周、10周、4個月時視網膜脫離范圍。采用Amsler表對患者進行復查,患者視力提高:當凝視中心黑點時,方格表中心區(qū)出現無空缺或曲線出現,患者視力無變化:當凝視中心黑點時,方格表中心區(qū)有不明顯曲線出現;下降:當凝視中心黑點時,方格表中心有無空缺或曲線出現。治療完成后隨訪1年,了解復發(fā)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珋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32例,好轉1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7%;對照組分別為25、14、4例,總有效率90.7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治療2、10周時視力變化情況觀察組治療2周時視力0.3~0.8的患者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10周時兩組視力恢復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兩組治療后Amsler表檢測結果顯示,治療2周時觀察組視力提高25例、無變化10例、下降8例,對照組分別為18、9、16例,兩組視力提高率、視力下降率比較P均<0.05。治療10周時觀察組視力提高28例、無變化8例、下降7例,對照組分別為24、9、10例,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3兩組治療前后平均光敏感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2、10周時平均光敏感度比較(±s)
組別 n 平均光敏感度治療前 治療2周 治療10周觀察組43 22.35±2.69 26.83±3.15 27.01±2.63對照組 43 22.54±2.50 23.58±2.61 23.89±2.81 P 0.735 0.000 0.000
2.4兩組治療前后視網膜脫離范圍對比兩組治療2周、10周以及治療4個月時視網膜脫離范圍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均<0.05),而觀察組治療2周、10周以及治療4個月時視網膜脫離范圍縮小程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2周、10周、4個月時視網膜脫離范圍比較(±s)
組別 n 視網膜脫離范圍(μm)治療前 治療2周 治療10周 治療4個月觀察組 43 3 347.2±1 021.3 1 851.2±1 021.1 607.5±789.6173.4±540.6對照組 43 3 341.3±1 033.5 2 141.5±1 018.3 1 054.3±921.5 425.2±541.3 P 0.979 0.190 0.018 0.034
2.5兩組復發(fā)率比較隨訪1年,觀察組復發(fā)1例(2.3%),對照組復發(fā)8例(18.6%),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CSC的發(fā)生機制與色素上皮屏障受損密切相關[4]。CSC影響視力的主要原因為病變引發(fā)脈絡膜毛細血管網滲漏液滲入到神經上皮,導致神經上皮層脫離,視野中存在暗點,引起視力下降[5]。雖然CSC病變有一定自愈能力,但大部分患者發(fā)病后病變進展并未停止,而逐漸進入慢性期[6]。及時治療能夠降低視力受損程度,降低復發(fā)率。目前CSC的治療主要以藥物及激光治療為主。藥物治療主要通過吸收滲出物發(fā)揮作用,但治療后易復發(fā);激光治療主要通過封閉滲漏點發(fā)揮作用,治療后復發(fā)率較低,但黃斑中心凹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傷[7]。藥物與激光聯合治療可有效彌補二者的不足,在加速視網膜下液吸收的同時,降低視網膜脫離范圍。
光動力是目前治療CSC療效較好的方法,通過激光的形式,直接封閉患眼局部的光化學損傷。Artunay等[8]采用光動力治療黃斑變性患者,取得滿意療效,顯著改善了患眼局部的光學損傷。其主要是通過改善脈絡膜毛細血管的灌注作用,若控制好劑量,還能夠有效降低色素上皮以及神經上皮的受損程度。本研究對滲漏液的吸收時間以及CSC的反復發(fā)作等因素進行了充分考慮,選擇復方樟柳堿注射液促進滲漏液的吸收,加速脫離視網膜神經上皮的恢復[9]。復方樟柳堿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氫溴酸樟柳堿及鹽酸普魯卡因,樟柳堿具有緩解平滑肌痙攣、散瞳、抑制唾液分泌等作用,普魯卡因具有調節(jié)神經、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小動脈、改善供血情況等作用。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后均獲得顯著療效,觀察組治療后平均光敏感度優(yōu)于對照組。我們認為,患者視力恢復與視網膜平均光敏感度的恢復無明顯關聯,而兩組治療2周、10周時光敏感度差異顯著可能與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擴張眼部血管、光動力治療改善脈絡膜毛細血管灌注有關。治療2周、10周及治療4個月時的Amsler表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視力提高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光動力聯合復方樟柳堿治療對CSC患者的視力改善更顯著。隨訪顯示觀察組在進行治療完成后1年內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光動力聯合復方樟柳堿治療CSC具有安全性高、復發(fā)率低及療效穩(wěn)定等特點,特別是近期療效確切,可顯著降低患者視網膜脫離范圍,促進視力迅速恢復,改善視網膜光敏感度。
參考文獻:
[1]曲申,畢燕龍,榮翱,等.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光學相干斷層成像特點與視力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06(15) : 4432-4433.
[2]劉杏,凌運蘭,李梅,等.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J].中華眼底病雜志,1999,15(3) : 131.
[3]賴銘瑩,曾鍵,黃麗娜,等.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光學相干斷層成像與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03,13(1) : 24-27.
[4]陳鋒,李潤春.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診斷和發(fā)病機理探討[J].臨床眼科雜志,1997,4(7) : 211-214.
[5]孟凡嶺,李巖,張宏文,等.CSC應用3D-OCT的臨床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1) : 155-156.
[6]Fujita K,Shinoda K,Matsumoto CS,et al.Low luminance visual acuity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J].Clin Exp Optom,2013,96(1) : 100-105.
[7]劉衛(wèi),張勇進,徐格致,等.頻域相干光斷層掃描對PASCAL光凝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后視網膜微結構觀察[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4,14(4) : 218-222.
[8]Artunay O,Yuzbasioglu E,Rasier R,et al.Intravitreal bevacizumab i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ersistent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a prospective,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Curr Eye Res,2010,3(5) : 298-304.
[9]董玉,王鵬,張昆,等.中醫(yī)辨證聯合復方樟柳堿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 (18) : 1991-1992.
(收稿日期:2015-10-16)
文章編號:1002-266X(2015) 18-0090-03
文獻標志碼:B
中圖分類號:R774.1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18.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