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圖們市第三中學 李環(huán)英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學困生。如何幫助這些學生脫“困”,是擺在每位教師的面前的難題。本文主要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出現(xiàn)的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轉(zhuǎn)化對策。
一是學生對自己信心不足。在經(jīng)歷多次考試失敗后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失去學習興趣,久而久之變成學習上的學困生。
二是老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在教學中,很多老師是面向中等生和優(yōu)等生教學,很少考慮學困生,學困生在吃得少或吃不著的情況下,放棄了學習。
三是老師和學生對學困生漠不關(guān)心。學生一旦學習成績不好,老師給予更多的是批評,同學們也會慢慢遠離他,這無疑是讓學困生逐漸自卑和封閉,對老師的教學就會出現(xiàn)抵觸,不愛和同學交往。雖然每個人的智力水平都不相同,但從普遍性來看,初中生的智力在整體上不會有太大差別。因此,大多數(shù)學困生并不是智力低下,主要還是由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理解和自己不會內(nèi)容時,他們又不愛問老師或同學,問題沒有及時得到及時解決,學習上困難越積越多,就成了學困生。
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在教師眼里是差學生、壞學生,說他們是“朽木不可雕”,還會受到同學們的白眼、冷遇,這樣嚴重地傷害了他們的人格和尊嚴,他們就會自暴自棄。更加不愛學習,甚至有的學生逆反、抵觸老師的管教。教師要想把這些學生轉(zhuǎn)化過來,就應該經(jīng)常去關(guān)注他們的學習、生活,他們感受到被關(guān)注,從而樹立起自尊心。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學困生盡量做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在全體學生面前大聲訓斥、批評他們,對這些孩子盡量做到多鼓勵、多交流、多夸獎,少批評、少斥責、少懲罰。這樣,學生在老師的關(guān)愛中樹立自尊,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學困生才能有真正的內(nèi)動力,做學習的主人。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縱觀所有的成功者,無不是信心滿滿,信心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而學困生恰恰最缺乏的是自信,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一般不理想,他們不愛表達、保持沉默。作為老師,重要的是讓這些學困生重拾自信,樹立成功的信心。在教學中,由于學困生往往自制力較差,缺乏毅力和恒心,可能會出現(xiàn)3分鐘熱血的情況。要想將學習成績提高上去,徹底摘掉“學困生”的帽子,往往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經(jīng)歷太多的失敗,害拍失敗,對自己信心不足。這時,老師需要不斷地鼓勵他們“你能行”、 “你真棒”、“你一定會成功”等。要細心抓住他們身上的一個個小小的亮點進行鼓勵、表揚。對于學困生,有時需要用放大鏡去捕捉孩子的優(yōu)點,用縮小鏡去看待孩子的缺點,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點滴進步,鼓勵他們每個人取得的成功之處,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展示,利用他們的優(yōu)點促進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切忌“你真笨”“你行不行”“沒出息”之類喪失信心的話語。當他犯錯誤時,教師要多一些耐心,不要在全班同學面前對他點名批評,而是課后與他個別交談,耐心幫助他明辨是非,發(fā)自心底地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改正錯誤。一個人只要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那他就會激起無數(shù)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努力。其實,每個孩子心底都有一股強烈的勝利欲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認可。有時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微笑,都能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熱情,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例如,有一名學生,學習基礎太差,學習成績班級倒數(shù)第一,經(jīng)常遭到老師的訓斥、批評,同學也疏遠、嘲諷他,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因為他總給小組扣分,其他組員都埋怨、厭棄他,哪個組都不愛要他。因而該同學長期在自卑、壓抑中生活,不愛說話,性格孤僻,躲在小組的一角從不參與學習、討論。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中,就應首先注意到他,上課時,時不時用眼光注視著他,讓他感覺到被關(guān)注。當他取得一點小小的進步,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鼓勵。有時教師還可以把他的身上小小的閃光點都放大了進行表揚,經(jīng)過幾次的表揚和鼓勵,你會發(fā)現(xiàn)該同學上課時,頭能高高地抬起了,眼里放出自信的光芒。對于學困生,只要他在學習上、紀律上取得一點進步,教師也可以給他們所在小組予以雙倍加分,這樣,極大地增強了學困生成功的自信心,也能為小組做貢獻,而不是拖后腿了,教師會看到各個學習小組都爭著搶著要他,他也愿意和他們一起學習,從此不再是躲在小組一角的那個學生,每天臉上都會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梢娮孕艑W生來說是多么重要。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苯處熃o予學生真摯的愛,就會鼓舞學生,使他們感到母愛般的溫暖,從而激發(fā)學困生追求上進、成為優(yōu)秀學生的愿望。實踐證明,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的愛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激發(fā)一顆上進的心。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濃濃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給學困生多一些愛,讓師愛的陽光溫暖他們,讓師愛的雨露滋潤他們,才能實現(xiàn)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所以教師對待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切不可挫傷他們的情感,隨意訓斥、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傾注全部的愛心,對他們的教育要像雨潤農(nóng)田一樣。
在平常的學習中,教師應該多關(guān)注學困生,盡量多安排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課前幫老師拿實驗器材,幫助教師收、發(fā)作業(yè)本、打開電腦、播放課件等。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注意優(yōu)秀生和學困生合理搭配,優(yōu)秀生幫學困生,帶領(lǐng)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簡單的問題多讓學困生回答。使學困生真正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愛的力量,不由自主地迸發(fā)出學習的愿望和成功的信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學困生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努力,牢記以上“三心”,即“自尊心”“自信心”“愛心”,對學困生不拋棄,不放棄,就一定會讓越來越多的學困生加入到優(yōu)秀生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