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石碁鎮(zhèn)金山小學 黃敏梨
識字是學生閱讀的基礎,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學生才能進行閱讀,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習能力。那么,如何把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呢?
針對學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思維活躍的年齡特征,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機,積極利用漢字的表意功能,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的創(chuàng)新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戲的快樂,思維創(chuàng)新的快樂,互相幫助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實踐中,我深知“人生識字聰明始”,注意使用“識字時讓快樂相隨”的愉快教學法。在情境中、在自主中、在課外實踐中、在交流時進行有趣的識字學習活動。
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盡快全身心地投入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感受識字的樂趣。
第一,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激發(fā)興趣。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我常常采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多種識字情境,帶領學生走進“識字樂園”,使學生樂在其中、獲在其中。如教學《柳樹醒了》一課,學生認讀“醒、雷、枝、軟、梳、梢、?!边@些生字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達到鞏固的目的,我把這些生字分拆成兩部分,然后把字的部件分給學生,讓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把字的兩部分拼在一起。學生們一邊拍手一邊唱著:“找呀找呀找朋友,看誰找到了好朋友?!钡膬焊?,很快把字拼好了,緊接著,拼字的學生再組一個詞領大家讀一遍。有時我也讓學生做“摘蘋果”的游戲,讓學生把認識的“蘋果”摘下來讀一讀,放在籃子里,看誰摘得多。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模仿動作讀生字詞、扮演文中的角色讀等。
同時,通過“猜字謎”“編謎語”來學生字,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求知欲。如教學“坐”字,我編成字謎:“一個人,兩個人,并肩坐在土堆上?!边@個謎語既提示了字形,又提示了字音、字義,學生很快就學會了這個字。寓識字教學于猜、編字謎的游戲之中,是頗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它有利于學生對漢字音、形、義的感知和理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認知、遷移和創(chuàng)造能力。
另外,還有“送信”“歡樂對對碰”“給生字搬家”等游戲??傊尯⒆觽冊谪S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情趣盎然,易學易記,又落實了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第二,隨文看圖,巧設識字環(huán)節(jié)。
低年級的孩子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意志力和抗干擾能力差,有意注意持續(xù)的時間較短,而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因此,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引發(fā)學生在無意中識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隨文看圖識字”中,我設計了“五步識字教學法”即隨文看圖認讀生字→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合作鞏固→互相反饋。而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在有趣的情境中,在學生的無意注意中進行的,通過圖文參照,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第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的方法和規(guī)律。
漢字本身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在學生識字過程中,可依據(jù)漢字構字規(guī)律和兒童認知規(guī)律進行識字教學。教學中,教師授之以“漁”,抓住漢字音、形、義的聯(lián)系,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及規(guī)律,使學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識字的能力。例如,《口耳目》一課中的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學時引導學生觀察字和圖片,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字和圖相似的特點,在觀察中充分發(fā)揮兒童形象記憶的優(yōu)勢,讓一個個文字符號在學生面前活起來,以圖畫的形式記憶在頭腦中,從中學到識記象形字的方法,以后遇到這類字也會用象形的規(guī)律來學。
另外,還有聯(lián)想法、比較法、會意法等,結合課堂教學,滲透這些方法,學生通過自主的識字逐漸領悟。我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大膽運用這些方法,學生識字的能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興趣也越來越濃,體驗到了識字的快樂。
第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我們要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方式識字,有的孩子學前有基礎,表現(xiàn)欲強,就讓他們當小老師,教大家識字;有的孩子喜歡找小伙伴一起識字;有的喜歡讀兒歌;有的喜歡抄寫;有的善于聯(lián)想……只要學生能夠盡快記住生字,方法不求一致。學生就不會覺得厭倦,而是一種樂趣。
語文是母語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把識字教學置于各種場合中,增大學生的識字量。
教材中很多課文本身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真實的生活場景,如《在家里》《操場上》《自選商場》《菜園里》等,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結合,反映了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時代生活、農村生活等,拉近了識字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為了拓展學生識字空間,我引導學生開發(fā)和利用課外豐富的學習資源,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第一,利用學校的文化氛圍,使識字教學走出課堂。如學校的墻報、花草樹木上的標簽等都是學生識字的好教材。
第二,調動家長積極性,使識字教學走進家庭。家庭生活是識字的廣闊天地,學生日常生活吃、穿、住、行中,會遇到各種服裝,食品包裝袋上的字,利用影視中出現(xiàn)的字,讓家長配合引導學生積累生字。
第三,利用母語環(huán)境,使識字教學走向社會。
快樂能在傳遞中延續(xù),我們把這一道理應用于識字教學,開展識字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識字成果,分享收獲的喜悅,并讓學生當“小老師”,把自己認識的字教給小朋友,共享識字的快樂。人教版實驗教材設計的“展示臺”,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識字成果的平臺,我鼓勵學生把收集到的識字教材制成《識字小手冊》,定期在班內展示,并讓學生每天一人當“小老師”把自己在課外所認的字教給班里的小朋友。就這樣學生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調動了課外識字的積極性,正所謂: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
小小漢字,蘊藏著無窮的奧妙。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和活動范圍,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使學生積極地快樂地參與識字教學,從學生的主體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多實踐,才能真正享受學習語言文字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