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岳家莊鄉(xiāng)東峪聯(lián)辦小學 王德峰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把學習領域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而且社會適應能力作為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領域之一,在教學中也是不容疏忽的。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的社會適應能力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關注,因為適應能力的高低對個人生活和工作的影響程度絲毫不亞于身體健康狀況和知識掌握狀況的影響??梢?,一個人能否與他人和社會和諧相處,是否具備強烈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已成為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
體育活動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經(jīng)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能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當今社會,因為家庭條件的改善,獨生子女的問題,使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時進入了誤區(qū),所有的事情都為孩子包辦。所以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獨生子女家庭教育面臨許多問題:孩子生活條件更好了,身材越來越胖,但動手能力卻越來越差,責任心不強;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越來越好,知識更豐富,多才又多藝,但心靈更脆弱,心理問題更突出等,當今學生身上獨生子女的習氣太重,表現(xiàn)為不合作、過于自我、追求享受、怕吃苦……他們存在不同程度的攻擊性需要:在個人道德特別是在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和勤勞節(jié)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造就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體育與健康教學應該如何去適應并發(fā)揮其獨特的影響和作用呢?我國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將獲得體育的知識和技術,提高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水平。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它就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在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第一,體育與健康教學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獨生子女在當今大學生中所占比例相當大。由于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致使多數(shù)學生在身心發(fā)展方面存有缺陷。在學校遇到簡單的問題而無法解決時,會導致人的性格偏離正軌,會給學生造成心理負擔,影響以后的生活和學習。 例如,在參加某項體育活動中,無法有效的與同伴合作;簡單的動作無法完成等,而克服障礙和挫折正是運動行為的一個顯著特征,同時體育的實踐性、技能性、競爭性和規(guī)則性的特點也決定了體育活動更多的表現(xiàn)為不斷遭遇障礙和挫折,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創(chuàng)新和提高的特色。因此學校體育教學不單純只是運動技能的傳授,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體育與健康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能力、合作意識。體育教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特征就是學生學習的集體性。因此,體育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和團隊行為具有其他學科教學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這種團隊精神對于小學生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通過集體項目的學習和競賽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團結協(xié)作的樂趣,能正確的處理問題。
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交往具有單純性、規(guī)范性、頻繁性、直接性等,它有利于有目的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體育教學中常用到一些特殊的保護、幫助、雙人練習、合理的對抗等活動。在教學中增加了學生與學生間以及學生與教師間的接觸和交流的機會,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具有直言面對他人的膽量。學生擴展自己的交往范圍,學會了互相協(xié)作與幫助。體驗了被助與助人的快樂,很自然的學會與他人和睦友好的相處,有助于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獨特的作用,經(jīng)常參加體育游戲的學生,其社會適應會提高具體表現(xiàn)在合作和競爭意識會加強,交往能力會增強,對集體的關心程度會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和交往能力會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這些正是以往體育教學中比較薄弱的方面。所以,加強學生體育游戲的教學,可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團結協(xié)作精神是指一種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堅持奮斗到底的精神。具有團結協(xié)作精神對促進個體社會化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素質。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體驗協(xié)作的快樂,明白團結的重要性。如安排各類球類比賽、拔河游戲、接力競賽等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親身體驗集體力量的強大、尋找成功、體驗快樂、提高自信。此外,教師要及時對團隊意識進行滲透,使學生懂得團結就是力量,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使學生們知道獲勝的重要基礎,就是不能忽視同伴之間的團結合作和默契配合,團結合作是取勝的關鍵。
總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這是一項十分細致而復雜的工作。尤其是當前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喜愛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體育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業(yè)務水平,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適應社會、有合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現(xiàn)代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