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第一中學 趙成全
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涉及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多個方面,處理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是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課程學習興趣、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人對該問題的成因和解決辦法進行思考和探索,得到了一些體會供化學同行參考和探討。
盡管中學化學教學全程貫穿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宗旨,體現(xiàn)了化學課程的基礎性和實踐性,但初中階段注重化學教學的基礎性和啟蒙性,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能力培養(yǎng)注重定性分析和形象思維,從具體、直觀的自然現(xiàn)象和實驗入手幫助學生建立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高中化學更加注重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既與初中銜接,又為一后的分流和高考打好較高層次的基礎。高中化學知識在科學化的基礎上,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靠近,要求“知其所以然”,要求學生能將所學化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具體問題,并能在一些實際應用中有所創(chuàng)新。
第一,有些內容初中已有,但高中要進一步加深、完善。這些內容由于在初高中時所涉及理論或者解決思路不一致,容易導致學生的困惑。初中的概念形象易學但不全面科學,適合初中生接受特點,高中階段要讓學生接受新的理論觀點,需要將不同的觀點進行優(yōu)缺點比較,以理服人。
第二,新課標刪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內容,在高中教學卻又要用到。如原子結構示意圖、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物質的溶解過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與非金屬氧化物的關系、離子的概念、電離的概念以及溶液導電性及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等。
第三,初中老教材中沒有、新教材中新出現(xiàn)的內容,如物質的量、焰色反應、營養(yǎng)素、氣體的制備裝置的選擇等。這對教師調整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前還存在新老教材的銜接問題。新教材語言通俗易懂,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強,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與高中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的差距越來越大,也給高中階段教學增加了難度。
初中化學教學,由于受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進入高中以后,教材內涵豐富,教學要求高、進度快、容量大、難度深,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也不象初中那樣通過反復強調來排難釋疑;而且高中教學側重對學生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又加上教師教學風格的差異,使得剛入高中的學生不容易適應這種教學方法,部分學生聽課時就存在思維障礙,不容易跟上教師的思維節(jié)奏。
大部分學生在初中時習慣于圍著教師“轉”,依賴性較大,習慣于被動接受獲取知識,記憶、模仿較多,主動分析、理解較少,往往把課后學習等同于完成作業(yè)。高中學習無論是知識難易程度,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都有著質的跨躍,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課前自學預習、上課做筆記、課后自覺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總結梳理評估來加深理解,通過思考和歸納總結規(guī)律、掌握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高一新生多數(shù)滿足于過去的學習方式,在潛意識里普遍樂觀估計高中階段的學習,對挫折承受力差,情感脆弱,一旦遭遇困難便動搖了學習的信心。所以,一些剛入學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時改變學習習慣和調整學習方法,完成當天作業(yè)都有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影響了學習成效,并往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針對上述原因,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處理辦法,來解決這一難題。其核心是一定要充分發(fā)揮高中教師的教學能動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基層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適時組織初高中教師相互聽課、座談、交流、研討初高中知識結構、思想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銜接點及教學對策。初中教學適當延展、高一教學溫故知新、承上啟下,將初高中的教學自然過渡,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熟悉初高中新老教材的體系和內容。明確哪些知識點在初中已經基本解決,哪些知識點應在初中解決而實際并未完全解決,哪些知識點應在高中拓寬和加深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
高中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向學生介紹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必要時還可請高年級學生談化學學習的體會。針對學科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表、演示實驗、教學模型等直觀材料,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社會、生活、經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高中階段化學學習的興趣,幫他們積極主動地適應高中化學知識結構的變化。此外,在高一化學教學中要特別重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講授新知識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復習和區(qū)別舊知識,加強對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的分析、比較和區(qū)別。在高一前半段,還可有意地控制教學節(jié)奏和難度,由慢至快,由易到難,給予學生充分的適應期。
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習慣,從細節(jié)想起,從小事做起,改變其較為機械、死板的學習方法,逐步適應高中化學學習。明確要求學生自覺預習、自主探究、主動提問、做讀書筆記、學習小結及問題反思等。課堂上,要通過提問、演示、討論等形式,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提問,老師最好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讓學生學會對比、歸納、遷延、演繹的方法,學會在新情境、新條件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在學習元素化合物時,可讓學生將元素之間的相似性、遞變性、差異性、特殊性進行歸納總結,還可以采取一題多變的形式,讓學生習慣于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縝密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