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基于手機媒體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
徐梅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隨著手機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其備受歡迎的新事物進入到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從根本上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維、交流方式,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機遇和載體。因此,研究創(chuàng)新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主動占領大學生手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對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手機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徑創(chuàng)新
隨著手機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對于充滿活力、充滿激情、樂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來說,手機新媒體技術以其備受歡迎的新事物進入到他們的生活,并成為其生活、學習、溝通交流、發(fā)表心聲的平臺和載體。由于手機新媒體不受時空限制,大學生使用手機新媒體獲取信息并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生活、學習、思維、交往等方面己深受新媒體的影響,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行為習慣等都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著變化,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變得更復雜,面臨著沖擊與機遇共存的困境。為了走出手機媒體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以手機媒體為載體,利用好手機媒體這一現代傳媒的強大信息宣傳、教育、引導功能,積極開辟和搶占手機媒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創(chuàng)新手機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對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具有重大意義。
(一)手機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秩序與教學效果的沖擊
1.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秩序的沖擊。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上課玩手機的同學比其他課程上課玩手機的人數多。調查數據顯示:在思政理論大課中課上玩手機的學生占68.7%,專業(yè)必修課上課玩手機的學生占17.9%,在專業(yè)選修課中上課玩手機的學生占37.4%,在跨專業(yè)選修課中上課玩手機的學生占28.1%,不包括思政課的公共必修課中,上課玩手機的學生占25.1%,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在大學生的上課觀念里,不同課程的重要程度不同。專業(yè)必修課最重要,所以在這類課中玩手機的學生人數最少,而學生認為公共課和選修課不如專業(yè)必修課重要,所以在這些類型的課中玩手機的學生人數普遍較多,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大課中,使用手機的學生人數約七成,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成為大學生玩手機的重災區(qū)。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學生把手機當娛樂工具的多、當學習工具的少。調查顯示:約80.2%的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使用手機,接近七成學生把手機當成課堂上娛樂的工具,課堂上玩手機已成為習慣。手機的世界很精彩,控制力差的同學往往沉迷其中。講臺上老師激情地講課,講臺下部分同學用手機激情地看著新聞、小說、空間、電影,發(fā)著短信、微信,刷著微博,玩著游戲、淘著寶等。大部分同學把手機當成課上消遣娛樂的工具,甚至有的同學課堂不玩手機就找不著北,不知這節(jié)課該做些什么,玩手機已經成為課堂行為習慣。筆者在調研中了解到:有的學生上課時不把手機關機也不調成振動或靜音,如果電話來了,素質高點的同學會走出教室接電話,有的就直接在教室里接電話,影響課堂教學秩序。
2.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效果的沖擊。首先,思政課堂上玩手機的同學,上課注意力分散、學習思維中斷?!皩W習懈怠而消極是手機對大學生產生的嚴重消極影響之一,特別是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使得他們思想分散,不專注課堂?!保?]筆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課隨堂聽課了解到:部分學生一邊玩手機、一邊聽課,部分同學甚至整節(jié)課都在玩手機,有的學生慢慢地變成了邊玩手機邊學習,有的變成只玩手機不學習,這種學習行為,嚴重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惰性思維加劇、學習成績下滑。其次,學生上課玩手機,不但影響自己的學習,還影響周圍其他不玩手機同學的學習。最后,學生上課玩手機,“老師的勞動得不到承認,積極性和熱情也會受到打擊”[2],從而影響老師上課的激情、教學思維、教學方式等,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二)手機媒體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沖擊
1.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沖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含量不足、內容單一,沒有涵蓋當今社會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特別是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樂于通過手機媒體獲取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愿意選擇更具趣味性、更有吸引力的新媒體進行學習。調查顯示:有45.1%的學生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玩手機是因為覺得老師上課平淡無奇,課程內容安排陳舊、老套與學生興趣不符,沒有做到授課內容與時俱進。訪談中,有的學生說老師上課內容和高中的思修課大同小異,還有的學生說老師有時只講書本內容,太無聊、沒有吸引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理論說服力和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2.手機媒體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沖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灌輸式,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座位上聽,形式僵化,說教成分過重。在手機新媒體背景下,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顯得滯后于受教主體的需求發(fā)展,也滯后于時代的發(fā)展,導致當代大學生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特性形成抵觸,甚至形成某種叛逆心理。這種傳統(tǒng)灌輸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臨的沖擊,意味著當今必須創(chuàng)新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手機媒體對教育者主體地位的沖擊
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每個大學生都可以接觸和了解到手機媒體的海量信息,他們完全有能力也更傾向通過自己的辨別選擇和接受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這樣以傳統(tǒng)教材為代表的教育內容的權威性就會逐漸被消解和淡化。學生可以通過快速、便捷、擁有海量信息的手機媒體學到許多連教育者都不知道的知識,教育者知識結構和教學體系的先驗性優(yōu)勢受到沖擊,特別是那些不愿繼續(xù)學習、不愿接受新事物、知識結構陳舊、手機媒介素養(yǎng)又不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就很有可能受到沖擊。
(一)手機媒體興起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提供了機遇
手機短信、微博、手機報等傳播方式的多樣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提供了載體和機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手機媒體的有效利用,不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可以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手機媒體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信息、法律知識信息及思想道德信息,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加強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及法律知識的認識,拓展了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學習內容。
(二)手機媒體傳播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創(chuàng)新提供了機遇
隨著手機媒體的快速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沖出了“教育圍墻”,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各種信息得到擴散和共享。比如說“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論述等通過網絡等形式廣泛傳播,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手機網絡快速地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和老師、同學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資源”[3]。同時,他們也會無意識地被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網上開辟的豐富多彩的各種專題所教育和影響。另外,網絡本身憑借著精彩紛呈的內容、快速的信息傳播方式及公平的交流平臺受到大學生的青睞,而各種針對性的視頻、音頻及圖文材料,大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內涵和教育手段的多選性。由此,充分利用手機新媒體優(yōu)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陣地,豐富和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和手段,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效用具有極大促進意義。
(一)開拓手機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內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內在要素和結構方式,是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手機媒體信息從信息源到受眾的一切技術總和,既有物理載體的內容意義又有信息的表現和傳播的形式意義,體現了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tǒng)一性。手機媒體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搭建手機媒體新平臺、積極搶占思想政治教育宣傳高地外,還必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拓展和豐富,尋求手機媒體視野下與大學生成長、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具有普適性、時代性、引領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內容。
(二)創(chuàng)新手機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手機媒體路徑,開展形式多樣、過程靈活的思想政治教育。1.積極利用手機微信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創(chuàng)立大學生義工、心靈之聲、校園活動、就業(yè)等微信服務平臺,進行事務性通知、活動宣傳、安全教育、溫馨提醒等,做好學生的服務、信息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工作。同時,以手機微信為活動載體,開展各種與手機有關的思想教育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提升微信文化品位,自覺抵制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增強大學生手機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實現手機微信功能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契合。2.優(yōu)化手機微博、QQ路徑。第一,開辦大學生官方微博,扮演好引導微博輿論導向的角色,做好疏堵結合。積極引導大學生在官方微博中主動建立關注和評論,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熱點話題的討論,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善于運用學生喜歡的微博語言,讓自己成為微博中的意見首領,引導學生更自然地接受正確的思想,摒棄錯誤的觀點;高校要對校園的微博網絡進行全面識別和分類管理,針對特殊事件,在與學生的良性互動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第二,充分利用手機QQ功能,挖掘QQ群的群社區(qū)、群共享、群微博、群相冊、群討論組等多功能教育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充實和完善手機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個人素養(yǎng)。手機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都產生了極大影響,并且這種影響仍在繼續(xù)深化和發(fā)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根據手機媒體的發(fā)展對教育的影響及時做出自身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和完善,在手機媒體的時代浪潮下主動出擊,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卓著。手機媒體背景下,提升手機媒介素養(yǎng)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索教育思路、方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條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及時學習手機媒介知識和使用方法,不斷提升手機媒介素養(yǎng),并將手機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利用手機媒體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牢牢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應根據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和教育對象的變化積極完善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結構、提高教育工作能力,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陸紅霞.手機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研究[J].文教資料,2014(5).
[2]謝海燕.智能手機包圍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解[J].科學論壇,2014(7).
[3]張維香.手機媒體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1(9).
浙江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基于手機媒體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Y20143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