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逸群
(核工業(yè)衛(wèi)生學校,湖南 衡陽421002)
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就出現(xiàn)了所謂的“貝蘭——蘭喀思特制”,也就是“導生制”,這種教學形式就是教師只面向一部分學生(這部分學生稱為“導生”)進行教學,然后再由“導生”向其他學生轉授教師講過的內容。這種教學形式滿足了當時大工業(yè)生產發(fā)展的需要。20世紀30年代,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為了實現(xiàn)普及教育的目標,創(chuàng)立了“小先生”制這種適應當時社會實際和普及教育需求的教學形式,也就是先教會一部分學生,讓他們去教其他的學生,或者讓學生回家教自己的家人識字,從而盡可能提高教學效率,擴大受教育面。這種教學形式其實就是“導生制”。由于“導生制”產生于特定的歷史時期,是在教育資源不足或希望壓縮教育成本的前提下提出的,隨著教育資源的日漸豐富和社會對教育的日漸重視,在教育領域中強調的是教師直接面對每一位學生,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需要和特點,因而“導生制”逐漸沒有了用武之地[1]。然而,我們卻在我校護理技術操作教學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還是大有可為的。
我校高護23班96名學生,女生88,男生8名,分成2個教學實驗班,每班48名。
每班選出8名“小老師”,每名“小老師”帶領6名同學。
1.2.1 “小老師”示教法的引入
在借鑒前人實踐經驗和理論的基礎上,我們摸索出了一種適合我校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實際的教學形式,稱之為“小老師示教法”。所謂“小老師示教法”,是指在教學中讓先掌握教學內容的學生充當老師,指導其他學生學習的方法,這一方法尤其適用于我校護理技術操作課。它與傳統(tǒng)的“導生制”不同之處在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在場的,是面向全班學生的,只是把課堂教學分成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教師面向全班學生傳授;第二個階段是在有一部分學生掌握教學內容之后,進行分組的學習,讓這些掌握得好的學生指導那些尚未掌握的學生進行學習,而教師則進行巡視指導。最后,教師還要進行集中講解,即對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這種方法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2]。
1.2.2 “小老師”的產生
護理技術操作是醫(yī)院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一名護士必須牢固掌握的基本技能,而護理技能教學又是培養(yǎng)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之間的橋梁,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為此,筆者結合多年來的臨床工作及衛(wèi)校教學工作經驗,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發(fā)現(xiàn)我校學生大概可以分為4種類型,第一種學生是每項操作只需看老師示教一次,便能掌握要領,并能在老師操作的基礎上合理發(fā)揮,這種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很強,是非常難得的優(yōu)秀學生,只有極少數(shù);第二種學生是看老師示教一次后,便能按操作規(guī)程完成操作,這種學生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也是不錯的學生;第三種學生是看老師示教一次后,會不顧操作原則,完全按自己的理解來完成操作,這種學生理解能力較差;第四種學生是看老師示教一次,根本不會動手,這種學生動手能力差。我們護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優(yōu)秀學生,可選出第一、二種學生來充當“小老師”。
1.2.3 “小老師”示教法
因材施教,取長補短:正因為學生有上述4種類型,程度參差不齊,護理老師在示教護理操作技術時,為了照顧那些程度較差的學生,使全班學生都能掌握所教內容,就必須反復示教。這時那些已掌握的學生就會顯得不耐煩,甚至無心聽講,教師講課的進度與他們的接受速度不同步,久而久之他們的積極性便會受到影響。采用“小老師示教法”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讓那些已經掌握教學內容的學生去教那些還未掌握的學生,一方面避免前者在教師反復講解時覺得無事可做,從而無心聽講,甚至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另一方面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充當“小老師”可以使他們獲得被老師肯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為了能當好“小老師”,讓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幫助下掌握操作技術,他們就要更加認真地聽講,讓他們向同學講解還能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此,可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既能發(fā)揮優(yōu)生所長,又能補差生所短,雙方得益[2]。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目前我校護理專業(yè)班級的規(guī)模較大,護理教師較少,教師教學時不可能兼顧所有的學生,手把手地教會每一個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是不現(xiàn)實的?!靶±蠋煛眰兛梢猿蔀榻處煹牡昧χ?,讓更多的學生受到詳細的指導,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同學關系,他們之間的溝通往往比師生之間的溝通更直接、更容易。在"小老師"面前學生們有疑問可以更大膽地提出來,“小老師”會用“同齡人”的語言進行解答,讓同學更容易聽懂?!靶±蠋煛眰冊谥笇瑢W的時候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還掌握得不夠好的地方,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對這些問題進行重點講解[3]。
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同學們面對“小老師”將更積極的思考,更大膽的向“小老師”提問,“小老師”們?yōu)榱藥椭瑢W解答疑問,就要積極進行思考,或是與同學進行討論,這有助于在學生中形成勤于思考,樂于討論和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2]。從實驗得出的數(shù)據可以清楚的看出:高護23班96名學生在開展“小老師”示教法實驗之前,協(xié)作意識差的學生超過一半,對學好專業(yè)技能“不太有信心”或“缺乏信心”的共有36名。通過采用“小老師”示教法,同學們的協(xié)作意識明顯增強,絕大多數(shù)同學均認為同學間探討問題有助于學習,并且樂意在學習中幫助同學或接受同學的幫助。
通過對兩個教學實驗班96名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采用“小老師”示教法之后,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自信心明顯增強,學生對課堂的滿意率由原來的60%大幅提高到90%以上。
“小老師”示教法,不是適合于所有教學內容的,它對護理技術操作課比較適合,而對于理論課則并不那么適合。在衛(wèi)校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推廣“小老師”示教法,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條件:
3.1.1 授課教師要對這種教學形式有正確的認識
采用這種教學形式并不是“解放”教師,讓學生代替教師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只是教師的助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不能離開課堂,而是要進行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3]。在有些護理技術操作課的教學中,教師如果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現(xiàn)事故,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在場并認真監(jiān)督學生按操作規(guī)程來進行操作[4]。
3.1.2 授課教師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能夠選好“小老師”
“小老師”必須是能夠較快掌握操作技術、遵守紀律、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和了解學生,對于新接任的班級,一開始可能不適合采取這種教法,要等教師對全班學生有了相當?shù)牧私庵蟛拍苓M行[5]。如果“小老師”選擇不當,不僅對教學起不到促進作用,還會對課堂紀律和教學效果造成不好的影響。
3.1.3 在使用“小老師”示教法后,要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對教學的有效性進行評估。不宜只讓一小部分學生長期擔任“小老師”,這容易使這部分學生產生驕傲的情緒,也會間接打擊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掘學生的潛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成為“小老師”,增添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信心[5]。
綜上所述,“小老師”示教法是適合我校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實際的,但在運用中也應當注意一些相關的問題,這樣才能起到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
[1]李藝蓉.加強對實習生的崗前技能培訓.時代教育[J].教育教學刊,2008(2):147.
[2]黃春燕.“小老師”在基礎護理技能實訓教學中的作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11):76-77.
[3]王亞敏,楊桂芝.情景模擬法在基礎護理實驗教學中應用效果的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4(8):117-118.
[4]田貞尚,胡月琴等.開展護理專業(yè)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6):90-91.
[5]黨莉莉,邱夏芹.淺談提高《護理學基礎》教學質量的方法[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10):97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