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田東縣那拔中心小學 何耀福
搞好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是閱讀教學方法問題。
多年來,采用“導、讀、練”的方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對于講讀課,我常堅持一個“導”字。所謂“導”,就是導讀,即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一般說來,導讀是在老師由淺入深的誘導后,讓學生主動讀書。教授課文前,先讓學生預習,借助工具書消除字、詞等文字障礙;接著讓學生在熟讀、細讀的過程中,分析課文層次,劃分段落;然后再對學生自讀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點撥、解釋;精講課文重點,難點,使學生融會貫通;最后再指導學生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時,首先在學生預習的基礎(chǔ)上提出桂林山水有哪些特點,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并且逐題組織答案。這樣老師只當導演,學生有疑點時及時引導,學生有難點時適時點撥,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效果很好。
由于教材不同,學生學習實際有異,因而導讀的方法也不能固定。在教學實踐中,我還根據(jù)教材和學生實際分別采用重點突破法,比較自讀法,主動探索法,揭示法和練習法等。
重點突破法:是先把一課文中的重點和不易理解的內(nèi)容講給學生。例如:我教《記金華的雙龍洞》時,就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法和運用恰當?shù)脑~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等重點進行分析,加深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和題解。再如,對《中彩那天》中“我”的思想變化過程,及《尊嚴》中“年青人”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重點分析,對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大作用。
比較閱讀法:有時為了以舊帶新,深入理解課文,我常把兩篇課文放在一起做比較。有比較兩篇寫法的,如《桂林山水》的山水特點與《記金華的雙龍洞》游覽所見的奇觀。有比較文章線索的,如《中彩那天》和《萬年牢》兩篇課文都以“以誠待人”為專題展為故事情節(jié)等。
主動探索法: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把閱讀不同文體的注意事項幾方法介紹給學生,然后讓他們自己在閱讀實踐中主動探索。學生掌握了讀書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就減少了隨意性和盲目性。他們邊讀邊記,用不同的符號標出重點、難點,感受深的地方還可以下批語、寫看法,有的還寫了讀后感。這樣經(jīng)常堅持,勤于實踐,學生就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對于自讀課,我常 采用“提示法”和練習法“讓學生認真閱讀。一般說,我常對難度較大的自讀課文采用”提示法“。在學生自讀前,老師先對一課文中的重要問題做扼要揭示,并安排好閱讀順序。這樣,學生按事先安排好的順序閱讀,不走彎路,既省時又省力,易于領(lǐng)會文章的主旨精神。
遇到難度較小的課文時,我便采用“練習法”。課前,首先精心設(shè)計練習題,并且打印成活頁。課堂上,當學生閱讀課文后再發(fā)給學生做,或者邊讀課文,邊做練習題,如果遇到疑難問題還允許同桌同學商議。這樣,學生在做題的同時,不但主動讀書,而且還勤于思考,一套練習做完了,即可把課文中涉及的知識點學到手了。
學生掌握了讀書的方法,只能算會讀,但不能說能讀好。實際上,讀的過程就是閱讀能力提高的過程。
那么,閱讀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怎樣才算是閱讀能力提高了呢?閱讀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鑒賞能力等。就教材講,閱讀可分現(xiàn)代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這兩者尤其要以現(xiàn)代文閱讀為主。現(xiàn)代文閱讀包括字,詞的讀音,對句、句群,語段,篇的理解,以及標點,修辭,文章藝術(shù)特點和工具書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識。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讀課文,而且能較好地弄懂以上所述的知識點,就算是閱讀能力有了提高。因此,我們說現(xiàn)代文的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語文智力技能,不僅需要掌握構(gòu)成一篇文章的各種語文基礎(chǔ)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知識融合貫通,用于閱讀實際。
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常按上述要求逐一進行落實。對于字詞的讀音,我常強調(diào)按課后注釋中的詞語熟練掌握,并設(shè)計自測題,讓學生做對于句,段、篇的理解,及標點,修辭和文章藝術(shù)特點等知識,我采用以語段為突破口,以段帶篇的教學方法。每篇文章都精選一至二個語段,讓學生精讀分析。因為,對一個語段來說,它的范圍小,知識點容易也較少,學生力所能及,易于駕馭,所以他們閱讀的興趣就越來越高。學生閱讀語段的能力提高了,再舉一反三,逐步讓學生獨立閱讀一篇文章,就就容易的多了。
在練這方面,我的做法是:先課內(nèi)練,后課外練,一課一小練,一單元一大練。課內(nèi)練:(1)“讀”。即讓學生作讀書訓練。如默讀,朗讀,速讀等。(2)練“說”,讓學生說課文大意或段意。(3)練“思維”,每節(jié)課都依據(jù)課文基礎(chǔ)知識設(shè)計三至五道“課堂練習題”,讓學生在課堂練習。并且對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做精要的提示。課后練;一般是做課后的練習題。有時,還設(shè)計一些補充題。除此之外,還要求學生寫一些感想評價性的短文,以便提高學生們的分析能力寫作能力。
另外,我們還舉辦了全校師生參加的“詩歌朗誦會”,“國慶演講會”,舉辦以學生習作為主要內(nèi)容的“黑板報”等。這樣課內(nèi)課外相結(jié)合;加強閱讀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說、寫能力。
一課一小練,即一篇課文講完后,設(shè)計綜合性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一單元一大練,即一單元講完后,選一套試題讓學生自測。目的是檢查學生對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理解課文的能力。由于堅持了“練”這個環(huán)節(jié)。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