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月,鐘清玲
(1.南昌大學護理學院,江西南昌330000;2.江西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南昌330029)
災難救護培訓方案的設計
戴月1,2,鐘清玲1*
(1.南昌大學護理學院,江西南昌330000;2.江西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南昌330029)
簡述對護理人員進行災難救護培訓的必要性,提出災難救護培訓方式、課程設置以及評價方法,為構建災難救護能力培訓體系提供參考。
災難救護;培訓方案;培訓內容
自21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進入了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大規(guī)模人員傷亡事件的高發(fā)期。我國是一個自然災難和人為災難頻發(fā)的國家,且災難強度逐漸升級[1]。無論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7·23”溫州動車事故、2013年的H7N9型禽流感暴發(fā),還是2014年的上海外灘踩踏事故,這些災難性事件都導致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何有效應對災難事件,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了探討災難救護培訓的有效模式,對我國災難救護培訓方案提出初步設想。
護理人員是災難救援工作的主要力量,護理人員的災難護理學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直接決定救援成效。災難救援以“立體救護、快速反應”為救治原則,護理人員應反應敏捷、判斷準確、處置災難事件安全迅速,如預檢分診、心肺復蘇、氣管插管、止血、清創(chuàng)、縫合以及骨折的臨時固定等。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熟練使用監(jiān)護儀器,掌握基本急救操作技術以及常用急救藥品的應用劑量和注意事項。突發(fā)災難事件給受災人群造成的精神創(chuàng)傷是明顯的。研究表明,災難對受災群體的軀體及心理健康有著明顯且持久的影響,重大災難后易并發(fā)群體精神障礙,僅12%~15%的人能做到鎮(zhèn)定自若,75%以上的人精神或情緒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恐慌等一過性反應性精神?。?]。災難救援后期,在全力救治傷員的同時,應對受災人群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以確保救援工作有效、順利進行。
災難救護工作的技術性、危險性、復雜性及社會性,使得接受傳統(tǒng)急救護理和培訓的護理人員很難在災難救護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因此,有必要對護理人員進行災難護理的相關教育與培訓,使其掌握相關知識、各種災難應急處理技能,提高災難應急處理和反應能力。
我國針對護理人員參與救援所需的災難護理核心能力尚未統(tǒng)一。因此,為了提高護理人員災難救護能力,我們通過以災難護理核心勝任力模型為基礎的質性研究,提出我國護理人員災難救護核心能力的框架。目前與災難護理能力培養(yǎng)相關的指導性能力框架有兩個:(1)《國際護士協(xié)會的全科護士災難護理能力框架》,包括減災/預防能力、備災能力、應對能力以及恢復/康復能力4個方面[3];(2)《世界衛(wèi)生組織災難護理能力框架》,明確提出了5個領域的能力,即突發(fā)事件準備規(guī)劃、突發(fā)事件統(tǒng)一指揮系統(tǒng)、突發(fā)事件的預案程序、公共安全與危機管理、國際組織在突發(fā)事件管理中的角色[4]。
根據(jù)以上兩個災難護理能力框架制定災難救護培訓課程內容,分為災難前、災難中、災難后3個階段,共包含10方面內容:災難護理的概論、災難護理系統(tǒng)評估及災難應對計劃的制訂、預檢分診、傷員轉運、各種災難現(xiàn)場所需的護理技能、災難救援時常見疾病的護理措施、災難心理危機干預、災難護理管理、災難統(tǒng)計基礎等。
3.1骨干師資培訓
由我國紅十字會專門培訓的師資及國內外災難救援經驗豐富的專家對具有教育和管理能力的災難救護人員進行規(guī)范、專業(yè)的現(xiàn)代救援理論與實踐短期培訓。在傳授救護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增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及實踐教學等教學管理內容,培養(yǎng)其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使之成為有能力的災難救護培訓者,拓展其災難救護知識和技能,促進災難護理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培養(yǎng)高素質的災難護理人才。
3.2高校護理專業(yè)學生培訓
對本科、??谱o生進行災難救護培訓,以模擬現(xiàn)場演練為主、課堂理論授課為輔,使護生掌握災難救護相關理論知識及不同類型災難現(xiàn)場救護技能,如心肺復蘇、現(xiàn)場急救技術及災后心理危機干預等常用基本技術,在災難救護演練中,形成一套相對固定的救護流程及組織體系,以積累災難救護經驗。
3.3災難救護高級專業(yè)人才培訓
為了培養(yǎng)災難救護高級專業(yè)人才,由災難救援經驗豐富的專家靈活運用參與式教學、同伴教學、情景教學、PBL教學等方法[5],以救護培訓大綱為框架,進行專業(yè)、系統(tǒng)教學。培訓重點應放在災難護理管理、心理危機干預以及災難統(tǒng)計基礎等內容上。
3.4在職護理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
國內尚未建立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災難護理繼續(xù)教育體系,因此應把在職護理人員作為災難救護重點培訓對象,培養(yǎng)其有效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災難救護的能力。除定期舉辦災難救護繼續(xù)教育培訓外,還可采用脫產或半脫產、遠程網絡教學等方式為在職護理人員介紹國內外的新知識、新理論以及先進且實用的各種災難應對方法和技術。
科學系統(tǒng)的評價體系是衡量災難救護培訓效果、提高培訓質量的根本保證[6]。采用多元化方法可全面、客觀地反映護理人員災難救護培訓效果,評價一般分為短期評價和長期評價。短期評價通常在災難救護培訓后,主要包括災難救護知識及技能測試、平時課后作業(yè)成績以及培訓人員對教學方法、項目設置的滿意度。長期評價則多通過衛(wèi)生行政部門對災難救援工作的動態(tài)評估來實現(xiàn)[7]。評價指標的設定與評價過程應由災難救護教育專家、臨床護理專家、災難救護管理專家組成的團隊協(xié)作完成,這些專家均具有高級職稱、豐富的災難救護知識及實踐經驗。
我國的災難護理學教育起步較晚,欠缺科學、統(tǒng)一的災難救護培訓體系。如何構建并有效提升護理人員災難事件救護能力是解決目前我國災難護理教育欠缺的必要途徑[8]。護理人員是災難救援的主要實施者,因此,只有以災難救援不同階段所需的核心能力為基礎,結合定性與定量分析,完善護理人員災難救護培訓體系,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災難救護人才,才能提高我國災難救護水平。
[1]劉維維,趙秋利.災害護理教育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9,9(5):23-26.
[2]Pollak A N,Born C T,Kamal R N,et al.Updates on disaster preparedn ess and progress in disaster relief[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2,20(8):5435-5540.
[3]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 frame work of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2009)[EB/OL].http://ftp.wpro.who. int/scratch/NUR/ICN%20Framework/24%20June%202009%20Disaster% 20Nursing%20Competencies%20prepress.pdf,2015-01-08.
[4]侯曉紅,臧渝梨,婁鳳蘭.《災害護理學》的教學設計[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600-602.
[5]婁偉,李紅玉.構建災害護理課程體系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12):3272-3273.
[6]曾維,李曉惠,吳惠平,等.國內外社區(qū)公共衛(wèi)生應急護理現(xiàn)狀及培訓模式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7A):2120-2121.
[7]程錦泉,張丹,林漢城,等.醫(yī)療機構公共衛(wèi)生服務質量評估標準設計與實踐[J].中國醫(yī)院管理,2012,32(2):24-27.
[8]羅羽,劉嶺.社區(qū)災害護理課程教學設計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3):192-193.
(*通訊作者:鐘清玲)
G421
A
1671-1246(2015)23-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