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僑聯(lián)中學 包少仁
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件,也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是難以平靜和淡忘的。馬加爵給其一貧如洗的家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葬送了他自己如花似錦的美好前程,并為此付出了年輕的生命。在眾人的憤怒聲中,在一個本可以有美好前程的生命離開了我們時,為什么他的遺書會讓所有在場的警察落淚,看過他在獄中寫的信的人都看到他身上很多可貴的品質和優(yōu)點,而他的悲劇卻令人扼腕又痛心。難道這一切責任都是因為他的人格問題嗎?馬加爵事件留給我們的應該更多是反省我們的教育到底忽視了什么?
教育興邦,人人有責。社會需要和諧發(fā)展就必須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有著健全道德的有用之人,而不只是唯分數論的社會人才。當今社會竟爭大,教育偏離目標,急功近利,明爭暗斗,損人利已時有發(fā)生。這樣的社會何談和諧?最終又走向何處?我們真的難以想象,如果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是人格、道德有問題的人才,那會有怎樣的社會后果?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窄化為“教知識”“教文化”“教技能”, 我們培養(yǎng)的是只會考試的做題機器,疲憊不堪的分數奴隸,疲于奔命的就業(yè)機器。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報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和核心。
那么作為教育一線的的教師,我們能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真真正正響應立德樹人的號召呢?
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著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所以教師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個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有所不同,導致學生的個體人格差異,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就應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需要給予不同的關懷教育。
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注意從細小的方面觀察自己的學生,這樣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性格,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與他們溝通。也許我們并不察覺,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并不尊重學生。一旦他們犯了錯,我們常常以教訓的口氣,或引誘的口氣來贏得學生的合作。為了管理,我們想方設法去塑造學生的性格,頭腦和品質,好像他們是一塊很軟的橡皮泥,任我們去“捏”。從不平等的溝通學生學到的只是是老師的專制。其實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理解,在他們犯錯時希望老師能傾聽他們的心里話,為他們排憂解難。適時的傾聽,平等的交流,勝似長篇大論的勸說。老師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學生,真誠地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真正實現(xiàn)心與心的溝通。只有平等、寬容的教育氛圍也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個性發(fā)展。
很多時候老師也常被成績的光環(huán)效應蒙蔽了眼睛。默認成績好的學生自然品德也好,當這些學生和其他學生同時犯錯時,老師愛的砝碼總會傾向學習好的學生,造成他們失去認清錯誤的機會,缺乏解決處理問題的的能力和方法,也因為老師的錯誤偏向得不到同學的喜歡,和同伴們一起玩的機會也變少了,慢慢地他們只能從老師的肯定中找到開心,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和古怪,這是一種危險的信號。所以身為老師我們除了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外,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在學校不要任何事老師都插手,同學間的一些小矛盾可以嘗試讓他們自己學會解決,這是學生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引導他既要學會保護自己,又要能與同伴們友好相處。我們還可以利用不同的素材進行挫折教育,有意制造學習、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獨立地去面對。另外,現(xiàn)在的越野和拓展訓練也可讓學生多參加。
名人警句揭示深刻道理、具有警醒作用,是人們行為規(guī)范的言簡意賅的語句。名言警句對教育學生是感性的,有說服力的,可以振蕩學生心靈的。每天借學生的手讓他們在指定位置寫出與同學分享與共勉的名人警句,充分利用班會課進行“讀名人警句,做正人君子”的比賽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感受這些名句的精神魅力,不斷去領悟這些熠熠發(fā)光的語言的含義,去提高思想,啟迪心靈,并讓學生對學習感悟名句的體會有發(fā)揮表現(xiàn)的場地,從而能在日常行動中去落實自己所領悟的思想。
現(xiàn)代社會貧富懸殊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們只愿意接納和尊重有錢的人,而看不起窮人和鄉(xiāng)下人,從而不顧及這群人的內心感受,不接納對方,視之為異類。當“嫌貧愛富”成為一種社會常態(tài)的時候,它對我們的孩子和青少年心靈的傷害將是致命的,無論是富還是窮的孩子在這種不平等相處的環(huán)境中都是受害者,他們都會出現(xiàn)很多不健康的心理狀況。當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沖擊著學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面對新時期德育工作遇到的新情況,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轉變思想觀念,變灌輸型德育為滲透型德育。多開展一些同學間能看到彼此優(yōu)點,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的活動,如不同類型文體活動或不同方面知識的比賽或動手操作能力之類的活動。讓學生從不同途徑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同學身上的閃光點,學會欣賞他人尊重他人。教育學生:同學之間應該尊重差異,學會欣賞獨特性。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社會價值也是不盡相同的,但都是應該尊重的。一個國外的媽媽這樣教育孩子說,無論你將來做什么,在媽媽眼里都沒有高低貴賤,即使是洗碗,只要你用心去做,想到你是在服務別人,你的人生就有價值。
立德,必須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都知道,試卷會漸漸發(fā)黃,成績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得,但道德——這種特別而美好的東西,必須和我們的孩子們一起成長,經歷長時間的熏陶和培養(yǎng)才能擁有。不要讓傳統(tǒng)的美德只是寫在課本上的文字。不要讓中國的教育下出現(xiàn)第二、第三個或更多的馬加爵。美麗中國,需要的不是高分數機器,而是有道德的現(xiàn)代的人。再不重視德育教育我們的教育就徹底失敗了。