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雯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 歌劇團,湖北 武漢 430071)
碧血忠魂:歷史題材聲樂作品《別姬》的演唱研究
舒 雯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 歌劇團,湖北 武漢 430071)
《別姬》是王祖皆和張卓婭兩位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一首歷史題材聲樂作品。文章對《別姬》這首具有代表性的歷史題材藝術(shù)歌曲進行了分析,在旋律表達上有“大氣磅礴、抒婉自如、凄清哀怨”之感,由此熱情歌頌了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英雄形象;在唱腔上,具有濃郁的傳統(tǒng)戲劇韻味。以此為依據(jù),著重探討了這首作品的演唱研究。
聲樂作品;別姬;演唱研究
史書中對“虞姬”的記載較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在《史記·項羽本紀》里記載道:“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币虼撕笕司统霈F(xiàn)了兩種說法:一是有人推測“虞”是美人的名;二則“虞”是美人的姓。關(guān)于“姬”這個字,也有一定的說法,體上有兩個含義: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則是“姬”是古代婦女的美稱。虞姬的“姬”可以歸為第二義,即美稱。而“虞姬”則是后人對其的稱呼。
《別姬》的詞作者閻肅,他將根據(jù)《史記·項羽本紀》中關(guān)于“霸王別姬”這個故事,通過文獻中對“虞姬”的人物相關(guān)記載,以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為主線,來重新再現(xiàn)此情此景,歌詞內(nèi)容敘事性較強。
“一彎冷月,兩換鐵甲(呀)”,歌曲第一句起音就是一個八度大跳,“一彎冷月”結(jié)束在羽調(diào)式,“兩換鐵甲”出現(xiàn)了臨時的離調(diào),最后結(jié)束在bE大調(diào)的徵調(diào)式上,作者在吸取京劇音樂元素的基礎(chǔ)上加以凝練,并“很好地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板腔體’曲式中,‘單主題板式變化’的手法,融合了傳統(tǒng)曲式與西方曲式,使音樂形象更為生動具體?!?值得關(guān)注的是,在曲中還運用了京劇里常出現(xiàn)的念白:呀!突出語氣與表達虞姬內(nèi)心活動,意味深遠[1]。
“一彎冷月兩換鐵甲,三度沖殺四面楚歌,五方重壓六軍不發(fā);七方征塵八千子弟,被困在這九里垓下,拼將血染黃沙?!备枨男墒浅室蛔謱σ灰舻男问竭M行,前后三句基本為“同頭換尾”的旋律音型,旋律起伏不大,生動地描繪了七萬征塵八千子弟在九里垓下,殊死拼殺的激烈壯舉,是用急速的、敘述性的語感,來體現(xiàn)戰(zhàn)場的動態(tài)感。
“長嘶悲鳴,是那能征慣戰(zhàn)的烏騅馬;仰天長嘯,難道霸業(yè)竟成流水落花”,這兩句旋律也屬于“同頭換尾”的形式,旋律音型基本和首句相似,并在首句的基礎(chǔ)上加以拓展,使旋律聽起來更加蕩氣回腸?!半y道”是以疑問的語氣,切分節(jié)奏來表達虞姬內(nèi)心的掙扎。“霸業(yè)”拉腔、甩腔,“流水”自軟腔起,再繞腔到“落花”,這兩個字要用哭腔來表現(xiàn)演唱者似斷非斷、斷中有連的情緒和意境。
“力拔山兮氣蓋世,也無力與它掙扎,也無力與它掙扎(呀)”此句表達了項羽在戰(zhàn)爭的廝殺中,看著自己的兄弟一個個在自己面前倒下,那股無助的痛楚縈繞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他沒有辦法挽救眼前的一切,只能以死謝罪。旋律基本在高音區(qū)徘徊,基本也是一字對一音的形式出現(xiàn),深刻地描繪了霸王在臨死前的英雄氣概,感情深沉而含蓄,節(jié)奏稍穩(wěn)、稍慢,演唱者要表現(xiàn)出霸王的凄楚無奈的悲涼和虞姬內(nèi)心的嘶喊和哭泣。
“九里垓下八面威風,七彩云霞六載情愛,五方馳騁四海為家;三星作證一片癡心,甘愿獻這二八年華,伴君直向天涯”。曲作者“借鑒了京劇中的‘催拍’, 加強唱腔的力度與速度的變化,把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這幾句帶有情感的旋律演唱,需要演唱者的聲音流暢、氣息靈活,咬字清晰,并且要求聲音與情感的神韻合一。同時,旋律大氣豪邁,比較巧妙地渲染了女主人公虞姬是一位大義凜然、忠于愛情奇女子,勾勒出一幅壯麗恢宏的動人畫面。
“碧血忠魂,知我女兒有淚不輕灑”,歌詞通俗易懂,準確地刻畫出虞姬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旋律細膩而婉轉(zhuǎn),突出地表現(xiàn)了虞姬感嘆戰(zhàn)敗的無助與悲涼,她對項羽的赤誠不變的忠愛之心只能以死明志;“此行何處,明朝春曉天邊一抹紅霞”,刻畫了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為不成為丈夫的負擔,便自刎殉情。項羽由于更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懷抱心愛的女人,自刎烏江。
《別姬》是近年來涌現(xiàn)出的一首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作品,其中滲透著中國傳統(tǒng)戲曲(京劇)音樂元素之韻味,透過民族聲樂女高音演唱,塑造了虞姬與項羽傳唱千古的愛情故事形象[1]。
《別姬》這首音樂作品是講述了楚漢交戰(zhàn)時期,項羽戰(zhàn)敗,別姬為了自己的愛人自殺的故事為素材。所謂歷史題材的聲樂作品基本上是要交代一個故事或作品過程,歌唱者在演繹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把故事完整的展現(xiàn)給大家聽,要大家感覺到故事必須朝這個方向發(fā)展。比如:虞姬要拔劍自刎,演唱者在站立時,如果把力量放的再輕松一點,雙腳站立略微分開,并與肩同寬,把全部的力量都貫穿到腳跟上,就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感覺。
“一彎冷月”,樂曲開始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情景,交代了別姬所處的環(huán)境,“一彎冷月,兩換鐵甲”一下就把主人公是誰,主人公在哪里,時間發(fā)生在白天還是黑夜?是在一彎冷月,還是一彎暖融融的月亮?是月圓之夜,還是月黑風高?歌唱者一定要把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先交代給大家。所以,故事剛剛開始,演唱者的力量不要那么大,只是交代一下故事發(fā)生的場景,聲音不要過于響亮。
“一彎冷月”,“兩換鐵甲”,“一彎”和“冷月”中間要換氣,否則氣息支撐不住,背部挺直,脊椎用力。演唱“月”字時,肚子要收緊,聲音不能拉的過硬?!袄湓隆保藭r此刻,虞姬的心都冷了,涼了。虞姬在生與死緊急關(guān)頭,她的內(nèi)心時刻在矛盾,在斗爭,但又無可奈何,只能選擇死亡。因此,演唱者在表演此句,氣息有些顫抖。雖然她很想與項羽相伴永生,可命運讓她無從選擇,為了項羽沒有后顧之憂,她必須得死。否則,項羽就有可能亡國,甚至喪命。
演唱者需要把“冷月”兩個字連起來唱,“月”字不能漸強,盡可能地延長此音,情緒不要逐漸的激動,要平緩柔情的歌唱,給人一種凄涼無助的感情?!耙粡澙湓隆?,歌唱者不能把全部的感情都填滿,要留給聽眾者一個充分想象的空間?!袄湓隆笔菦鲲`颼的感覺,演唱者感覺越來越冷,聲音冷的人最后幾乎沒有力氣再支撐下去了。
“兩換鐵甲”,“兩換”的“換”字,聲音不要鼻音過重,肚皮夾緊,推動氣息。在“鐵甲”之前,要深吸一口氣,要大大方方的換氣。而且“一彎冷月”要大大方方的漸慢,不要漸慢又漸快,讓氣息流暢自如。
在“鐵甲”之后,演唱者應(yīng)緩緩推進情緒的高漲。“鐵”字的每一個音都是重音,氣斷聲不斷。接著,“甲”字演唱,聲音往前收,推動氣息。感情一定要充分,讓自己的情緒開始慢慢地熱起來,為最后“呀”的演唱做好情緒的鋪墊。
“呀”字的演唱,它不是練聲區(qū),聲音的強弱由自己來把握,演唱者要唱出京劇的味道。它是一個女人的哭泣,她雖然是女中豪杰,巾幗不讓須眉,但她畢竟是女兒身,她有豪情萬丈,也有柔情。當她面對楚霸王的時候,她有滿腔的愛情,為他獻出生命。所以,演唱者要把自己的可愛和柔美表現(xiàn)得越充分,她的陽剛之美和英勇獻身的氣魄就會對比的越鮮明,更能充分顯示出她偉大的英雄形象。“呀”字的演唱有一種著急的感覺,它表現(xiàn)的情緒是一個女人的姿態(tài),演唱者必須要把非常充分飽滿的情緒和焦急復雜的感情投入性地融進到歌曲之中,然后再慢慢地將情緒推向高潮。聲音一定不要過于強硬,要把虞姬悲痛欲絕的心理弱化演唱,使聽眾有一種毛骨悚然感覺。
中間快板部分,似乎看到戰(zhàn)爭的場面,廝殺一片。演唱者所唱的每個字都集中在舌尖上,“血染黃沙”這個時候樂隊是輕的,你感覺猶如騎在馬上,演唱者應(yīng)該把每個字要唱的有顆粒性,氣息要有彈性,要把楚漢戰(zhàn)爭激烈場景交代清楚,她在四面楚歌,千鈞一發(fā)的時候,她在交代項羽潰敗的原因。
因此,“黃”字演唱要漸強,“血染黃沙”,感覺自己的眼睛像刀,像劍一樣直指著你的敵人,你的對手,“拼將”注意這兩個字的彈性,咬字很重要,要有氣場。
“長嘶悲鳴,是那能征慣戰(zhàn)的烏騅馬”,哭腔不宜過多,聲音要集中、放松,喉嚨一定要開。雖然它表現(xiàn)的使你同情這個虞姬,你愛這個虞姬,你不想離開這個虞姬。
“力拔山兮氣蓋世,也無力與它掙扎”,歌詞為一字對一音,歌唱者演唱此句非常有氣勢,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項羽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但是又無力挽回當下戰(zhàn)敗的殘局。虞姬見此情景,內(nèi)心在矛盾地掙扎,不由得哭泣。尤其是在演唱“掙扎”時,演唱者氣斷聲不斷,“呀”字的演唱比前面的“呀”字情緒更為激動,略帶有憤怒的恨意。
“伴君直向天涯”,其中“伴君直向”四個字分別有重音標識,跟著鋼琴伴奏的和聲進行,旋律級進上行,直到出現(xiàn)最高音A,演唱者應(yīng)該把虞姬那股視死如歸的情緒推向高潮,生動地展現(xiàn)出虞姬身為女中豪杰的英雄形象。
筆者首先從歌詞上探析了女主人公在當時所處環(huán)境的矛盾心情。然后,再從旋律、調(diào)性、和聲上探析了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即如何用音樂來表達虞姬在面對家國情仇時,所做出的決定。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演唱實踐,認為《別姬》屬于戲劇性的藝術(shù)歌曲,演唱者應(yīng)進入角色對楚漢戰(zhàn)爭的場景以及主人公當時內(nèi)心掙扎的痛苦心情,進行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表達。開頭抒情部分,感情比較細膩,字字滲透著虞姬的悲痛與無奈;中間快板部分,咬字要非常嚴謹,氣息要彈跳靈活,聲音要干凈、利落;尾聲部分是虞姬情感的終極宣泄,她對項羽至死不渝的愛情在此刻呼之即出,把虞姬視死如歸的情緒推向高潮。
[1]張建國.融時代激情 抒傳統(tǒng)韻味——談藝術(shù)歌曲《別姬》的審美意境與潤腔特色[J].人民音樂,2009,(3).
2095-4654(2015)02-0202-03
2014-12-01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