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美
摘 要:古詩文誦讀中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應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實踐行為。在吟誦活動中提出的“誦讀為本,不求甚解”,就是要求教師不要用分析代替學生的吟誦,而是讓學生在吟誦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古詩文誦讀;人文素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9-008-01
一、品析誦讀,尊重個性化理解
古詩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摒棄煩瑣的分析和逐字逐句的講解,應以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來,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同時,積極發(fā)揮主導地位。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認知領(lǐng)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一首古詩,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便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每個閱讀者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千差萬別,閱讀也反映著學生個性心理的行為。有位哲人說: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教師不能以自己獨白式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自悟而受到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以及所獲得的知識,遠非教師分析所能得到的。而有些古詩文的深遠意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人文精神也絕非教師能分析得清的。再說古典詩文中大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蘊意,常使詩文言已盡而意無窮。如果教師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主閱讀,盡情吟誦,就會產(chǎn)生很多超越文本的閱讀新意。如李白的《月下獨酌》,讀后問:讀了以后有什么感覺?學生在經(jīng)過充分的自讀感悟后紛紛發(fā)言:“在這么美的環(huán)境中一個人飲酒,李白真是太孤獨,太傷感了!”“不!李白太浪漫了,花間、月下、美酒,那種感覺肯定是妙不可言。”尊重學生富有個人感情色彩的表達,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悟,這是對學生最好的人文關(guān)懷。
二、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誦讀習慣
抓住教育契機融入活動,以活動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如為進行普通話的宣傳,組織一次古詩文朗誦比賽;為紀念節(jié)日,讓學生朗讀一些相關(guān)的古詩文等??梢砸騽堇麑ч_展活動:如讓學生看一組圖片去聯(lián)想所學過的古詩文;利用課余游戲進行小競賽——背誦學過的古詩;在課前準備時間進行小組背誦古詩文挑戰(zhàn)賽;利用早午讀時間進行古詩文唱和……在開放而有活力的古詩文誦讀活動中,當學生已水到渠成之時,啟示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作詩文,寫大體整齊押韻的詩,并且要有合理大膽的想象,讓人能從自己的描寫中想像出一幅圖畫。同時,抽出較好的詩加以講評,引導其運用聯(lián)想、想像、借助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將一些枯燥的文字變成具體形象。指導學生開絕句佳詞賞析會、結(jié)詩社、寫讀書筆記、點評詩文,進行研究性學習,為自己出詩集、辦詩文報等,使學生從誦詩、賞詩到作詩,經(jīng)歷一種生命的快樂,引領(lǐng)學生走進詩詞歌賦的殿堂。
三、持之以恒,培養(yǎng)健康人格
中國原是詩的國度,自古培養(yǎng)學生就注重“詩教”??追蜃咏陶d弟子學詩,指出詩有“興、觀、群、怨”等多種功能;我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自幼學詩,在“修身”上下功夫,立志“治國平天下”,心憂黎元。做地方官,一般都有造福一方的德政;身居廟堂,則力主改革弊政,勵精圖治;在生死關(guān)頭,則毅然決然走上“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之路。當他們“治國平天下”的宏愿屢遭挫折甚至身受重重磨難時,就愈加深切的憂國憂民,感懷時事,從而寫出震撼人心、名傳千秋的詩篇。司馬遷曾說:“《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讀詩,是接觸、感受一顆顆鮮活的心并與之共振?!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感到屈原那顆憂國憂民、上下求索的高潔之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使我們看到陶淵明那顆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平常之心,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誰不為李白人格的獨立清高而仰慕!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誰不為范仲淹那大度寬容的人道主義情懷所感動呢?……讀詩,口惟心誦,咀嚼體悟,共鳴感情,自然就潤養(yǎng)身心,化育靈魂,鑄造人格的支柱,積蓄著精神原動力。讀詩,欣賞中華千年文明最精美的結(jié)晶,含英咀華,探尋意境,感受縈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沉潛到文化的深層,感悟人生真諦與宇宙哲理,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養(yǎng),提高對人生世相的洞察力與感悟力,可以使人性發(fā)現(xiàn),使名利心淡泊,使靈魂凈化。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也是取之不盡的思想寶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就要從小抓起,誦讀經(jīng)典文化,體驗民族精神,感悟民族精髓??傊?,詩教不僅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而且還可以豐富人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純正的審美情趣。一句話,養(yǎng)心修身,潤人心田。這毫無疑問,古詩文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在素質(zhì)教育的育人工程中是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