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增城市石灘鎮(zhèn)中心小學 姚婉萍
“不好啦!小儀居然頂撞老師了……”只見班長急急忙忙地跑過來向我報告情況,緊接著音樂老師連拉帶抱想把小儀帶進辦公室,而小儀卻像一頭憋足勁的牛犢硬是不肯進,在我和其他老師共同勸說下,她才勉強走進辦公室。經(jīng)了解,事情經(jīng)過是這樣的:在上課前由于小楊未經(jīng)同意就拿了小儀的鉛筆沒有及時交還,因此產(chǎn)生了矛盾,這個小儀就拿著寫著:“小楊是大壞蛋” 的小黑板在教室四周來回走動,直至上課鈴響了也不停下來,音樂老師叫她把字擦掉并把小黑板放下,她卻不予理睬,老師對她進行批評,這可不得了,她立即聲嘶力竭地哭起來,還指著老師的鼻子說:“你有本事就打死我吧!”為了不影響上課,音樂老師只好把她“請”進辦公室。
了解整件事的經(jīng)過后,我陷入了沉思,隱約感到小儀同學的行為有別于其他同齡孩子??v觀她種種的行為:上課時本來安靜的課室,她會突然大聲說一些與課堂無關(guān)的話,有時還做些怪異動作,特別是當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或演示時,這種行為更是明顯,課堂紀律常因此被擾亂,老師對她批評教育,她就會更加變本加厲,甚至會嚎啕大哭。這一次還竟然做出頂撞老師的極端行為。她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嚴重不良行為呢?從以下幾方面分析也許可以得到答案。
1.家庭因素
經(jīng)了解,小儀生長在一個典型的單親家庭:家境比較富裕,媽媽另嫁他人,她跟著爺爺、奶奶、爸爸一起住 ,只有她一個小孩,由于媽媽不在身邊,家人更加溺愛她了,生怕他受什么委屈,要什么給什么。小儀就是在這種以她為中心的氛圍及太“溫和”的家庭教育中成長,因此培養(yǎng)出“愛表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
2.環(huán)境因素
在幼兒園學習時,由于家庭的優(yōu)越背景,因此得到特殊照顧的小儀可以隨心所欲、任性妄為,當她進入小學學習階段后,任課老師公平地把每次學習的機會給每一個學生,她由于失去以往的“特別重視”而做作種種不可理喻的行為。
3.心理因素
從小受盡寵愛的她,面對突然的“冷落”,表現(xiàn)欲得不到釋放,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壓抑后,本能地做出種種過激的行為,以此引起別人的注意,達到被關(guān)注的目的,從而滿足內(nèi)心的情感需要。
準確找出小儀的“病因”后,決定從以下幾方面對小儀進行教育。
詳細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后,從而對小儀的心里過程進行分析:面對同學的孤立、老師的“冷落”,內(nèi)心的壓抑,需要得到宣泄。心理學研究表明:給不良情緒得以合理的宣泄,是心理健康的保證。因此,小儀這種行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潛意識里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只是方法不正確。
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使教育對象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覺地在其內(nèi)心檢討自己的過失。然后指出用這種粗暴的方式對待同學的無心之失,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傷害同學之間的感情,更不應該當任課老師向你提出合理要求時,你卻出言頂撞,這樣既不尊重老師,又影響同學正常上課。并向小儀指出正確的方法:把事情向老師反映,讓老師幫助解決。
心理學家認為:“要對孩子實施懲罰的同時也要向孩子表達愛?!?/p>
在決定給小儀適當?shù)膽土P前,建議家長先給還在抽泣的小儀安慰和擁抱,讓她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和理解,使她減少抵觸的情緒,接受懲罰。實踐證明,這個方法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孩子和樹木一樣需要自然的成長環(huán)境,“特別的重視、異常的關(guān)注”讓孩子如同生長在溫室里的小樹,一旦離開了親人“特別的愛”的溫床,就會像離開溫室保護的小樹,缺少適應能力而不能茁壯地成長。如果在教育中能堅持“放手讓孩子干”的原則,讓孩子更多地自主參與、自主體驗,孩子才能在實踐中經(jīng)歷錯折與反思而得到歷煉,讓他們在不斷的歷煉中健康成長。
我把小儀的情況向其他任課老師作了說明,同時在班里開展了一系列以“團結(jié)友愛”為主題的班會,讓老師和同學能理解、接納小儀,給她多一些理解和寬容,以此給她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建議各任課老師給小儀創(chuàng)設(shè)一些平臺,讓小儀充分發(fā)揮她的特長,使其內(nèi)心表現(xiàn)欲得到一定的釋放,漸漸形成平和的心理,從而讓她能更好控制自己的情緒。
恰逢“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舉行舞蹈比賽,舞蹈是小儀的“強項”,因此,我決定讓小儀負責本班的舞蹈節(jié)目,并讓她有什么問題先和同學商量,實在解決不了才請教老師。她一聽這任務,臉上立即開出一朵燦爛的小花,并正兒八經(jīng)地說:“老師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隨后的人員選拔、編排舞蹈、組織排練等工作她都能有條不紊地完成,唯有在角色的分配問題而向我求援。經(jīng)過一個月的努力,我們班的節(jié)目獲得了一等獎。獲獎后,當我對小儀能力和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給予肯定和表揚時,同學對小儀投來贊賞的目光。通過這次活動使小儀在同學中重新建立了一個好形象,讓她能更好地融入班集體。
經(jīng)過多方面的努力,小儀同學能安靜地聽課了,以前那些令人擔憂的任性、沖動行為越來越少了?,F(xiàn)在的她變得熱情、有禮,學校的朗誦、舞蹈比賽常常見到她的嬌小身影。回想對小儀的教育的過程,雖然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看到她的進步,所有的辛勞都化為了喜悅和欣慰。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孩子不良行為發(fā)生時,其不良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誘因:要么缺乏關(guān)愛,要么過分溺愛。教育孩子時只“緊盯”孩子的不良行為,而忽視孩子行為背后的誘因,會妨礙我們妥善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將會使孩子的問題擴大,而且會隨著孩子成長惡化下去。只有找出不良行為背后的誘因,以此為切入點,“對癥下藥“進行教育,才能使孩子徹底改變不良行為,讓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
教育只有以呵護孩子的心靈、欣賞孩子的個性、發(fā)掘孩子的智慧為根本,才能使孩子更加健康地茁壯成長,教育的園地就會長出參天大樹、結(jié)出累累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