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梅
走過高一、高二,進入高三語文課堂,紛繁復雜的技巧與規(guī)律淹沒了學生的個性,隱藏了學生的鋒芒,課堂常常陷入沉寂與懈怠之中。隨著高三復習任務越來越重,語文復習讓學生“愛”不起來,簡單機械的背誦,沒有聲色的課堂也讓學生望而卻步。因此,提高高三語文復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復習興趣最為關鍵,教師必須探索方法讓課堂充滿生氣,還語文本色與魅力。
一、以故事激趣,讓復習課堂變得輕松
有趣的故事總能吸引學生的關注,高三學生也不例外,在緊張的課堂復習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給語文課堂加點兒“料”,起到調劑作用。例如,在講解詩歌煉字的過程中,教師巧妙地由“蘇小妹”的故事引入:相傳,蘇東坡、蘇小妹和黃山谷一起論詩,蘇小妹出了兩句詩“清風細柳”和“淡月梅花”,讓蘇東坡在每一句詩中加一個字,而這個字會成為詩眼。蘇東坡第一次加道:“清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小妹搖搖頭說:“下品。”蘇東坡又道:“清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毙∶媚樕嫌辛诵σ?,但仍然認為不好,最后連黃山谷都看不下去了,問蘇小妹有什么高見?小妹道:“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绷硗猓瑑扇艘髡b之后不禁撫掌而笑。知道這兩個字到底妙在何處嗎?這樣的故事無疑具有極強的啟發(fā)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將整個課堂氣氛調動起來。
二、以競賽引趣,讓復習課堂變得活躍
語文課堂本應該神采飛揚,詩情畫意,然而高三復習的沉重壓力讓學生抬不起頭來,過于公式化的技巧和歸納失去了語文的色彩。因此,還學生以活躍課堂,就要給學生展示的平臺,可以引入競賽機制,讓學生在競爭中激發(fā)復習興趣。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蘇軾的《前赤壁賦》這些古詩詞背誦復習中,這些古詩詞篇幅較長,不易背誦;內涵豐富,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學生復習背誦更是沒有興趣。為此,教師引入競爭機制,要求學生以比賽的形式參與活動,活動要求所背誦古詩分為必背、選背和搶背部分。提前一周公布背誦篇目,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熟悉和背誦,課上進行競賽,比賽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記憶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示了背誦結果,讓復習課堂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這樣的復習課堂組織模式,競賽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充滿興致背誦的一周時間,趣味與熱情讓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以合作導趣,讓復習課堂變得生動
與高一、高二比較,高三學生更習慣于接納和聽從,在繁重的復習任務面前,更多的學生被磨掉了棱角,習慣被動地接受。但是,這樣無法喚醒熱情,復習效率不高。因此,讓高三語文復習課生動起來,必須先讓學生“動”起來,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給學生復習的主題,如,李白的《蜀道難》和李煜的《虞美人》復習中,教師可以給出主題:為什么古典詩歌中多表達詩人的苦悶和孤寂之情?學生根據復習主題對指定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合作,并將自己的所獲,以小組為單位向同學展示,彼此交流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一改往日的矜持,在唇槍舌劍中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如果說教師是一個“領航”人,那么,學生才是真正掌握自己方向的舵手,以合作導趣,可以讓語文復習課堂摒棄沉寂,變得生動起來。
總之,高三語文復習不能再“炒舊飯”,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那樣的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而學生也缺乏興趣和激情。教師不妨換個角度,變換復習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還語文課堂以精神的享受,讓高三學生在壓力面前輕松備考。
參考文獻:
[1]姜衛(wèi)東.如何引導學生深入體味古詩詞情感[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05).
[2]徐松.高三語文復習教學的五大策略[J].語文建設,2012(0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