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金沙縣西洛街道中心完小 周 宇
所謂的后進生,普遍的理解是:考試分數(shù)長期低于40分,就是絕對后進生;品行差的學生是相對后進生;兩者都差就是不可救藥的“雙料”后進生。它的存在卻像“魔杖”一般,導致了多少心靈暗無天日,多少童真煙消云散……其形成的根源復雜多樣,就像一個患了嚴重疾病的病人?!安∪ト绯榻z”,決不是輕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對他們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轉(zhuǎn)化工作,是教育者長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為此,筆者就當前所謂的后進生問題作如下粗略探析,望能達到“拋磚引玉”之用。
所謂的后進生,不過是學生中的弱勢群體。盡管他們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有的品德行為不良,沒有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讓學校、家長都頗感頭痛;有的不遵守紀律,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有的學習成績很糟糕,拉了班級的后腿,讓家長也很沒面子……但是,這一切是孩子的錯嗎?孩子無知無識地來到這個世界,他的一切社會性都是成人世界給他的,在這里我只想請成人們記住這一段被教育書刊反復引用的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羞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所以,沒有天生的后進生,只有天生有差異的學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睂W校教育是一個復雜的和長久的過程,其工作的失誤或疏忽及管理的不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有的學校采取的一些管理手段嚴重傷害了后進生的自尊。校方為了加強管理,制定了各種各樣的制度,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卻把學生管死了,一旦出現(xiàn)差錯,教育者便狠狠地把這個學生訓一頓,解決問題單一化,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不利于學生成長。有的學校為了升學率,對后進生另眼相待,要不勸其不要參加考試,要不就分個重點班,這對后進生是一種無形的傷害,使得這些后進生更加不想學習,繼而無事生非,各方面全面滑坡,越來越差。久而久之,后進生就會錯誤地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喪失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以致于逐漸的對個人、對集體完全失去信心,來個“破罐子破摔”,從此一蹶不起。
由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將直接影響著孩子。如有的家長熱衷于賭博、酗酒,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有的父母性情暴躁,教育孩子沒有耐心,動不動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認為只要有錢給他們用就行了,卻不知道他們最需要心靈的溝通;有的父母沒有盡到監(jiān)護人的職責,疏于管教和關(guān)心孩子;有的父母到外地打工,托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而老人一味溺愛,對孩子缺乏嚴格管理,甚至放縱其行為等。這些也是形成后進生的另一原因。
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青少年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觀。不少青少年個人主義思想嚴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錯位的現(xiàn)象;社會中戀愛、婚姻、道德觀念混亂,婚外戀、婚外性行為日益增多,家庭責任感淡薄,重幼輕老現(xiàn)象嚴重地影響了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另外,貪污腐敗現(xiàn)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觀,滋長了好逸惡勞的思想。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影響了對青少年培養(yǎng)的投入。加之暴力、色情的內(nèi)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發(fā)展等等。這也是形成后進生的重要原因。
后進生最普遍的特點就是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當中有的智力較差,理解力不強;有的反應遲鈍;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強,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學習無目標,態(tài)度不端正,無心讀書;還有部分后進生思想品德不高,行為習慣不良,心理健康不全等。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是從愛里產(chǎn)生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薄罢l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所以愛是—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溝通思想的橋梁,是—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作為教育者,只有具備了深厚的愛生之情,才會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關(guān)心他們,與他們多談心,多交流,當他們體驗到教育者對自己的—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
教師應當尊重、信任后進生,嫌棄、斥責、批評、挖苦或變相體罰,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引發(fā)逆反情緒和對抗行為,從而暴露出教師的偏狹和對弱勢群體的科學思考。
后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yōu)勢,比如,學習差的,他在音、體、美或勞方面有特長,教育者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加以表揚、激勵,滿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為轉(zhuǎn)化創(chuàng)造契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嗽诮虒W中要用良好的教學設(shè)計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種利于激發(fā)學生內(nèi)驅(qū)力的學習氛圍,使后進生在課堂上“有飯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標奮斗的希望;還要經(jīng)常與他們談心,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成功感。
重新確立起自信心是轉(zhuǎn)化工作的關(guān)鍵,在后進生通過努力取得成績時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標。讓他們體驗成功,看到希望,激發(fā)進步的內(nèi)在潛力,確立起不斷進步的信心,引導和鼓勵他們前進、前進、再前進。
我們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主導作用,積極進行教改,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特別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對他們的積極影響,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總之,面對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解決后進生問題不可能-蹴而就,關(guān)鍵只有依托教育者更新教育理念,堅守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革新教育方式,真正把后進生當人看,摒棄對后進生的偏見,多給他們—些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他們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他們成長,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祖國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