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北京語言大學 漢語國際教育學部,北京100083)
行為主義視角下的對外漢語教學聽說法
韓雪
(北京語言大學 漢語國際教育學部,北京100083)
聽說法以行為主義為心理學基礎,主張把聽說放在首位,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對刺激產(chǎn)生正確的反應。本文以具體教學課程為例,從行為主義視角明確聽說法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學目標、特點、內(nèi)容在課程中的體現(xiàn)。
聽說法 行為主義 對外漢語教學
聽說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主張把聽說放在首位,經(jīng)過反復口頭操練,最終能主動運用所學語言材料,是二戰(zhàn)期間產(chǎn)生于美國的語言教學方法[1]。其語言學基礎是美國描寫主義語言學,心理學基礎是行為主義。在聽說法中,聽即“刺激”,說即“反應”[2],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對刺激產(chǎn)生正確的反應。特點為聽說領先于讀寫;強調(diào)以句型為中心,反復實踐,養(yǎng)成習慣;排斥(限制)母語[3]。
本文選取“世界漢語教學學會”(http://www.shihan.org. cn)中有關聽說法課程,以北京語言大學駱健飛講授的《北美以操練為主的聽說法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應用——以“除了……也”為例》為分析實例。該課程以23~25歲漢語水平為初級的大一學生為教學對象,以北美“聽說法”為主線,集中展示北美“聽說法”操練語法點的模式、方法和步驟,嘗試將其運用于不同母語和文化背景學生中。
1.理論基礎
聽說法的教育心理學基礎是行為主義。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教學闡明教學目標,強調(diào)學生行為及產(chǎn)生條件,將學生任務具體明確化。行為出現(xiàn)依賴刺激、反應和強化三個因素。強化可增強某個行為出現(xiàn)的可能性并促使其養(yǎng)成習慣。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斯金納提出,在語言學習中,有機體即外語學習者,行為是言語行為,刺激即展示給學習者的語言內(nèi)容,反應為學習者對刺激的反應,強化的外部表現(xiàn)為教師對學習者的肯定和鼓勵,內(nèi)部表現(xiàn)為學習者使用該目的語產(chǎn)生的自我滿足感。
2.課堂教學具體體現(xiàn)
(1)教學目標
聽說法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口語交際能力,包括發(fā)音和語法的準確及快速地反應。聽力理解能力、發(fā)音、語法及詞匯教學能幫助口語技能形成發(fā)展。行為主義提出語言行為需正向強化才能形成并得到鞏固。教學中,教師的肯定評價強化學生的語言行為,結合生活運用“除了……也……”句型造句,重復運用句型,使學生熟悉用法,在填充句型練習中融入詞匯和語法內(nèi)容。
(2)教學特點
①聽說領先。
教學順序是先聽說后讀寫。在外語教學的入門階段,先進行專門的聽說訓練,然后接觸文字[4]。教學對象是漢語水平為初級的大學一年級學生,教師重點培養(yǎng)的是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多交流。行為主義提出若學生學習內(nèi)容以口語形式出現(xiàn),然后學習書面語,學習者的語言機能會得到更有效地提高。
②反復實踐,養(yǎng)成習慣。
本課中,教師以“除了……也……”為基礎,擴展為“A除了V1N(以外),也/還V2N1”、“除了AV1N1(以外),B也V1N1”等具體句式,用模仿、重復的方法引導學生練習。行為主義認為外語學習多是機械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學生通過對話和句型訓練,降低錯誤出現(xiàn)的可能性。
③以句型為中心。
課上,老師以“除了……也……”句型為中心,以組成語言的基本結構句型為線索,將其他教學內(nèi)容串聯(lián)其中,教學重點清晰。行為主義認為外語學習是機械地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習慣通過強化鞏固。重復句型是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教師對其強化使學生不斷鞏固記憶。
④排斥或限制母語。
行為主義提出語言是一種習慣,是在外界條件作用下逐步養(yǎng)成的。本課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幾乎全程運用漢語講授,營造語言學習氛圍,考慮學生學習階段及能力接受水平,教師盡量使用簡短的表述、基本的漢語句型,并用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前后內(nèi)容相連貫的方法,幫助學生進入句型學習中。
⑤對比語言結構,確立教學難點。
教學中,教師重點講了“A除了V1N(以外),也/還V2N1”、“除了AV1N1(以外),B也V1N1”兩個具體表達。一個學生練習了同一主語行為動作后,教師指導其他學生進行不同主語的句型表達。行為主義認為,對比法比分析法為語言學習提供了更好的基礎。學習新語法形式時,學生要先在多語境下練習,然后教師總結特點。
(3)教學內(nèi)容
①教學主體。
本課中,教師作為課堂語言操練的控制者和監(jiān)督者,是施加刺激的主體,學生是語言知識的灌輸對象,是對外部刺激做出反應的反應者。教學中,教師以“除了……也……”為中心,結合生活列舉“我和XX一起來了北京,我們在北京學習漢語……”、“除了北京之外,XYZ……”這樣的話題,教師作為學生所學語言行為的范式組織對話。
②教學要點。
本課內(nèi)容以會話形式出現(xiàn),教師列舉主要句型和句子成分。教學內(nèi)容按序排列,在“除了……也……”句型中,先補充簡單詞匯,再添加復雜短語及句子,層層深入,體現(xiàn)通過語境學習新詞的方法。教師調(diào)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通過提問、表揚等互動形式進行積極有效的反饋,結合連續(xù)強化與部分強化,通過操練維持,幫助學生保持穩(wěn)定的水平。
③操練步驟。
首先,教師由日常交際場景引出本課學習語言點,即句型 “除了……也……”引出含語言點的句子,對重點詞匯、短語加以操練。其次,教師設計不同場景,采用問答法幫助學生熟悉語言點和語言規(guī)則。老師所提問題,如“你們最主要的課程是什么?”“你們來北京之后去過哪些地方?”等等,話題與學生聯(lián)系緊密,會話更有意義。再次,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操練。課程后半段,教師安排學生討論,并提出“來到北京之后我們都做了什么,去了什么地方,學習了什么。漢語很有意思,除了XX的時候,我在XX的時候也說漢語?!边@些話題鼓勵學生思考,設置真實情景,引導學生用新語言點說句子。最后,重復目標句型,總結歸納。
約翰.W.桑切克指出,行為主義認為強化策略包括“提示”,指反應前添加的、使反應發(fā)生概率增加的刺激或線索[5]。本課中有突出體現(xiàn),教師提問學生時,指著黑板上的“A除了V1N(以外),也/還V2N1”等句型提示學生,當課程進行過半,學生熟練掌握句型用法后,教師提示相對減少。
1.存在的優(yōu)勢
(1)聽說法首次自覺把語言學和心理學理論作為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在理論和實踐上促進第二語言教學法沿科學軌道發(fā)展。
(2)在初級階段使用聽說法教學,使學生首先獲得準確的語音語調(diào),為交際打下良好基礎。聽說法強調(diào)聽說領先,兼顧讀寫,重視聽力口語技能訓練培養(yǎng)。教師以規(guī)范的語音給予學生刺激,使其產(chǎn)生反應,達到語言學習目的。
(3)聽說法采用句型教學,避免繁瑣講解語法,同時落實語言結構教學,對外語初學者養(yǎng)成良好語言習慣,培養(yǎng)正確語感有積極作用。
(4)聽說法繼承直接法的原則,如用目的語教目的語,通過操練掌握語法規(guī)則等。行為主義認為外語學習基本是機械習慣養(yǎng)成過程,好習慣得益于正確反應,學生通過記憶對話和句型訓練,將錯誤出現(xiàn)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尚待改進的方面
(1)強調(diào)聽說,忽視讀寫,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jié)h語實踐能力。本課中,教師整節(jié)課都在與同學對話或引導學生之間對話,板書不多,沒有考查學生書寫漢字的能力,造成學生會說該句型,但有可能不能完整書寫出內(nèi)容的情況。
(2)教師主導課堂,有些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面對教師的刺激,在回映刺激上發(fā)揮積極主動的作用,無法對學習方式、內(nèi)容、進度進行控制,地位較為被動。
[1]王秋雨.哈佛大學漢語講練課課堂活動后研究.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劉珣.關于對外漢語教學法的進一步探索.世界漢語教學,1989(3).
[3]郭蓮.聽說法——英語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3(4).
[4]呂必松.“聽說法”評價.語言教學與研究,1981(4).
[5][美]約翰.W.桑切克.教育心理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