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五中 唐秀珍
有多少學生害怕厭煩作文?又有多少語文教師深感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艱難,整天埋在作文堆里?語文教師每次批改作文,既有眉批,又有總批,字斟句酌,紅圈、線條布滿本子。可這些精批細改過的作文發(fā)下去后,學生并不領情,粗略看看分數,合上本子就完事,又有幾個學生能去領會、揣摩和修改作文?怎樣才能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qū)呢?我認為必須改變過去那種老師改學生看的做法,改革作文批改的方法,探索出一條學生互改作文的新路子,為此我在班級進行了“學生互改作文”的嘗試,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互改作文的能力。
學生們?yōu)閷懽鞫鄲?,他們提筆苦思冥想,落筆東拼西湊,敘事人云亦云,抒情嬌柔做作。每每看到這樣千篇一律缺少青春靈性的模式化文章,總深深地感到作為語文老師教書育人責任之重大,一個學生的為文態(tài)度與為人態(tài)度息息相關,踏實為文,才能踏實做人。在這個無奇不有、變幻多端的大千世界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卻慢慢淡化,面對面的表達已經不足以表明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時候就要借助寫作來幫忙。可現如今學生的作文,往往內容空泛,情感虛假,空話、套話泛濫,這些弊病已成為作文教學中的大障礙。我覺得嘗試讓學生互改作文是一種好辦法。因為每位學生想到自己的作文會被別的同學欣賞并批改,他們會更用心去寫,并且會“以我手寫我心”。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作,教師改”,教師為改好一篇作文可謂是花盡心思,而學生卻收益甚少。如何讓學生有所收獲呢?讓學生互改作文是事半功倍的辦法。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饋,發(fā)現并解決其中的問題,在寫作中才能發(fā)現自我,認識自我,升華自我,不斷地成長,這樣既提高修改人的寫作水平,同時也促使被修改人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終身受益的。
之所以會形成“學生作,教師改”的局面,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能力認識不夠。教師總用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要求學生,作文修改權完全由教師壟斷了。其惡果是助長了某些同學作文草草成篇的壞習慣,有的寫完之后不再看一看,有的甚至把不會的字空起來,讓老師去填,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而教師每一次練習后要面對五、六十篇作文,任務繁重。在緊迫的時間內,只能草草了事。傳統(tǒng)的“學生作,教師改”的觀念已經不適應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新大綱要求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將修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怎樣把修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修改的優(yōu)先權。其次,讓學生掌握修改的決定權。同時,教師的著眼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能力上。
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過程中我采用了“領”“扶”“放”的方法。
所謂“領”就是由老師指導批改的方法,領著學生學會批改方法,到學生自己學著修改。學生的習作交上來后、查閱后,教師選擇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學生習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討論,集體修改。怎樣修改?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老師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學中曾這樣嘗試過,首先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學生習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筆修改給孩子看,并簡單說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看看層次是否清晰,語句是否連貫,通過逐詞、逐句、逐段推敲,使語句更通順,使意思表達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師要發(fā)揮指導作用,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調動積極性。通過修改,孩子們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樣改,以及這樣改的理由,學會了遷移。
領著學生集體修改后,我還要求學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對照、比較,然后讓學生運用學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習作,教師再加以指點、輔導,使學生人人受益。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教師還得注重“扶”與“放”的結合。我們知道,要培養(yǎng)孩子自改習作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自改習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謂“扶”既是作文上標記號,作必要的提示,讓學生修改。
對學生的初作瀏覽后,對需要改的地方用符號標出。讓學生根據符號自行修改,學生修改后,再進行檢查指導。
我將學生的作文進行分類,從各類中抽出幾篇,對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語。
針對學生習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所謂“放”就是讓學生修改自己文章或互改。
教師先對學生習作有針對性地選擇幾篇作為例文,采用朗讀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學生進行評議,評議時,既要肯定優(yōu)點,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樣修改。發(fā)言者必須有理有據,小作者可以解釋反駁,大家互相討論,達成共識。
學生寫完作文后,收上來后由科代表把作文發(fā)給別的學生,讓學生互相批改,老師只給出評分標準。
第一,經過多次批改實踐,學生不僅準確掌握寫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會指導別人寫作,自然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
第二,通過交流,讓學生發(fā)現別人的長處,促使進步。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由于不同學生、不同文章,學生有新鮮感,培養(yǎng)學生改作、寫評語興趣。
第四,批改作文時,學生進入教師角色思考問題,有利于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角色互換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容易激發(fā)教師的智力潛能與創(chuàng)造潛能,節(jié)省的時間用于研究學生心理、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讓學生處于主動的地位,要注重學生情感的交流,心靈的體會,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能力發(fā)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路漫漫兮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而且教師也能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鉆研教材,探索教學新方法,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