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光
【摘要】目的探討康復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2-05/2014-05本院收治的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12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其中觀察組64例;治療組64例。兩組患者的內科實行相同的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中醫(yī)推拿治療法;治療組患者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法。1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分析對比。結果治療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65.6%,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要顯著高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中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法的臨床療效要顯著高于中醫(yī)推拿治療法。
【關鍵詞】中醫(yī)推拿治療;康復運動治療;腦卒中;偏癱
【中圖分類號】R493 【文獻標識碼】A
在臨床上,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是十分多的,在恢復的過程中,如果康復治療不到位,或者相關的康復指導工作不具有可行性,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肌痙攣加重,進而錯過了最好的自體功能恢復期,嚴重的甚至造成功能無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針對這種情況,本院對128例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療方法,從而探討肌痙攣的相關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12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各組64例,治療組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齡在44~82歲之間,平均年齡(62.25±2.21)歲,發(fā)病時間2~15d,平均發(fā)病時間為(8.25±.048)d。觀察組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35例,年齡在42~81歲之間,平均年齡(65.25±2.47)歲,發(fā)病時間1~25d,平均發(fā)病時間(9.26±1.36)d,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治療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的中醫(yī)推拿治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組患者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法進行治療,具體內容有:①被動運動?;颊咂脚P著,康復治療人員對患者的各個關節(jié)進行適當?shù)倪\動,最開始由近關節(jié)逐步活動像遠關節(jié),先活動一個關節(jié)然后活動多個相關的關節(jié),每一個活動大約持續(xù)4s左右,并且重復6~12次左右,起初活動時動作不宜過快,采取緩慢輕柔的形式,時刻關注患者的疼痛感,在患者可承受的范圍內進行。只有保證運動方向正確,才能保證康復安全可靠。②主動運動?;颊吒鶕?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好活動方向以及活動部位,以自主運動為主,可以適當引用一些活動設備進行輔助,同時康復治療師給予一些指導,重點監(jiān)督運動的力量、時間、次數(shù)等。在主動運動時,必須注意下列事項。第一,在被運動的基礎上,逐步變?yōu)橹鲃舆\動,千萬不能讓運動過度造成疼痛或者疲勞;第二,在運動時,多練習放松肌肉的動作;第三,優(yōu)先做單動作,然后做符合動作;第四,在進行運動時,健側肌體做同樣的動作,幫助癱瘓的肢體的功能逐步恢復。
1.3 療效評定標準: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況視為顯效。肢體功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經過運動有了顯著改善視為有效,肢體功能不能活動,處于僵硬狀態(tài)視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數(shù)據(jù)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經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治療組中,有28例患者運動后肢體恢復效果為顯效,有26例患者為有效,有10例患者無效,綜合有效率為84.37%;在觀察組中,有18例患者運動后的肢體恢復效果為顯效,有24例患者為有效,有22例患者無效,綜合有效率為65.6%。兩組患者的療效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肢體肌肉會逐漸得到恢復,功能也會得到恢復,在康復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xiàn)錯誤運動,進而造成肌肉張力過大,肌肉張力增高容易引起痙攣,在患者的上下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1,2]。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十分希望快速恢復功能,會采取一些不切當?shù)幕顒臃绞?,讓肌群等嚴重失去平衡,出現(xiàn)下肢癱瘓等情況。這種癱瘓一旦出現(xiàn),要想治愈難度是非常高的,許多患者缺少早期正確的治療,最后造成這種模式的出現(xiàn)[3]。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中采取康復運動療法進行治療,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等要顯著高于傳統(tǒng)中醫(yī)推拿治療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縮短病程,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康復信心,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4,5]。
參考文獻
[1]詹玉華.A型肉毒毒素結合管型支具對腦卒中后馬蹄內翻足的治療作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
[2]王國忠.醒腦開竅針刺法結合靳三針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偏癱恢復期的臨床觀察[D].吉林大學,2013.
[3]廖炯輝.陰經選穴結合捻轉瀉法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
[4]吳宗蔚.張力平衡與醒腦開竅針法治療腦梗塞恢復期痙攣性偏癱的臨床對比觀察[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3.
[5]張熙斌,孟兆祥,馬燦燦,等.下肢康復機器人結合運動療法用于腦卒中患者下肢肌痙攣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5):449-451.
【摘要】目的探討康復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2-05/2014-05本院收治的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12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其中觀察組64例;治療組64例。兩組患者的內科實行相同的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中醫(yī)推拿治療法;治療組患者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法。1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分析對比。結果治療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65.6%,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要顯著高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中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法的臨床療效要顯著高于中醫(yī)推拿治療法。
【關鍵詞】中醫(yī)推拿治療;康復運動治療;腦卒中;偏癱
【中圖分類號】R493 【文獻標識碼】A
在臨床上,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是十分多的,在恢復的過程中,如果康復治療不到位,或者相關的康復指導工作不具有可行性,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肌痙攣加重,進而錯過了最好的自體功能恢復期,嚴重的甚至造成功能無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針對這種情況,本院對128例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療方法,從而探討肌痙攣的相關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12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各組64例,治療組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齡在44~82歲之間,平均年齡(62.25±2.21)歲,發(fā)病時間2~15d,平均發(fā)病時間為(8.25±.048)d。觀察組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35例,年齡在42~81歲之間,平均年齡(65.25±2.47)歲,發(fā)病時間1~25d,平均發(fā)病時間(9.26±1.36)d,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治療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的中醫(yī)推拿治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組患者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法進行治療,具體內容有:①被動運動。患者平臥著,康復治療人員對患者的各個關節(jié)進行適當?shù)倪\動,最開始由近關節(jié)逐步活動像遠關節(jié),先活動一個關節(jié)然后活動多個相關的關節(jié),每一個活動大約持續(xù)4s左右,并且重復6~12次左右,起初活動時動作不宜過快,采取緩慢輕柔的形式,時刻關注患者的疼痛感,在患者可承受的范圍內進行。只有保證運動方向正確,才能保證康復安全可靠。②主動運動?;颊吒鶕?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好活動方向以及活動部位,以自主運動為主,可以適當引用一些活動設備進行輔助,同時康復治療師給予一些指導,重點監(jiān)督運動的力量、時間、次數(shù)等。在主動運動時,必須注意下列事項。第一,在被運動的基礎上,逐步變?yōu)橹鲃舆\動,千萬不能讓運動過度造成疼痛或者疲勞;第二,在運動時,多練習放松肌肉的動作;第三,優(yōu)先做單動作,然后做符合動作;第四,在進行運動時,健側肌體做同樣的動作,幫助癱瘓的肢體的功能逐步恢復。
1.3 療效評定標準: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況視為顯效。肢體功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經過運動有了顯著改善視為有效,肢體功能不能活動,處于僵硬狀態(tài)視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數(shù)據(jù)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經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治療組中,有28例患者運動后肢體恢復效果為顯效,有26例患者為有效,有10例患者無效,綜合有效率為84.37%;在觀察組中,有18例患者運動后的肢體恢復效果為顯效,有24例患者為有效,有22例患者無效,綜合有效率為65.6%。兩組患者的療效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肢體肌肉會逐漸得到恢復,功能也會得到恢復,在康復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xiàn)錯誤運動,進而造成肌肉張力過大,肌肉張力增高容易引起痙攣,在患者的上下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1,2]。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十分希望快速恢復功能,會采取一些不切當?shù)幕顒臃绞?,讓肌群等嚴重失去平衡,出現(xiàn)下肢癱瘓等情況。這種癱瘓一旦出現(xiàn),要想治愈難度是非常高的,許多患者缺少早期正確的治療,最后造成這種模式的出現(xiàn)[3]。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中采取康復運動療法進行治療,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等要顯著高于傳統(tǒng)中醫(yī)推拿治療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縮短病程,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康復信心,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4,5]。
參考文獻
[1]詹玉華.A型肉毒毒素結合管型支具對腦卒中后馬蹄內翻足的治療作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
[2]王國忠.醒腦開竅針刺法結合靳三針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偏癱恢復期的臨床觀察[D].吉林大學,2013.
[3]廖炯輝.陰經選穴結合捻轉瀉法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
[4]吳宗蔚.張力平衡與醒腦開竅針法治療腦梗塞恢復期痙攣性偏癱的臨床對比觀察[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3.
[5]張熙斌,孟兆祥,馬燦燦,等.下肢康復機器人結合運動療法用于腦卒中患者下肢肌痙攣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5):449-451.
【摘要】目的探討康復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2-05/2014-05本院收治的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12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其中觀察組64例;治療組64例。兩組患者的內科實行相同的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中醫(yī)推拿治療法;治療組患者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法。1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分析對比。結果治療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65.6%,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要顯著高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中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法的臨床療效要顯著高于中醫(yī)推拿治療法。
【關鍵詞】中醫(yī)推拿治療;康復運動治療;腦卒中;偏癱
【中圖分類號】R493 【文獻標識碼】A
在臨床上,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是十分多的,在恢復的過程中,如果康復治療不到位,或者相關的康復指導工作不具有可行性,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肌痙攣加重,進而錯過了最好的自體功能恢復期,嚴重的甚至造成功能無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針對這種情況,本院對128例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療方法,從而探討肌痙攣的相關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的12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各組64例,治療組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齡在44~82歲之間,平均年齡(62.25±2.21)歲,發(fā)病時間2~15d,平均發(fā)病時間為(8.25±.048)d。觀察組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35例,年齡在42~81歲之間,平均年齡(65.25±2.47)歲,發(fā)病時間1~25d,平均發(fā)病時間(9.26±1.36)d,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治療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的中醫(yī)推拿治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組患者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法進行治療,具體內容有:①被動運動?;颊咂脚P著,康復治療人員對患者的各個關節(jié)進行適當?shù)倪\動,最開始由近關節(jié)逐步活動像遠關節(jié),先活動一個關節(jié)然后活動多個相關的關節(jié),每一個活動大約持續(xù)4s左右,并且重復6~12次左右,起初活動時動作不宜過快,采取緩慢輕柔的形式,時刻關注患者的疼痛感,在患者可承受的范圍內進行。只有保證運動方向正確,才能保證康復安全可靠。②主動運動。患者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好活動方向以及活動部位,以自主運動為主,可以適當引用一些活動設備進行輔助,同時康復治療師給予一些指導,重點監(jiān)督運動的力量、時間、次數(shù)等。在主動運動時,必須注意下列事項。第一,在被運動的基礎上,逐步變?yōu)橹鲃舆\動,千萬不能讓運動過度造成疼痛或者疲勞;第二,在運動時,多練習放松肌肉的動作;第三,優(yōu)先做單動作,然后做符合動作;第四,在進行運動時,健側肌體做同樣的動作,幫助癱瘓的肢體的功能逐步恢復。
1.3 療效評定標準: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況視為顯效。肢體功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經過運動有了顯著改善視為有效,肢體功能不能活動,處于僵硬狀態(tài)視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數(shù)據(jù)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經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治療組中,有28例患者運動后肢體恢復效果為顯效,有26例患者為有效,有10例患者無效,綜合有效率為84.37%;在觀察組中,有18例患者運動后的肢體恢復效果為顯效,有24例患者為有效,有22例患者無效,綜合有效率為65.6%。兩組患者的療效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肢體肌肉會逐漸得到恢復,功能也會得到恢復,在康復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xiàn)錯誤運動,進而造成肌肉張力過大,肌肉張力增高容易引起痙攣,在患者的上下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1,2]。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十分希望快速恢復功能,會采取一些不切當?shù)幕顒臃绞剑尲∪旱葒乐厥テ胶?,出現(xiàn)下肢癱瘓等情況。這種癱瘓一旦出現(xiàn),要想治愈難度是非常高的,許多患者缺少早期正確的治療,最后造成這種模式的出現(xiàn)[3]。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后偏癱肌痙攣患者中采取康復運動療法進行治療,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等要顯著高于傳統(tǒng)中醫(yī)推拿治療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縮短病程,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康復信心,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4,5]。
參考文獻
[1]詹玉華.A型肉毒毒素結合管型支具對腦卒中后馬蹄內翻足的治療作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
[2]王國忠.醒腦開竅針刺法結合靳三針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偏癱恢復期的臨床觀察[D].吉林大學,2013.
[3]廖炯輝.陰經選穴結合捻轉瀉法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
[4]吳宗蔚.張力平衡與醒腦開竅針法治療腦梗塞恢復期痙攣性偏癱的臨床對比觀察[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3.
[5]張熙斌,孟兆祥,馬燦燦,等.下肢康復機器人結合運動療法用于腦卒中患者下肢肌痙攣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5):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