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曦 崔利紅
我園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及教育理念等都各不相同,孩子自理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通過觀察、了解發(fā)現(xiàn),在家中能很好獨立自理的小班幼兒非常少,他們在家穿衣、吃飯等都需要成人不同程度的幫助,因此小班幼兒入園后,對生活自理的過度依賴給老師帶來了很大壓力,午餐時飯要一個一個、一口一口地喂,午睡起床時衣服要一件一件地幫著穿,致使幼兒等待時間過長,若在寒冷的冬季將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人長期過度的包辦,不能滿足幼兒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同時也不利于班級管理,因此鼓勵并指導小班幼兒進行自理、自立的嘗試是我們教育者必須承擔的重任。
一、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孩子自我服務的好習慣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對孩子來說,游戲是幸福的源泉。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毙“嘤變禾貏e喜歡邊說、邊玩、邊做,掌握了這一特性,我們就創(chuàng)設相應的游戲環(huán)境,讓孩子在游戲中自己動手操作,培養(yǎng)獨立自理的良好習慣。
1.“大手拉小手”、“穿衣大比拼”游戲活動。
剛?cè)雸@的小班幼兒一個月后情緒基本穩(wěn)定,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慢慢地能自己吃飯,雖然飯菜撒得到處都是,但是基本上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過對于穿衣服、鞋子,他們就顯得手足無措,前后不分、里外不分、左右不分,因此很多孩子便不愿意動手穿衣服,孩子們總是排著隊一個一個等著老師幫著穿。針對這樣的情況,必須想辦法解決。根據(jù)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特點,從興趣方面著手,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開展“大手拉小手”、“穿衣大比拼”游戲活動,請大班能干的哥哥姐姐在起床時來幫助弟弟妹妹穿衣穿鞋,組織觀看大班幼兒精彩的穿衣比賽。在這樣的游戲氛圍中,讓他們感到哥哥姐姐的能干,由衷地產(chǎn)生敬佩之情,再加上教師語言的啟發(fā)引導,激發(fā)他們學習、模仿的興趣,便有想動手自理的欲望。
2.生動、活潑的區(qū)域游戲活動。
現(xiàn)在的幼兒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家里的小太陽,幾代人都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漸漸使孩子養(yǎng)成了很強的依賴性。因此,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開展了生動、活潑的區(qū)域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穿衣能力。
如在“樂樂我家”中,我們采用這樣的方法:為了能激發(fā)幼兒穿衣的欲望,給幼兒準備了顏色鮮艷又可愛的布娃娃(未穿衣),看到了它們,幼兒一個個都愛不釋手。這時站在一旁的我就主動問:“哇,這個娃娃真可愛,可是它少了什么呢?”“衣服,要是給娃娃穿上了衣服就更美了,我會更喜歡它。”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我們展示了穿衣的步驟圖,請幼兒主動嘗試給娃娃穿不同的衣服,幼兒又津津有味地一件又一件地給娃娃更換衣服,還比賽看誰給娃娃打扮得更漂亮。班級中有較多的衣柜,我們巧妙地在活動區(qū)中也安放了些衣柜,并豐富衣柜里的服裝、鞋帽,幼兒看到了種類繁多的物品,很快注意力便全部轉(zhuǎn)移過來,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實物,開心地進行著游戲。當然,幼兒還可以選擇相應的物品打扮自己,在一旁我還擺放了一面安全的鏡子,這樣孩子可以通過它感知美。在游戲中不僅增進了同伴間的感情,而且也讓他們懂得關心他人。幼兒進入該區(qū)域需要換鞋,很多幼兒分不清鞋子該如何正確擺放,常常亂擺放在鞋柜上。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我們在鞋柜邊繪制了左右兩只腳印,幼兒可將脫下的鞋子先正確地擺放在腳印上,再一一對應送入鞋柜。經(jīng)過幾次的練習,幼兒會很樂意脫下自己的小鞋子,輕松送入,有時還會聽到:“我擺的鞋子真好”、“我還想脫鞋子”等之類的話語。
由于小班幼兒的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懼感較強,在日?;顒又?,對于他們一點點的進步,我們都不應該忽視,應該及時鼓勵。如幼兒自己扣上扣子,但是位置卻扣錯了,我們首先肯定他,表揚他:“你的小手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啦?!苯又m正:“只是一顆小扣子進錯了家門,重新扣一次好嗎?”這樣既能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幼兒的自理能力也逐漸提高了。
二、“我是小能手”——穿衣服比賽
據(jù)觀察,我班25名幼兒中,有20名左右的幼兒能夠獨立穿衣服,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扣紐扣,其次是拉拉鏈和穿套頭衫。不過,孩子們都很懂禮貌,不會的時候都能用禮貌用語請老師們幫忙。大部分幼兒能積極參加穿衣比賽,為自己贏得老師的手工花朵而加油。
其實,“我是小能手”的手工花朵獎勵和比賽穿衣都是通過鼓勵幼兒的形式來幫助幼兒主動穿好衣服,這也是培養(yǎng)幼兒生活能力的競賽。這兩種形式的確讓我們班級幼兒的穿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得到老師手工花朵多的幼兒可以向老師兌換一些小禮物:如卡通貼畫、紙飛機等,這些措施都是以獎勵的形式進行的,更激發(fā)了幼兒參與的興趣。因此每次我們發(fā)手工花朵的時候,總是能聽到孩子說“我的花朵比你多”之類的話,這就說明他們在乎這些小獎勵。我們班級的很多家長,都支持孩子參加這樣的小比賽,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和能力。
三、家園共育促發(fā)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強調(diào)指出:“家長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奔彝ナ怯變旱牡谝粚W校,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心,學校的培養(yǎng),更離不開家庭良好教育環(huán)境的熏陶。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需要家長與幼兒園在教育上要求一致,為此,我們在家長會、QQ共享、班主任日志上向家長介紹培養(yǎng)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意義和本周的重點、目標、計劃及其家長配合的事項等,希望家長盡量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家長工作中要注重發(fā)揮榜樣的作用。榜樣是有具體形象的,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兒歌、歌曲等文藝作品所塑造的榜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我們充分發(fā)揮這些文藝作品的作用。另外,父母的表率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家庭中扮演榜樣作用的年輕爸媽們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家長自身做起,事事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另外,要注重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需要有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一個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
一貫性主要表現(xiàn)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guī)矩,如規(guī)定孩子按時起床、進餐、游戲、入睡等。開始時孩子可能不習慣,有時遇上好看的動畫片、好玩的游戲就非要看下去,父母應堅持要求,不能退讓。有的孩子因此會哭鬧,家長可以不予理睬,進行冷處理,孩子意識到了哭沒用,慢慢也就能接受事實。所以,只有堅持要求,才能幫助孩子自己穿衣。當然,在放手讓孩子自己穿衣的同時一定要教會幼兒穿衣的技巧,有困難時,家長可以幫助,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該合理適當,不能太高。
一致性則體現(xiàn)在家庭成員對孩子的要求應該一致,特別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輩之間對孩子要求的一致性。如果家庭成員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不一致,就會使得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聽誰的,還可能會使孩子養(yǎng)成在不同的人面前說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等壞習慣。如吃晚飯了,媽媽要求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心疼孫女,說小孩子整理起來太費勁,就全權包辦,自己代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又怎么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因此,家庭中家長應教育意見一致,即使有不一致的地方也應當私下進行溝通,取得一致意見。
還記得培根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追求好的習慣?!庇變浩谡侨松晳T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生活的技能,而且勞動觀念、集體觀念能明顯增強,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個性品質(zhì),為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