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李調元《函?!肪幮夼c版刻考論

        2015-04-01 01:03:30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李調元刊刻嘉慶

        王 永 波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文學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1)

        ?

        李調元《函?!肪幮夼c版刻考論

        王 永 波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文學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1)

        《函?!肥桥c《漢魏叢書》《津逮秘書》《知不足齋叢書》齊名的著名私刻叢書,它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函?!烦蹩逃谇∪梢?、次刻于乾隆甲辰年、三刻于嘉慶辛酉年,均由李調元親手校訂刊刻。嘉慶己巳李鼎元校刻本、道光乙酉李朝夔補刻本、光緒辛巳鐘登甲重刻本在體例、編排、書目、函數(shù)等方面已非李本原貌,反映了《函?!钒婵痰膹碗s狀態(tài)?!逗!穬热菖c卷次的變更是李調元思想轉變的產(chǎn)物,其重心由??堂髑罢浔竟偶虬褪竦浼D化,傳承巴蜀文脈意識逐漸加強,客觀上為保存、流傳巴蜀文獻起到積極作用。李調元編修《函?!肥褂玫母鞣N方法,至今仍具有借鑒意義。

        《函?!?; 李調元; 編修; 刊刻; 版本

        《函?!肥乔宕r期由四川著名學者李調元編修的一部大型古籍叢書,其內容以歷代蜀人著述為主,代表了清代四川叢書編纂的最高成就。李調元(1734—1803),字羹堂,號雨村,別署童山蠢翁,常以雨村、童山、調元作為其著作落款。綿州羅江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后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翰林院編修、廣東鄉(xiāng)試副考官,尋遷考功司員外郎、吏部員外郎。乾隆四十三年(1778)任廣東學政,三年任滿回京,擢升直隸通永道。三十八年(1773)因參永平知府弓養(yǎng)正,為所訐而罷官,下保陽皋司獄。次年春遣戌伊犁,行至涿州為袁守桐奏獲贖免。隨即返回綿州故里,家居二十余年,以著述自娛。著作有《童山詩集》42卷、《童山文集》20卷。編修《函?!?0函、856卷(以嘉慶本為準)、收書159種,為保存巴蜀典籍做出了巨大貢獻?!肚迨妨袀鳌肪砥呤袀??!逗!芬粫木幖?、修訂與刊刻持續(xù)了一百多年,先后歷經(jīng)李調元初刻、李鼎元校刻、李朝夔補刻,所選書目經(jīng)多次增刪,以致函數(shù)、卷數(shù)、冊數(shù)與書目數(shù)各版皆有異同。這是清代版刻史上一個突出的現(xiàn)象,值得加以研究。

        清代是中國叢書編撰史上的鼎盛時期,尤其是清代中葉以后,隨著文化的繁榮和學術的興盛,各種私刻叢書相繼出來。這些叢書不僅體類完善,而且內容也向學術化、精粹化轉變。清代各種重要的學術著作幾乎都被收入到叢書之中,從而有利于學術事業(yè)的發(fā)展。清代私家叢書編修的參與者主要是學者和藏書家,故編修的叢書在版本與質量方面都有保證。這其中以張海鵬《學津討源》20集、《墨海金壺》16集、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30集、盧見曾《雅雨堂叢書》、黃丕烈《士禮居叢書》、潘仕成《海山仙館叢書》、黎庶昌《古逸叢書》等為翹楚,代表了清代私刻叢書的水平。清代四川編撰的叢書首推李調元《函海》,它的出現(xiàn)絕非偶然,而是有著多種因素相互促成的。

        四川自明末清初兵禍戰(zhàn)亂后,不僅人口銳減,文物毀壞,而且案卷、圖書等文獻亦散失殆盡。清初政府兩次移民入川,文教方面還未恢復元氣。李調元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獲鄉(xiāng)試第一名時,學政史貽謨曾對他說:“余校試蜀中三年,并未見一秀才,今方見一秀才也。以川中書少,無師承,見聞不廣故也?!盵1](P261)川中少書致使讀書人少,這是李調元萌發(fā)編修《函?!纺铑^最初的動機。后他隨父入京,繼而登第,開始了漫長的官宦生涯,所到之處無不細心收集有關巴蜀先賢的文獻資料,為編修《函?!纷鳒蕚?。

        乾隆壬寅版《函海》前有李調元《函??傂颉罚湓疲骸坝嗖荒芑跁嵊惺葧?,通籍后,薄游京師,因得遍訪異書,手自校錄。然自《漢魏叢書》、《津逮秘書》而外,苦無足本。幸際圣朝,重修《永樂大典》,采遺書,開《四庫》,于是人間未見之書駢集麇至,石渠天祿,蔑以加矣。余適由廣東學政任滿,蒙特恩,監(jiān)司畿輔,去京咫尺,而向在翰林同館諸公,又時獲鱗素相通,因以得借觀天府藏書之副本。每得善本,輒雇胥錄之。始于辛丑秋,迄于壬寅冬,裒然成帙,真洋洋大觀矣。有客諛余所好,勸開雕以廣其傳,遂欣然為之。”[2](P366)清政府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開設四庫全書館,由皇六子永瑢負責,任命內閣大學士于敏中為正總裁官,編撰《四庫全書》,歷時9年方告竣工。為了編修《四庫全書》,從全國各地征求古籍善本,據(jù)統(tǒng)計達13000多種,獻書最多的鮑士恭、范懋柱、汪啟叔、馬裕四家賜以內府所印《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以資表彰。同時朝廷開放宮廷內府藏書,“人間未見之書駢集麇至”,加上李調元同四庫編纂官邵晉涵、程晉芳等人為至交,“因以得借觀天府藏書之副本”,這樣便利的條件為李調元編輯《函?!诽峁┝私^好的機會。

        清政府在乾隆年間實行“稽古右文”政策,重修《永樂大典》,開四庫采集遺書,公私編書刊刻之風盛行。李調元監(jiān)司畿輔,參加了這項工作。他充分利用借觀內府藏書之副本,雇請胥吏抄寫從漢到明罕見之善本書籍。尤其是他利用《永樂大典》進行輯佚,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逗!匪樟涸凼捓[《古今同姓名錄》2卷、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2卷、宋徐總干《易傳燈》4卷、宋趙善湘《洪范統(tǒng)一》1卷、宋趙汝適《諸藩志》2卷、宋張行成《翼玄》12卷、宋高晦叟《珍席放談》2卷、宋潘時竦《月波洞中記》1卷、宋闕名《產(chǎn)育保慶集》2卷、宋崔敦禮《芻言》3卷、宋李心傳《舊聞證誤》4卷、宋李幫獻《省心雜言》1卷、宋吳箕《常談》1卷等23種書,即是李調元從《永樂大典》中輯佚單獨成書,因收入《函?!妨鱾髦两瘛@钫{元公事之余,積極在京城訪書,凡是他遇到的罕見之書,無論刻本還是鈔本,總是想盡辦法重錄一遍,尤其是巴蜀先賢的著述?!逗!肥珍浱迫颂K鶚《蘇氏演義》2卷,前有李調元《蘇氏演義序》曰:“陳振孫稱其考究書傳,正訂名物,辨訛證誤,有益見。聞龍果溪以家藏本刻之,尤本傳布絕少,予數(shù)求之不得,忽從友人處借得鈔本,因急為梓行?!盵3]又如《函海》收錄宋代蜀人蹇駒撰寫的《采石瓜洲斃亮記》一卷,李調元序曰:“陸梅谷云是書向無刊本,鈔忄吳甚多,偶于馬云衢齋頭借得善本,又云此書不啻左氏之傳春秋,又云閱古人傳記最苦史筆庸下,此乃鐵中錚錚者,其推崇可謂至矢。《函?!芬粫庠诒碚绵l(xiāng)先輩,故梓行之?!盵3]李調元凡是從他處借到之書補鈔,幾乎都要寫入序中,這樣的例子很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例舉。

        李調元家藏書頗豐,這為他編修《函?!芬粫於宋镔|基礎。其父李化楠字廷節(jié),號石亭,乾隆七年(1742)進士,歷官余姚、秀水知縣,后遷滄州、涿州知州,宣化府、天津北路、順天府北路同知。著有《醒園錄》2卷、《石亭詩集》10卷、《石亭文集》6卷。曾在家鄉(xiāng)修建藏書樓醒園,藏書數(shù)萬卷,為川西第一藏書家。李調元《石亭府君行述》說:“府君官余姚日,以川中書少,遍購威信書籍數(shù)萬卷。以舟載至家,造萬卷樓以藏之。”[4]李化楠在浙江為官時曾購買了大量的書籍,走水路用船運回四川。李調元也深受其父的影響,在各地購買了很多珍本、孤本,從而使萬卷樓的藏書提升了檔次。李氏萬卷樓藏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共40廚,幾乎網(wǎng)羅了當時能見到的巴蜀文獻。李調元利用這些藏書,整理典籍潛心著述,在修訂《函?!窌r進行了大量的增補。

        《函海》一書主要收集罕見之典籍,尤其是其他叢書不錄之書,這與當時叢書的編修思想與方法有關聯(lián)。李調元在《函??傂颉氛f:“余蜀人也,故各書中于錦里諸耆舊著作,尤刻意搜羅,梓行者居其大半。而新都升庵博學鴻文,為古來著書最富第一人?,F(xiàn)行世者除《文集》、《詩集》及《丹鉛總錄》而外,皆散佚不傳,故就所見已刻未刻者,但睹足本,靡不收入。書成分二十函,自第一至十皆刻自漢而下以至唐宋元明諸人未見書。自十一自十四,皆專刻明升庵未見書,自十五至二十,則附以拙刻。冀以仰質高明,名曰《函海》?!盵2](P367)他的編書指導思想就是專門搜羅“自漢而下以至唐宋元明諸人未見書”,而且以巴蜀文獻為主?!端膸烊珪佛^臣從《永樂大典》輯佚成書540余種,但收入《四庫全書》者僅385種,所選之書皆從正經(jīng)正史角度出發(fā),衛(wèi)道之氣太濃,摒棄民俗野語、俚詞雜作之類的著述。乾隆時期的江南藏書家喜愛刻書,如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所選錄之書,無不是流傳有序的名家精校本、精鈔本,這些書堪稱善本,代表了藏書家的理念與趣味,但往往忽視漢唐舊籍。李調元看到《知不足齋叢書》對保存古籍作用巨大,于是步鮑廷博后塵,發(fā)愿刊刻《函?!穼J瘴匆姇c罕見書,聲稱所編之書要與《知不足齋叢書》并駕齊驅,成為書壇佳話。

        《函海》的版本比較復雜,原因在于此書既非一時一地一人刊刻成,也非板式整齊劃一,而是在函數(shù)、卷數(shù)、冊數(shù)、書目數(shù)等方面都不一致,形成這種狀態(tài)的原因有多種,需要探究其本來面目。

        李調元在青年時代即有刊刻巴蜀前賢著述的志趣,并且有過親身實踐。乾隆三十年(1764),李調元在翰林院任庶吉士,曾與鄧在珩合刊《李太白全集》16卷,《童山文集》卷五有《重刻李太白全集序》,今存乾隆甲申刻本《李太白全集》?!逗!凡皇且货矶途幊?,而是李調元長期對巴蜀文獻搜集、輯佚、整理的結果,期間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據(jù)《童山自記》《童山詩集》《童山文集》諸書可知,李調元在乾隆三十年入京任職翰林院之前,即已經(jīng)完成了輯《蜀雅》20卷、《程氏考古編》10卷、《易傳燈》4卷、《儀禮古今考》2卷、《月令氣候圖說》1卷、《夏小正箋》1卷、《蜀碑記》10卷、《蜀語》1卷、《尚書古文考》1卷、《續(xù)孟子》2卷、《通俗編》15卷等書整理、撰寫工作。入京任職之后,在6年的時間內,李調元在公事之余,把主要精力放在舊籍的編纂上,先后完成整理的著述有《藏海詩話》1卷、《月波洞中記》1卷、《唐史論斷》3卷、《珍席放談》2卷、《江南余載》2卷、《舊聞正誤》4卷、《江淮異人錄》2卷、《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上下40卷、《省心雜言》1卷、《雪履齋筆記》1卷、《龍龕手鏡》3卷、《吳中舊事》1卷等。出任廣東學政期間,完成了《嶺南視學冊》26卷、《觀海集》10卷、《粵東試牘》2卷、《全五代詩》100卷、《南越筆記》16卷等。乾隆四十六年(1781)李調元任滿回京,又授直隸通永兵備道,監(jiān)管海防、河務、屯田,駐通州,輯成《出口程記》1卷。至此,李調元才開始全面校訂《函海》,并于次年刊刻成書,稱為通州本衙版。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冬在通州刊刻的《函?!窞槭装?,此書不易見到,以致多種版本著作未曾著錄。例如《中國叢書綜錄》只著錄《函?!分螒c、道光、光緒三種版本,而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出版的《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叢部僅著錄乾隆甲辰本《函?!罚瑖鴥榷喾N圖書館古籍書目及工具書均對乾隆壬寅本《函?!分蛔植惶?。1992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鄧長風先生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見到乾隆壬寅初刻本《函?!?,發(fā)表了《<函海>的版本及其編者李調元——美國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五》一文,才揭曉《函海》初刻本的原始面目。根據(jù)鄧文可知,《函?!啡梢蹩瘫痉?0集,收書142種,分裝20函,卷首有李調元乾《函??傂颉?篇,見前文兩次所引。這篇《函海總序》作于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從中可以看出李調元編纂《函?!芬粫膭訖C、過程、體例以及編排,反映了李氏編修該書的艱難。李調元發(fā)愿編《函?!返哪铑^自青年時代起便一直存在,原因是蜀中書少,他要整理蜀中先賢著述,以傳蜀學文脈。到京城任職后,遍訪異書加以校錄,積累原始文獻。但他發(fā)現(xiàn)除了《漢魏叢書》《津逮秘書》以外,所見到的有關巴蜀文獻的書籍都不是足本,幸而朝廷開館修《四庫全書》,他有機會能見到內府藏書。這樣從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秋到四十七年壬寅(1782)冬一年多的時間,才將《函?!匪諘妆菊引R全,并于壬寅年冬在通州官衙刊刻成書。

        《函海》初刻本卷首目錄之前附有程晉芳索書詩原詩以及李調元的和詩,李詩為《和程魚門索余所刻<函海>原韻》,其詩曰:“新都夙所嗜,余書雕始開。書成曰《函?!罚渚砩形磁??!盵5]此詩與程晉芳原詩都收入《童山詩集》卷二十三,編年在乾隆壬寅秋冬之間,根據(jù)內容可證作于《函??傂颉分埃藭r目錄尚未排完。細玩詩意,可知程晉芳事先已知李調元要刊刻《函海》一書,想索要一部,故寫了一首索書詩寄去。但此時《函?!飞形纯⒐?,“其卷尚未排”,李調元只是將已經(jīng)印好的《全五代詩》100卷贈之。遠在蘇州的袁枚聽說李調元刊刻《函?!?,心情極為迫切地在《答李雨村觀察書》中說:“再啟者,尊著《函?!?,洋洋大觀,急于一睹為快。雖卷帙浩繁,一時無從攜帶,倘有南來便船,望與選刻拙作五卷,一齊惠寄,是所懇切?!盵6](P230)袁枚收到李調元的《函?!泛?,即作詩《奉和李雨村觀察見寄原韻二首》答謝,其一曰:“訪君恨乏葛陂龍,接得鴻書笑啟封。正想其人如白玉,高吟大作似黃鐘。童山集著山中業(yè),函海書為海內宗。西蜀多才君第一,雞林合有繡圖供?!盵5]《函?!吩陂_雕的同時,李調元借機將自己的部分著作如《童山詩集》42卷、《童山文集》20卷,以及《全五代詩》100卷少量印刷成單行本,贈給親朋好友。朝鮮國副使徐浩修索要《函?!?,李調元只給他《童山詩集》與《童山文集》,只有陳韞山、程晉芳、祝德鱗等少數(shù)知己,才得到李調元寄贈的全套《函海》。祝德鱗《雨村以所刻<函海>見貽即送其歸蜀仍用寄懷韻二首》其一云:“集排二十曰函海,策蹇馱來驢背折?!盵7]上述各人收到李調元寄贈的《函?!罚侨梢蹩瘫?。

        壬寅本《函?!肥亲畛醯目瘫?,其在《函海》版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此書的初刻時間正是李調元任職京畿通永道上,年富力強精力旺盛,刊刻《函?!分驹诒氐谩3醢妗逗!匪罩畷芏喽际蔷1荆掖蠖际亲惚?,如宋李綱《靖康傳信錄》3卷、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40卷、宋劉過《龍洲集》10卷、宋趙炎《建炎筆錄》3卷等,對研究宋史很有作用。又有不少是珍稀本,例如宋龔鼎臣《東原錄》1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馬端臨《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均不載,可見其珍罕程度。而且,李調元本人的《續(xù)制義科瑣記》一卷僅壬寅本才有,后出各本皆無,可謂彌足珍貴?!逗!钒迤詮睦钫{元帶回羅江后,屢經(jīng)印刷和挖改,已經(jīng)出現(xiàn)文字漫漶甚至斷板的現(xiàn)象,加上嘉慶、道光、光緒各版《函?!方?jīng)眾手修改,在文字方面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面貌,故壬寅本在版本??鄙系膬r值顯而易見。初刻本《函?!返谑逯炼瘜J绽钫{元著作,共41種,凡卷首有李調元署名的,分別加上撰、輯、校三種明確的標示,他對這三種分類是極其嚴格的,表明李調元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而且,壬寅本《函?!繁群罂痰募螒c本、光緒本多出10種李氏著作,分別是《楊揚字錄》2卷、《讎林冗筆》4卷、《史說》6卷、《官話》3卷、《劇話》2卷、《弄譜》2卷、《東海小志》1卷、《唾余新拾》10卷、《續(xù)拾》6卷、《補拾》2卷、《續(xù)制義科瑣記》1卷、《匯音》2卷。上述10種著作皆署曰“李調元撰”,今嘉慶本、光緒本皆無,可補李調元著述之缺。

        正當《函?!烦蹩瘫究⒐ぶH,也就是在乾隆壬寅秋冬間,李調元因議稿事得罪英廉、舒赫德等人,招致下獄。次年發(fā)遣伊犁,后經(jīng)直隸總督袁守桐奏贖免,故李調元無暇顧及《函?!返暮罄m(xù)編刻工作?!锻阶杂洝氛f:“余在通永道時,刻《函海》二十集,共一百五十部成,欠梓人三百金,扣板不發(fā)。陳韞山為贖焉,又代完分賠一千二百兩?!盵1](P261)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春,李調元贖罪后在通州潞河書院開始對《函?!纷髟鲅a修訂工作。這是《函?!返牡诙慰?,李調元不僅補寫了《函海后序》,而且還修改了《函??傂颉贰P薷目傂虻脑蛟谟诖舜慰淘黾恿撕瘮?shù)與書目,故原序中的數(shù)字不再適合。甲辰本《函??傂颉氛f:“書成,分為30函,自第一至十皆刻自晉而下以至唐宋元明諸人未見書;自十一至十六專刻明升庵未見書;自十七至三十則附以拙刻?!盵8]《函海后序》說得更為詳細一些,其云:“余所刻《函?!窌踩F淝笆怨湃藚矔?,而己書亦附焉,蓋用后體例也。小卷不計,總全卷共一百五十種書。始于戊戌春,迄于壬寅冬,閱五年而成。予在通永道,遭事去官,板片零散;又半在梓人林姓家,以鐫貲未楚,居奇不發(fā)。時余獲罪在保陽皋司獄,方將遠戌萬里,無暇及此,自料此書不能輯完矣。會予姻親永定南部觀察陳公韞山諱琮者,枉過通廨,視予兒女,見板片零落,慨然曰:‘此雨村不朽業(yè)也,奈何使其中棄乎?’問知其故,立出三百金,交予弟檢討鼎元墨莊,使購板歸。適予亦荷總制袁清恪公保奏,得贖回通,因完公羈留之暇,修成此書。凡有校讎,責之余季墨莊,其去取余獨任之。時雖前序云‘成于壬寅冬’,實成于甲辰春。”[8]壬寅本《函??傂颉窞椤皶煞侄缘谝恢潦钥套詽h而下以至唐宋元明諸人未見書。自十一自十四,皆??堂魃治匆姇?,自十五至二十,則附以拙刻?!奔壮奖尽逗?傂颉纷?yōu)椤叭?,多了十函。“自漢而下”也改為“自晉而下”,收書范圍縮減,其他各函收書內容也有變化,但二序均署“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只不過是李調元挖改前序而已,因為署時間與函數(shù)的不同導致《函海》版本判斷的混亂,始作俑者正在于李調元本人。

        甲辰本刊刻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函??傂颉氛f“分為三十函”,但今存甲辰本《函?!穮s為24函,并非是30函,極可能是李氏所說的“板片零散”“板片零落”,雖經(jīng)陳琮出金贖回板片,但不是全部贖回,或者中途有板片遺失情況發(fā)生。甲辰本比壬寅本多出4函,在書目上多出《方言藻》2卷、《出口程記》1卷、《樂府侍兒小名錄》2卷、《蜀雅》20卷等13種書,而刪減了《續(xù)制義科瑣記》1卷,使收書總數(shù)達到158種,比壬寅本多出12種書。而這多出的著作基本上是李調元本人的,可以說甲辰本是對壬寅本的補刻,基本面貌沒有改變,而且兩書的刊刻均在通州,不過甲辰本的校勘者多了李鼎元而已。

        乾隆五十年(1785),李調元將《函海》板片運回老家羅江,至遲在乾隆末年他還對甲辰本板片進行過補訂與改易,而且重印過一次,這次刊刻的《函?!吩黾拥饺?。此次刊刻的《函?!放朴浺呀?jīng)變?yōu)槿f卷樓,以他的藏書樓作為牌記名。中國國家圖書館存有一部乾隆末年李氏萬卷樓刻道光五年(1825)李朝夔增修本,為清末著名藏書家楊守敬藏書,鈐“宜都楊氏藏書記”“朱師轍觀”諸印,題“川西李雨村編函海、萬卷樓藏版”。這部道光五年的增修本雖不是乾隆末年萬卷樓原刻本,但它是依據(jù)萬卷樓刻本而進行的增修本,可以證明乾隆末年的確有李氏萬卷樓刻本《函?!返氖聦崱!吨袊鴧矔C錄》在著錄嘉慶本《函?!窌r也說是“清乾隆中綿州李氏萬卷樓刊嘉慶十四年(1809)李鼎元重修本”[9](P138),從中可以窺知乾隆末年李調元的確刊刻過一次《函?!?。此外,還可以從其他文獻中得到印證?!锻皆娂肪矶欣钫{元《甲寅九月十四日中允余秋室副郎中范攝山典試蜀闈榜發(fā)回京道過綿州枉駕見訪適余游中江不值以書問詢兼寄所畫蘭扇并索函海作二律詩答之》,卷三十四有《得袁才子書奉寄二首》,其序云:“兼寄近刻七種,并索余《函?!?。以數(shù)所傾慕之人,一旦得聞謦亥欠,不勝狂喜?!盵5]兩首詩分別作于乾隆五十九年(1784)、嘉慶元年(1796),距離壬寅本、甲辰本刊刻已經(jīng)十多年,故李調元向余集和袁枚贈送的當是新近刻本。袁枚十多年前曾問李調元索要過《函海》,見前文所引,當時李調元寄的應該是壬寅本。又王昶《春融堂集》卷四十五有《跋函海所刻金石存》一文,其中透露出《函?!吩谇∧┠昕踢^的訊息。其云:“吳君玉扌晉,淮安山陽人,生平好古,撰《金石存》十五卷,于乾隆三年自為序以記之。余與其弟玉钅容會試同年,故見其書,錄而藏之。后三十年,余在西安,聞綿州李君羹堂調元刊《函海》,此書刻于其中,謂無名氏作。余寓書以告之。今《函?!房坛?,則以是書為趙扌晉所編,且謂趙氏是吾鄉(xiāng)人,曾于乾隆初年以博學鴻詞薦。是時所舉鴻詞未嘗有趙扌晉,而吾鄉(xiāng)所薦鴻詞亦未有其人。且謂其別字鈍根老人,未審錯誤何以至于斯也?”[10](P815)王昶字德甫,號蘭泉,江蘇青浦人,著名金石學家,著有《金石萃編》160卷、《春融堂集》60卷。其任西安按察使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至五十一年(1786)間,當時他看到的《函?!分荒苁侨梢净蚣壮奖?,讀到里面所收《金石存》15卷作無名氏,就寫信告訴李調元讓其更正。“今《函?!房坛伞保厥瞧潆x開西安若干年后的事情。直到王昶去世,嘉慶本《函?!飞形纯坛?,故他見到的這個本子應該就是乾隆末年李調元萬卷樓刻本。

        據(jù)《童山自記》所載,嘉慶五年(1800),李調元避亂至成都。四月初六日,羅江萬卷樓被焚,所幸《函?!钒迤瑹o恙。四月二十六日,家人周榮送《函?!钒迤?000余片至成都,租青石橋白衣庵樓一間屋存儲。此時李調元已經(jīng)67歲,他在成都對《函?!纷隽俗詈笠淮蔚男抻啠瑢孔隽艘恍┱{整,并于次年刊刻成書。嘉慶本《函?!方翊娑嗖浚殚嗇^易。此書卷首右上角印“川西李雨村編”,左下角印萬卷樓藏版,顯然是源于乾隆末年萬卷樓刻本。在嘉慶版《函?!非罢绽欣钫{元《函海總序》,依然是經(jīng)過挖改前序而成,數(shù)字有些變化。其云:“書成分為四十函,自第一至十皆刻自晉六朝以至唐宋元明諸人未見書;自十一至十六皆??堂魃治匆姇?;自十七至二十四則兼刻各家未見書,參以考證;自二十五至至四十則附以拙纂。名曰《函?!贰!盵3]今存嘉慶本分為40函,但所收書的編目實際上與李調元的自序所分有些不同。嘉慶本《函海》收錄楊慎著作在十一至十八函,二十、二十一函中所收三種書以及二十四函之后的絕大部分,都是李調元所輯、所撰的著作,故嘉慶本實際書目與函數(shù)與序中記載并不一致。嘉慶本《函?!吩凇逗?傂颉分?,尚有一篇李鼎元作于嘉慶十四年(1809)的《重校函海序》,中云:“吾兄《函?!分蹋鱾骱纫沿ビ心?,而讀者每以魯魚豕亥脫文闕簡為病。讀其歸田后所著及續(xù)刻諸書,復二十函,亦頗有前刻之病。因合四十函重加校正,訛者正之,脫者補之,殘毀者足之,闕文者仍之,雖未敢定為善本,然亦可以告無罪于雨村矣?!盵3]李調元卒于嘉慶七年(1802),李鼎元寫此序時已去世7年,可見嘉慶本在嘉慶間有兩次刻印,一次是李調元手訂本,一次是李鼎元重校正本。李鼎元對嘉慶本所做的工作即序中所言,“訛者正之,脫者補之,殘毀者足之,闕文者仍之”,做到了版本文字校正。

        嘉慶本對比乾隆本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重新調整了書目,首次增入了李調元父李化楠的《李石亭詩集》10卷、《李石亭文集》6卷,同時李調元對自己的著述做了大面積的調整。新增加《全五代詩》90卷、《童山詩集》42卷、《童山文集》20卷、《粵東黃華集》4卷、《談墨錄》16卷、《蠢翁詞》2卷、《古音合》2卷、《童山選集》12卷、《羅江縣志》10卷、《蜀碑記補》10卷、《六書分毫》3卷等書。同時,去掉了《粵東觀海集》10卷、《匯音》2卷、《弄譜》2卷、《東海小志》1卷、《唾余新拾》10卷、《唾余續(xù)拾》6卷、《唾余補拾》2卷、《井蛙雜記》10卷、《楊揚字錄》2卷、《讎林冗筆》10卷、《史說》6卷、《官話》3卷、《劇話》2卷等十余種己著。增刪相抵實際收書159種,分裝40函,這是《函?!纷詈蟮亩ū?,經(jīng)過李調元的親手編定。嘉慶十四年(1809)李鼎元重校本的《函?!?,即此40函,不過剔除了《劇話》2卷,其余均同。嘉慶本是李調元晚年的補訂本,其加入《童山詩集》《童山文集》,是希望這兩種詩文集能隨著《函海》流傳下去,從中可以看出前年萬卷樓火災對他的深刻影響。但嘉慶本成于李氏晚年,無論是精力、財力都不能與乾隆諸版相比,在紙張、印工、板式上都不如壬寅本、甲辰本,而且疏漏錯誤在所難免。但嘉慶本《函?!纷鳛槔钫{元晚年自定的刊本,它在收書范圍、編排體例等方面都真實地反映了李調元的意愿。它首次大規(guī)模收入了李化楠、李調元父子的著作,甚至包括《羅江縣志》這樣的著作,從中可以窺知其思想的劇變,無疑是很好的史料。

        李調元避亂成都時,還曾刊刻過《續(xù)函海》62卷,分裝6函,收書11種。與嘉慶六年版《函?!芬徊⒖小>硎子欣钫{元嘉慶六年(1801)八月所寫《續(xù)函海序》,云:“前刻《函?!芬粫?,業(yè)已流傳海內,其板由京載回,藏于萬卷樓之前楹。自去歲庚申,兇焰忽延,長思莫守。于四月初六日,萬卷一炬,化為烽云,幸《函?!妨碣A,未成焦土。以故五月中即雇車搬板至省,寄放青石橋白衣巷。迄今已及一年,改訛訂正,又增至四十函,可謂無恨矣。然隨身篋中所帶鈔本,其中有內府修《全書》時,經(jīng)諸纂修者所校定,而未入聚珍版者,皆人間未見書,亦例得刊出,嘉惠來學。”[3]《續(xù)函?!匪?1種書分別為《長短經(jīng)》9卷、《楊誠齋》10卷、《環(huán)溪詩話》1卷、《金德運圖說》1卷、《韶舞九成樂補》1卷、《清脾錄》4卷、《唾余新拾》2卷、《新搜神記》12卷、《榜樣錄》2卷、《雨村詩話》16卷、《雨村詩話補遺》10卷。其中《唾余新拾》壬寅本、甲辰本曾收入,不過是10卷,此處為2卷,可能是縮減本?!独m(xù)函?!分凶浴锻儆嘈率啊?卷以下皆為李調元自著書,最大的亮點是新增入《雨村詩話》16卷足本,而壬寅本、甲辰本所收錄的《雨村詩話》皆為2卷本。《續(xù)函?!烦思螒c六年(1801)原刻本外,尚有光緒二十三年(1897)廣漢鐘氏校刻本,兩書今皆存。

        道光五年(1825),李調元子李朝夔再次對《函?!愤M行了增補。李朝夔此次的增補,僅補刊《金石存》5卷、《全五代詩》10卷、補遺1卷,《童山文集》補遺1卷、《蠢翁詞》2卷,共計40函、163種書。道光本卷首有賀懋椿《重鐫函海序》,其云:“歲甲申孟秋,李生以補刻《函?!穪碇]曰:生前辱大君子教,檢先大夫初刻元本重付梨棗。始因卷帙浩繁,雖破產(chǎn)為之,猶不能就,賴戚友之千金亻次也,數(shù)年蕆事。”“是編溯自兩晉以來,更補諸書所未備,匯為四十函?!盵11]次李鼎元《重校函海序》、次李調元《函海總序》、次道光乙酉李朝夔《補刻函海跋》,中云:“越壬戌,先大夫見背,夔惟謹藏此板,以期世守而已。后叔墨莊自京艱歸,不忍殘缺以廢先君之舉,爰加校訂,亦大苦心,因獲初刊原板所印全部,急照殘缺者逐篇抄錄,付梓補入。”[11]道光本在版刻上所下功夫較大,李朝夔以初版《函海》校正嘉慶本之殘缺、字跡漫漶處,又收集李調元遺著,使其著述更加完備。這是《函?!钒婵淌飞鲜諘疃嗟囊环N,功莫大焉,故此書流傳頗廣。民國間商務印書館出版《叢書集成初編》以及近年臺灣藝文印書館出版《百部叢書集成》,所收《函海》底本即道光本。

        光緒七年(1881),四川廣漢人鐘登甲以樂道齋的名義重刊了《函海》,但他改動了《函?!返木幋闻c體例,主要的動機在于銷售《函?!芬粫阅怖?。此書收著作162種,數(shù)目上較道光本少一種,依舊分裝40函,卷首有鐘登甲《重刊函海序》,稱贊《函?!分恍唷g姳敬蚱屏饲鞍鏁捏w例,如將第一函所收《華陽國志》12卷、《郭子翼莊》1卷、《古今同姓名錄》2卷、《續(xù)錄》1卷、《素履子》3卷分拆為3函,第一函僅收《華陽國志》,其余分別收錄在第二函、第三函,有點標新立異的意味。由于李化楠《李石亭詩集》10卷、《李石亭文集》6卷、李調元《童山詩集》42卷、《童山文集》20卷已經(jīng)有了單行本,故鐘登甲從叢書中抽掉,另外收入流行較少的著作,例如李調元《童山詩音說》4卷、《春秋左傳會要》4卷、《井蛙雜記》10卷等書,當然這些書在乾隆諸版中都已收入,從中可以看出鐘登甲的精明。光緒本與前列諸版在收書上唯一例外的是,其收錄了李調元《諸家藏書簿》10卷,此書之前所有《函海》皆闕。在開本上,鐘氏為了節(jié)省經(jīng)費,將《函?!芬越硐浔镜男问娇?,故成為《函海》版刻史上開本最小的書。樂道齋刻本無論在收書范圍、編排體例,還是在紙張、板式上均不是李調元編本之舊貌,它的目的在于盈利,不過是借刊刻《函?!纷鳛槟怖氖侄味?,談不上版本價值。

        綜上所述,《函海》一書的版刻跨越多個朝代,前后經(jīng)歷百余年,版刻情況較為復雜。大體而言,乾隆壬寅本、甲辰本是李氏在通州編刻而成,此時各方面條件具備,兩種書在質量上堪稱上乘,是后版《函?!肺淖中?钡牡妆?。書板運回四川后,板片經(jīng)過多次搬運,遭到散失厄運,書目開始殘缺不齊,出現(xiàn)文字異同。雖經(jīng)李調元晚年親自手訂,但也顯得力不從心。而且嘉慶本、道光本先后經(jīng)過眾人參與,在編書體例、宗旨上與乾隆版已有差異。嘉慶、道光本大幅度增收蜀人著作,包括李氏父子著述,使此書逐漸向鄉(xiāng)土化方向轉變,可以看出李調元晚年心境的變化。光緒本已非李本舊貌,目的在于牟利,無法跟前版相提并論。

        李調元編修《函海》,最初的動機是收集巴蜀先賢著述及天下罕見之書,這是他個人的愛好,通過多次刊刻《函?!愤@個目的基本達到。歷史上蜀人編纂的叢書甚多,但清代僅有兩部,除了這部《函?!罚硗庖徊烤褪嵌赦职妗兜啦剌嬕?。《函?!返呢暙I要遠遠大于《道藏輯要》,《清史列傳》卷七十二《李調元傳》曰:“其表彰先哲,嘉惠來學,甚為海內所稱”[12](P5917),高度評價了李氏編修《函?!返臍v史貢獻。

        《函?!肥状未笠?guī)模收集了明代楊慎的著作,這對保存、流傳楊慎著作貢獻最大。楊慎是繼北宋蘇軾之后四川最有成就的文學家,詩詞歌賦、金石經(jīng)史皆有佳作,據(jù)四川省圖書館編《楊升庵著作目錄》,多達298種。這些著作舉凡經(jīng)史子集皆有涉獵,可以看出楊慎淵博的學識。明清叢書收錄楊慎著作不多,康熙《四川總志》目錄亦不全。李調元通過在浙江、廣東等地任職之機,廣搜博采,特別是在翰林院謄抄《四庫全書》所輯部分,利用內府藏書輯佚,將楊慎流傳較少之書匯輯于《函?!分?,收錄著作40余種,占有9函之多。楊慎的許多著作,如《升庵經(jīng)說》14卷、《山海經(jīng)補注》1卷、《禾丸林伐山》20卷、《世說舊注》1卷、《金石古文》14卷、《麗情集》1卷等書,通過收入《函?!范鱾髦两?。而且,在收集楊慎的著作時,李調元特別注意楊氏著作的足本,可見他的用心。今編升庵全集,皆依靠《函海》本,李氏保存楊慎著述功莫大焉。

        對于其他巴蜀歷史文獻著述,《函海》也盡可能做到網(wǎng)羅無遺,傾注了李調元大量的心血。有關蜀中歷代史學著作,是李調元重點搜尋的對象。自漢代文翁化蜀以來,蜀中史學一直興盛不已,史學名家輩出,宋代還在眉山刊刻過著名的眉山七史?!逗!肥珍浀臍v代蜀史著作有《華陽國志》12卷、張?zhí)朴ⅰ妒衲緣坭弧?卷、陳亮《三國紀事》1卷、唐庚《三國雜事》2卷、趙汝適《諸藩志》2卷、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40卷等史學名著。王象之《蜀碑記》10卷、李調元《蜀碑記補》10卷、黃休復《益州名畫錄》3卷等屬于巴蜀人文特色濃郁的著作,《函?!芬嗍珍洝V劣诶钫{元自己的《羅江縣志》10卷,則是《函?!肥珍浀奈ㄒ灰徊康胤娇h志,雖然有單行本問世,但李氏依舊將其收入?yún)矔?,是想借著《函?!妨鱾髯约旱闹?,用心可謂良苦。蜀中方言著述,收錄了9部,基本上反映蜀中音韻、訓詁之學。明人李實《蜀語》一卷是現(xiàn)存最早一部“斷域為書”的方言詞匯著作,專門解說四川方言詞匯。該書從詞義、詞形、詞音三方面來解說四川方言,共收錄四川方言詞語563條,客觀地反映了明清之際四川方言的發(fā)展態(tài)勢與變化。楊慎《奇字韻》5卷,以奇字標示字體之稍異者,類似四聲,保存了不少秦漢之際巴蜀地區(qū)的古漢字,對研究巴蜀文字很有益處。楊慎《齋瑣錄》10卷,則是將方言與經(jīng)典、字書相互印證,目的在于“古字可復,俗字可正”,創(chuàng)造了音韻訓詁學新的研究方法,值得推廣。

        四川歷來文人輩出,清代即有多位著名的文學家,李調元有志于編集一部詩歌總集,《蜀雅》20卷就是他多方采集而成的一部清代四川詩歌總集。他在《蜀雅序》中說:“余束發(fā)授書來即矢此志,廣搜遠采,披沙煉金,閱有歲時,匯為一冊,統(tǒng)名為《蜀雅》。”[3]在序中他還規(guī)定了選詩標準,即“明以前不選,明有科甲而入仕本朝或流寓隱居者悉入卷首”[3],不管有無官職是否成名,“總以詩取人”,這個入選標準保證了《蜀雅》的質量。入選者有呂大器、費密、費錫琮、唐甄、劉道開、鄧子儀、岳真等詩人,并對一些詩做了點評。李調元《蜀雅》20卷,與袁說友《成都文類》50卷、楊慎《全蜀藝文志》64卷、費經(jīng)虞《蜀詩》15卷、孫桐生《國朝全蜀詩鈔》64卷相接軌,完整地描述出自宋至清蜀中詩歌發(fā)展軌跡與面貌,對研究清代四川詩歌極有參考價值。

        《函?!芬脖4媪死钫{元本人的全部著作。李調元有關詩歌、辭賦、金石、音韻、民俗、戲劇、文藝理論等方面的著作頗多,除了詩文集有單行本外,其他著述皆依賴《函?!范鱾飨聛怼M瑫r,其父李化楠的《李石亭詩集》10卷、《李石亭文集》6卷、《醒園錄》2卷等著作也因《函?!范4嫦聛?。總之,李調元編修《函?!穼鞒邪褪裎幕浼鸬搅藰O大的作用,現(xiàn)在研究巴蜀文化,李調元編修的《函海》依然是重要的參考書,越來越凸顯它的學術價值。

        李調元在編修《函?!返倪^程中,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事情。首先是收集刊刻底本。例如他從《永樂大典》中輯佚出23種書,又分別從友人處借到《華陽國志》12卷、《蘇氏演義》2卷、《采石瓜洲斃亮記》1卷、《龍洲集》10卷、《瑾戶錄》1卷等書,或雇請人抄錄一份,或借來直接刊刻于叢書中,故而都寫了一篇序以紀其事。也有從書肆買來的鈔本,如《金石存》15卷。這些書都是有現(xiàn)成的本子可資刊刻。此外,李調元還輯了很多著作,這更需要精力和時間。李氏的輯書,情況有多種。有從一部大書中按照某個主題輯錄者,如《尚書古字辨異》1卷、《左傳官名考》2卷、《春秋三傳比》2卷。有從大型叢書、類書中輯錄者,如《諸家藏畫簿》10卷、《諸家藏書簿》10卷。也有大量采集民歌、民謠、傳說匯集為專題民俗學著述者,如《粵風》4卷、《蜀雅》20卷。更有他花費巨大精力從數(shù)百種文獻中輯成的詩歌總集《全五代詩》100卷。古籍編纂有時輯書比著書更難,資料的收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收集、整理與甄辨,最后才能編輯成書。

        [1] 伍文.蜀學史料[A].蜀學(第四輯)[M].成都:巴蜀書社,2009.

        [2] 鄧長風.明清戲曲家考略全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 李調元.函海[M].李氏萬卷樓刻本,嘉慶六年(1801).

        [4] 李調元.童山文集(卷十八)[M].李氏萬卷樓刻本,道光五年(1825).

        [5] 李調元.童山詩集(卷二十三)[M].李氏萬卷樓刻本,道光五年(1825).

        [6] 詹杭倫.李調元學譜[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7.

        [7] 祝德鱗.悅親樓詩集(卷十四)[M] .海寧祝氏刻本,嘉慶二年(1797).

        [8] 李調元.函海[M].李氏萬卷樓刻本,乾隆四十九年(1784).

        [9] 上海圖書館.中國叢書綜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0] 王昶.春融堂集(卷四十五)[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

        [11] 李調元.函海[M].李氏萬卷樓刻本,道光五年(1825).

        [12] 佚名.清史列傳(卷七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1987.

        [責任編輯 許嬰 校對 許嬰]

        A Study on the Compiling and Carving of LI Diao-yuan'sHanHai

        WANG Yong-bo

        (Literature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engdu Sichuan 610071,China)

        HanHaiisafamouspersonallycarvedcollectionwhichenjoysthesamefamewithHanWeiCongShu,JinDaiMiShuandZhiBuZuZaiCongShu.Itdidn'tcomeoutatrandom.ItwascarvedintheRenyinyearofQianlongforthefirsttime,intheJiachengyearofQianlongforthesecondtime,andintheXinyouyearofJiaqingforthethirdtime,allofwhichwererevisedandblock-printedbyLIDiao-yuanhimself.LIDing-yuan'srevisedandcarvedcopyofJiaqing'sJisiyear,LIChao-kui'saddedandcarvedcopyofDaoguang'sYiyouyearandZHONGDeng-jia'sre-carvedcopyofGuangxu'sXinsiyeararealldifferentfromLI'soriginalcopyintermsofstyle,edition,bibliography,functionandetc.,whichreflectsthecomplexstatesofthecarvingofHanHai.Infact,thechangeofcontentandvolumenumberaretheoutcomeofthechangeofLIDiao-yuan'sthoughts,thecoreofwhichchangedfromonlycarvingtherareandancientbooksoftheearlyMingdynastytocarvingBashu'sancientcodesandrecords,andinwhichhisconsciousnessofinheritingBashu'sculturalcontext.AlloftheseplayanactiveroleinpreservingandinheritingBashu'sliteratureinanobjectiveway.AndthemethodsusedbyLIDiao-yuaninrevisingandeditingHanHaistillhaveareferentialmeaningtillnow.

        HanHai;LIDiao-yuan;revisingandediting;carving;copy

        2014-11-14

        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唐代郎官與文學研究”(13BZW061)

        王永波(1972-),男,湖北天門人,副研究員,文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主要研究唐詩學、目錄版本學。

        G256.22

        A

        1004-2237(2015)01-0071-09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1.016

        猜你喜歡
        李調元刊刻嘉慶
        近代以來蜀地名人李調元研究文獻述評
        從嘉慶元年繼德堂觀戲談起
        紫禁城(2020年9期)2020-10-27 02:05:40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國學(2020年1期)2020-06-29 15:14:38
        再也不怕了
        李調元改詩作對
        論晚明元劇選刊刻現(xiàn)象及其文化審美意義
        戲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7:18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慶朝刑科題本為中心的探討
        磊橋戲對
        《植物名實圖考》在山西刊刻流傳述略
        魯圖藏安丘王筠著述書板刊刻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
        不卡免费在线亚洲av| 中国孕妇变态孕交xxxx| 白丝兔女郎m开腿sm调教室|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pp| 国产喷水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 视频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 国产在线网址| 精品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性行为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99re久久精品国产| 欧美xxxxx精品| 亚洲av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本女优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2018|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 无码毛片aaa在线|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日韩最新av一区二区| 91色老久久偷偷精品蜜臀懂色| 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影院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三区|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视频在线观看国产自拍|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尤物|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欧美| 青青久久精品一本一区人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公开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