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梅
摘要:目的 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在心臟介入手術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將106例行心臟介入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對病房關懷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對病房關懷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明顯改善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心臟介入手術;患者滿意度
心臟介入手術是目前臨床上用于診斷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最為先進的方法之一,該手術由于其創(chuàng)傷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容易接受等優(yōu)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由于心臟介入手術是一種有創(chuàng)手術,它的高風險性常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反應,從而不同程度上影響家庭健康和醫(yī)患關系[1]。人文關懷是人文精神的發(fā)揮和體現(xiàn),是現(xiàn)代護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人文關懷能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促進患者康復。我科從2013年開始,對心臟介入手術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心內科擬行心臟介入手術的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男33例,女20例,年齡43~76歲;文化程度:大學5例,中學30例,小學18例;冠狀動脈造影術34例,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術16例,起搏器植入術3例。觀察組男40例,女13例,年齡41~79歲;文化程度:大學7例,中學24例,小學22例;冠狀動脈造影術28例,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術13例,起搏器植入術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按常規(guī)對患者實施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健康教育,簡要介紹疾病相關知識,術前術后注意事項等,按心臟介入手術一般護理常規(guī)護理。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與對照組相同的基礎護理的前提下給予其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患者住院后,因環(huán)境陌生和對介入手術的認知不足而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反應。責任護士對患者熱情接待,向患者做自我介紹,對不同年齡患者使用合適的稱呼,縮短彼此距離感,并像向導一樣的向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入院須知等,讓患者消除陌生感。②術前的人文關懷:病房通道處設有宣傳欄和宣傳手冊,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與手術流程,減少不適感和緊張感。責任護士針對不同文化程度地患者采取相應的健康知識宣教,充分評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況,盡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干預。如便秘是術后患者最常見的護理問題,責任護士術前到患者床邊評估患者情況,同患者一起制定飲食計劃,指導患者腹部按摩,臥位排便訓練等。責任護士積極完善各項術前檢查與準備,并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努力配合手術。③術中的人文關懷:責任護士親自護送并陪同患者到介入室,讓患者感到安心。手術期間責任護士全程陪同患者,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面部表情,因人施以言語、態(tài)度、舉止行為的積極性暗示治療,尤其是在關鍵時刻,如扎針、球囊擴張時,主動詢問患者,做好解釋、安慰、鼓勵工作,并輔以適當的手勢、面部表情和眼神,通過握手或觸摸患者等肢體語言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緊張、恐懼情緒。④術后的人文關懷。術后責任護士護送患者回病房,握住患者的手給予鼓勵安慰的語言,營造手術成功后輕松愉悅的氛圍,使患者有充足的安全感。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尿量、穿刺手或足部的動脈搏動、肢端血運情況及穿刺部位有無出血、血腫等。如患者需拔管,責任護士陪伴在患者床邊,與患者交流,詢問有無不適,分散注意力,以便順利拔除鞘管。術后責任護士床邊指導患者術肢的制動與活動,指導合理飲食,每天評估患者情況,根據患者的知識水平和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根據不同的需求制定護理計劃和健康教育計劃,并在護理工作中實施落實,促進患者康復。
1.3評價指標 應用本院自行制定的關懷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進行調查,包括住院環(huán)境、健康教育、護士技術操作、護士主動性、心理支持5個維度12個條目的評價,每個條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5分為總是,4分為經常,3分為一般,2分為很少,1分為極少,對應的分數為10分=總是,9分=經常,8分=一般,7分=很少,6分=極少,取平均值作為該問卷的最終分值,評分越高表示態(tài)度越積極。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對關懷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見表1。
3討論
3.1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滿意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改善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況,促進康復 人文關懷護理可促進患者情緒穩(wěn)定,將人文關懷理念應用于患者,其心理狀況可得到明顯改善[3]。心臟介入手術對患者來說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源,常導致患者產生以焦慮為代表的心理應激反應。責任護士對心臟介入手術患者從入院、術前、術中、術后4個階段,,尊重患者的意愿,全面考慮患者不同時段的不同護理需求,按每一個階段的不同需求實施人性關懷舉措。入院時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術前進行心理疏導解除患者的焦慮,術中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情緒,術后讓患者有充足的安全感,使患者的心理狀況達到最佳,起到了藥物不可取代的作用,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3.2人文關懷護理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醫(yī)療護理質量的評價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護理服務質量的持續(xù)改進[4]。從表1可見,通過對心臟介入手術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給予人性化照顧,充分的心理和護理支持,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密切了護患關系。人文關懷護理的實施可以滿足患者的身心各方面的需要,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潛艷,曾鐵英,周舸,等.心臟介入術患者實施家屬參與式健康教育效果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0,25(19):77-78.
[2]劉義蘭.優(yōu)質護理服務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的思考[J].護理學雜志,2012,27(9):1-2.
[3]喻艷輝,張平,李慶.人文關懷護理在尿動力檢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6):78-79.
[4]段征征,劉義蘭,魯才紅.武漢市某醫(yī)院住院患者"關懷護理"滿意度調查[J].醫(yī)學與社會,2012,25(8):20-21.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